俞昌达编著的《心性之学述要(探索儒道佛学问的实质)》指明,儒道佛三家学问属于心性之学。心性,即“明心见性”、“尽心知性”和“存心养性”等说法中的心性,这是指人的无污染纯天然的心态。心性之学,是一门阐述关于心性之道理的学问,这道理包括何者为心性和如何保持并运用心性等一些内容。本书认为,人们只有认识、保持并运用这样的心态,才有可能提升自我的品质和构建和谐的社会。
这本《儒家传统的诠释与思辨——从先秦儒学宋明理学到现代新儒学》由彭国翔著,本书所收文字,基本上反映了目前作者从“哲学”和“哲学史”这一取径对于儒家传统的研究。本书所选的文字,涵盖先秦、宋明和当代三个阶段,而尤以宋明和当代两个阶段为重。如果说本书题目“儒家传统的诠释与思辨”中“诠释与思辨”意在显示本书“哲学史”和“哲学”的取径,那么,本书副标题“从先秦儒学、宋明理学到现代新儒学”,则正是要说明本书对于儒家传统的考察涵盖了“先秦儒学”、“宋明理学”以及“现代新儒学”这三个历史阶段。
内容提要 《孔子家语》是中国古代记述孔子思想和生平的著作,其内容是自汉朝以前到汉朝早期不断编纂而成,后来王肃对其进行整理,凡二十七卷,现存十卷。本书以 通解 为名,首先有通盘解说全书的意思。其次,我们认为,《孔子家语》中不少篇的 解 出于后人,而 解 《孔子家语》自然不会是有意 作伪 ,而应该是让人们更客易了解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