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山南二古寺志:庐山归宗寺志庐山秀峰寺志》是对《庐山归宗寺志》《庐山秀峰寺志》二书的点校整理本。首先,古籍的整理出版,方便了古籍的保护和阅读。《归宗寺志》中的开创古迹考、续开创古迹考以及《秀峰寺志》中的“形胜上、下”中胪列了寺庙周遭之岩泉塔庵等古迹名胜,为了解归宗寺及秀峰寺两处人文景观相关史实保留了重要资料。其次,《归宗寺志》中山场田地考、续山场田地考,记录了归宗寺基址、田产、山林、池塘等寺产,《秀峰寺志》卷七“法产”记寺庙田粮财产,是研究庐山寺院经济的稀有资料;再者,二志辑录了与两寺有关的历代序、赞、记、疏、偈、颂、诗等艺文,部分采自时人手稿,如紫柏真可《自赞》、《金轮峰歌》等诗文,在其《紫柏老人集》中未收,具有辑佚价值。
《佛经汉译之路》为汉语大藏经长阿含卷大本经与巴利文文本比对研究,佛经汉译研究中尚属首次。作者从事佛经研究和翻译,以佛经汉译为例,从跨文化研究的角度,探讨中古時期的中国对他者的期待视野。书分四部分:佛經汉译之路:汉译佛经的四個阶段;汉巴阿含经结构比较;大本经汉译巴利文本逐句比对;大本经汉译文本研究:中国的期待视野与对中古文言的影响。
《康德的形而上学》一书按从自然领域出发,再进至自由领域,最后达至自然与自由之统一的进路进行。其结论是:康德的批判哲学揭示出一个建基于“人之物自身的因果性(自由)”的形而上学。它是道德的、属于自由概念之领域的。这个道德的形而上学的枢纽在于人类乃至全宇宙发展的根据——意志自由,及其原则——自由之原则。康德揭明的是人的真实,同时是人的未来。 自康德的同时代人——包括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哲学提出批判至今,种种责难都借着“持久的假象就是真理”而在学术界成为公论。本书着眼于康德所从事的研究的真正问题,逐一拆穿这些公论所包含的假象。
《西夏河西佛教研究》对河西地区存在的西夏时期的石窟、碑刻、出土佛教文献等进行系统梳理和吸收,结合传世文献的记载等,着重论述西夏占领河西前的诸政权及夏政权对诸州占领情况,并对学界有争议的“瓜沙回鹘王国”阐明自己的观点和原由。对河西地区的寺院和佛事活动进行考证,说明西夏的佛事活动与归义军时期是一脉相承。尤其对学界尚未涉及的西夏寺院经济和寺院依人口等问题作了尝试性探讨研究。利用黑水城、凉州和敦煌等地出土佛教文献探讨了河西地区高僧及其相关佛事活动。对西夏僧尼管理机构、僧官设置、僧人师号和赐衣体系等予以关注,认为西夏帝师封号是受吐蕃僧人师号的影响而出现的。西夏实行“计亩输赋”政策,寺院和僧人占有土地也要纳税服役。
关于本书 《康德的自由学说》一书对康德的自由学说进行了整体通贯的研究。它指出:康德的自由学说绝非如黑格尔以来众多康德专家曲解的那样,缺乏生存关注、贱视人的情感、只是纯然理念的彼岸与虚拟;康德批判工作可说是一个成功证立“意志自由”的周全论证整体,康德批判地建立的自由学说揭示“自由作为人的存在的道德本性”,“自由之原则作为实存的原则”,以此为宗教学、德性学及政治历史哲学奠定革新的基础。康德不是历史,而是人类的未来。
唯识学种子说通过在微分、刹那层面探讨深层心识的构造活动和存在的本质,论证了佛教缘起性空的非本体立场,属于一种“非本体”的本体诠释。但是,由于受到中国固有思维的影响,中国佛学不再侧重强调法性即空性的“非本体”立场,而是把法性和心性主体结合起来,倾向于设立一种“实体化”的本体,形成了“心性本体论”。由非本体的本体诠释逐渐转向心性本体的本体诠释是印度唯识学在心识哲学层面中国化的基本趋势。
西藏有纯净、简单的快乐,是心灵的世外桃源;这里的神山、圣湖让人眷恋难忘……《西藏的白居寺》以独特视角、多时空地反映白居寺自然、历史、文化、艺术和生活。静静地品读每一个细节、每一幅画面无论从技术还是艺术角度自身就是一幅作品、一个生动有趣的瞬间记录。《西藏的白居寺》编排新颖把文字描述转为简洁轻松用图阅读的方式,文字注释置后增添了阅读的乐趣。初看是快速阅读,实为慢读图书。
