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字澄印,号憨山老人。憨山大师宗说兼通,解行并应,弘宗演教,著述极富。与莲池、紫柏、蕅益并称明季清初高僧。作于明万历十八年庚寅,大师四十五岁;均足启人深长之思。不仅为研读老学者所宜参考,亦明季思想史之珍贵史料也。
《清静经》以“清静”二字为全经之主轴。清静与浊动相反,清静道,浊动应物;清属阳,却由静而生;静属阴,却以浊为根。此经在哲理上,是承《老子》、 《文子》、 《庄子》等道家“道”、 “物”说之理论而来道为本体,物为现象;本体永常不变;现象有相有用,而有生灭终始。经中说明现象间物之阴阳、清浊、动静等关系,以及入如何由物而返道的修炼方式。经文虽391宇,却是《老》、《庄》以后重要的哲理陸道经。
本书的内容选自王阳明先生的重要文献,全书分为四部分,分别为年谱、文选、语录和录,按照文章篇目分成55篇,并根据每篇文章的语意段落进行标记。所选文章主要阐释了王阳明先生“心即理、立圣人之志、知行合一、事上磨炼、致良知”等核心理念,并以《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进行编选和注释,语意严谨,内容翔实,以“致良知”作为自我追求的目标。
中华道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伏羲、神农、黄帝,及由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一脉相传,而后历经以孔、孟、荀、董仲舒、韩愈、二程、朱熹及王阳明等为代表的古圣先贤的丰富与完善,并吸收融合儒、道、佛、名、法、墨等各家各派以及西学的思想,发展蔚为大观。道统思想在中国哲学和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儒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促进了儒学的发展,丰富了儒学的内涵,亦是中国哲学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发展与演变对中国哲学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了深入探讨道统思想与中国哲学、思想文化及现代社会的关系,借鉴其中的积极因素,加强外学术文化交流,中华朱子研究会、四川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张浚张栻思想研究会联合,于2016年10月21-23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的“道统思想
本书是是除了当下通行王弼、帛书甲本、郭店楚简本外的另一版本,备受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推崇。 姬氏版通过姬氏祖上代代口耳相传至今。不同于通行版的81章结构分法,姬氏版本“道、德、理、政、法、术”为卷宗的六卷,每卷分初、中、上三节。
《隶书道德经》是张秉恒的一部书法作品,内容是用隶书抄写老子的著作《道德经》。《道德经》经历载传承,无疑为中国古代经典,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典籍,其思想更是影响深远而巨大,至今仍值得研究和效法。《隶书道德经》长达31.5米,宽0.46米,计626行,共5245字。作者功力深厚,字形严整,布局清晰,起笔落笔,首尾圆融,通篇似是一气呵成,显示出作者较高的艺术造诣。
太极儒学的哲学价值观等社会观、政治观、历史观与现代民主主义完全可以融会贯通,两者的融会贯通就是儒家民主主义。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是儒家民主主义的经典之作,是太极儒学的现代诠释。因此,有必要把这方面的内容呈现给读者。另外,原书书名及篇幅结构未能突出太极哲学现代构建这一主要内容,而这部分内容正是本书的中心与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