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形而上学》一书按从自然领域出发,再进至自由领域,最后达至自然与自由之统一的进路进行。其结论是:康德的批判哲学揭示出一个建基于“人之物自身的因果性(自由)”的形而上学。它是道德的、属于自由概念之领域的。这个道德的形而上学的枢纽在于人类乃至全宇宙发展的根据意志自由,及其原则自由之原则。康德揭明的是人的真实,同时是人的未来。自康德的同时代人包括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哲学提出批判至今,种种责难都借着“持久的假象就是真理”而在学术界成为公论。本书着眼于康德所从事的研究的真正问题,逐一拆穿这些公论所包含的假象。
《近代东亚佛教:以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为线索》包括历史的变革与佛教的对策;战时体制下的日本佛教;日本佛教与日本在韩国的殖民统治;日本佛教与日本在中国台湾的殖民统治等内容。
本书探讨现代对佛教的反思,包括有中国支那内学院、汉藏教理院以及日本“批判佛教”思潮的相关思想共三编。20世纪中国佛教的复兴与开展是以佛教的反思为前锋的。其中以杨仁山的思考为肇始。而后支那内学院欧阳竟无及其弟子吕澂、王恩洋对中国化佛教传统予以了系统反思与猛烈批判,要求其对近世中国佛教正法的没落负责。汉藏教理院的释太虚也对近代佛教的弊端有尖锐的批评,但主张中国佛教传统与印度佛教传统一以贯之,提倡依于传统、面向现时代而“契理契机”开展新时代佛教,即“人生佛教(人间佛教)”。与此二者在佛教反思方面相似的是日本“批判佛教“思潮,他们从对日本社会与文化的反思,溯源到中国乃至印度的大乘佛教,发起对如来藏思想和唯识思想的批判。本书针对上述内容的梳理与分析,以期深入与系统反映这些相关的佛教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