《心灯录》是继《其心无住》之后,万行于2012至2014三年中与弟子们打坐共修时所作的开示。也是万行在经过七年山洞闭关,离世隐修,与十余年建寺安僧的入世修行之后,点点滴滴的感悟。在建寺安僧的过程中,万行深刻地感受到,真正的修行是在生活中。佛法离不开生活,生活就是佛法的体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道。人生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一个不断完善和超过自我的过程。离世隐修只是一个短暂的阶段。 《心灯录》的每一次开示犹如一盏心灯,句句真切,都是万行对弟子与信徒们情真意切的叮咛、警策与鼓励,希望帮助他们破除心中的无明晦暗,打开心中缠缚的心结,去掉烦恼障碍,开启心性的智慧与光明,让他们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喜悦,看到人生的希望与美好,从而走上自在的解脱之道。
王夫之世称船山先生,是明清之际学者,清初家之一。他著述宏富,目前已出版数十种,1100余万字。2019年恰逢船山400周年诞辰,针对他的著作篇幅大,难度大,普通读者不知如何入手的情况,我们出版了这本《船山经典语录》。本书的编选、评注者是知名船山研究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邓辉教授。邓教授从千余万字的《船山全书》中,精选经典语录共1080条,选择的基本标准有两条:既要足够精彩,又尽量通俗易懂。所有语录共分为八类,每一类前加以评论,并对疑难字词加以简注,为读者提供一个学习船山的入门版本,使普通读者对船山宏大的思想体系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关于本书 《康德的自由学说》一书对康德的自由学说进行了整体通贯的研究。它指出:康德的自由学说绝非如黑格尔以来众多康德专家曲解的那样,缺乏生存关注、贱视人的情感、只是纯然理念的彼岸与虚拟;康德批判工作可说是一个成功证立“意志自由”的周全论证整体,康德批判地建立的自由学说揭示“自由作为人的存在的道德本性”,“自由之原则作为实存的原则”,以此为宗教学、德性学及政治历史哲学奠定革新的基础。康德不是历史,而是人类的未来。
本书在深入解读国内尚未关注的德文资料基础上,对国内尚未充分重视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马克思主义进行前沿性系统研究;以“重新发现马克思”为主题,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路,澄清当代德国马克思主义核心问题;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框架中,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马克思主义发展趋向进行批判性反思。本书作为国内部系统研究当代德国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它不仅试图填补国内该领域研究的空白,推进当代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深化拓展;而且试图发掘当代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德国哲学研究的新的学术生长点,并揭示当代德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对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以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启发意义。
《吐蕃时期藏译汉传佛典对堪与研究/汉臧佛学研究丛书》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古时代中国佛教世俗化的代表性经典《善恶因果经》。通过对该经藏文经录的研究,可大致确定其藏文译本的源流。在8-9世纪之交,《善恶因果经》或经吐蕃译师释迦光之手,在吐蕃本部(拉萨/桑耶)被首次译为藏文;及至9世纪前半叶,复经吐蕃译师法成之手,在河陇一带(沙州/甘州)被重新译为藏文。这两种藏文译本皆完整地见存于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中,经考证乃知源自同一汉文文本系统。基于对该经的对勘与研究,可知法成的后出译本或曾参用过释迦光的早先译本,敦煌所出此经藏文残本5件,均属法成译本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