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为什么拒众人的苦苦哀求,拒越狱,勇于赴死?《理想国》为什么是一部伟大的“失败之书”?康德又是如何实现了既为人类的理性划界,也为上帝和信仰留下地盘?为什么论起抽象和晦涩简直可以说举世无双、独孤求败的黑格尔,却批评我们普通人经常陷入“抽象地思维”?兼有病态的人生和健康的哲学的尼采,为什么说弱者、怨恨之人的灵魂是“歪”的?自由雅典与铁血斯巴达共同之处在于——对“”的不懈追求;提出“我思故我在”这个伟大命题的笛卡尔,居然是个赖床的哲学家;日常生活中“人畜无害”的胖子大卫·休谟,在哲学领域却是一个勇猛精进的斗士;莱辛说人们谈论斯宾诺莎就像谈论“一条死狗”,马克思也说哲学的老王黑格尔死后被当成“一条死狗”,可是如今他们却都死而不僵、借尸还魂了……我们还会发现原来《黑客帝国》的思
以“伏尔泰和卢梭”或“卢梭和伏尔泰”为题的研究为数众多,以至人们不敢再沿用类似的标题来写一本厚书。当然,伏尔泰和卢梭的对子很有法兰西精神的特性,在他们之前有过“笛卡尔和帕斯卡尔”、“高乃依和拉辛”、“波舒哀和费纳隆”,在他们之后又出了“保尔·克洛代尔和保尔·瓦莱里”……本书涉及的不是比较,而是对历史事件的历史性研究。我们想知道卢梭怎样看伏尔泰,伏尔泰又怎样看卢梭。 迪德凡夫人在给伏尔泰的信中这样写道:“后人将会把我们这个世纪称作伏尔泰的世纪。”当时如果有人对他们说:“不,后人将会把这个世纪称作伏尔泰和卢梭的世纪”,甚或是“卢梭和伏尔泰的世纪”,那么迪德凡夫人一定会笑出声来,伏尔泰也一定会觉得这是无稽之谈……伏尔泰生前一刻也没有想过,卢梭其书其人将会在思想和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
《面对他者:莱维纳斯哲学思想研究》是对20世纪法国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莱维纳斯的思想的全面系统研究。突破了单纯从主体哲学的对立面来理解莱维纳斯所揭示的“他者”概念的窠臼。从广、深的层面,思考“他者”的现代意义,同时探讨其对中国当代哲学的借鉴意义。
室町时代也叫足利时代,西历1392年到1573年,是镰仓时代(12世纪末-1333)之后,经过南北朝时代(1336-1392),足利幕府在京者统治之时代,也是《论语》钞本在民间流传一个最繁荣的时代,而且是明显表露出日本汉籍钞本特色的一个时代。就是说,不同於之前时代的零本残叶的情况,这一时期完本多,同时为了读书之便,字体、训读、翻叶等都更合理方便,当然,文本的校勘也周到。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当时钞写的学人肯定不是随便写出来的,也可以说是典型的古钞本了。 为了了解日本古钞本的世界,《日本 古钞本综合研究:日本室町时代古钞本 研究》首先介绍室町时代的《论语》钞本的情况,影印三种典型的钞本,然後报告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的专家们讨论这些钞本价值後的结论,提供一些进入钞本研究的基本资料。读者理解这些资料的意义后,
西方对灵知派的研究著作汗牛充栋,但中国读者对灵知派的了解仍教模糊。本书可说是一本我国读者真正能读得进去的概论性的著作。在本书中,作者对作为观念体的西方二元论诸思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历史上的宗教学派的代表观点作了深入的揭示和批判。使读者弄清灵知派和灵知主义的历史沿革,进而更好地了解西方的思想文化沿革。灵知派在早期基督教教派的政治冲突活动中,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教派,其思想影响在西方学术思潮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地位。
全书对本雅明思想中的现代性批判展开了全面研究,不仅将此视为本雅明整个思想实践的主旨,而且还揭示了这个现代性批判在本雅明那里的固有形式和特征。进而指出了,本雅明思想的意义和成功也在这个特有的现代性批判,即主要不在批判本身,而在他批判的视角和方式。,全书对本雅明思想的现实意义,尤其对当今中国的意义展开了阐述。
本书介绍并分析了襦克、鲍德里亚、哈贝马斯、利奥塔、德勒兹、杰姆逊等一枇思想大师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是系统阐释后现代理论的极好读本.尤为可贵的是,他以相当的篇幅探讨了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与女权主义间既对立又亲和的关系。
《人性需要揭穿》原名《智慧书》,是一本敢于说真话的书,它以一种令人惊奇冷峻的笔调,揭穿了人性的真面目,为人生处世提供了战胜艰险、困顿与迷茫的神机妙策。全书汇集300则绝妙的处世箴言,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智慧、谋略。笔法简练、意蕴隽永,随便读到其中一句,都能直抵人心。自1647年问世以来,本书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的淘洗而不衰。
《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概念》这部讲稿,既是海德格尔早年深入研究亚里士多德希腊文本的成果,又是他撰写《存在与时间》这部平生最重要著作的准备,内容广泛涉及亚里士多德传世的几乎作品,其中专论《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章节约占全书内容的四分之一,远超专论其他某一亚里士多德作品的篇幅,足以见出这部作品之于海德格尔的重要性。 海德格尔书中认为,古代自然哲人在思考自然时 “错失”了出于自然的存在者的基本规定,尤其是“错失”了自然作为“永恒之物”所具有的“必然性”。然而,如果古代自然哲人深谙“外传的(顾忌大众品味的)著述”与“内传的(按照真理编订的)著作”根本不同,那么,海德格尔将古代自然哲人有意为之的“无知”视为一种“错失”,就不止是一种误识了。
本书是本雅明的代表作,作者在本书上所耗费的心力,所寄托的希望,所装载的哲思,从谋篇至行文都有十足的体现。原本在文学史上不被人看重的巴洛克时代德意志悲苦剧,在他笔下却勾连起了西方自古典经中世纪而至他所处的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文化史、美学史、宗教史。笔墨既驰骋古今,释义则不落窠臼。哲学式批评的角度在文学研究内部屡破藩篱,而在广义文化研究层面更让人耳目一新,及至今日,费解之名仍在,独创魅力不减。
希腊化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新起点,是与古典希腊哲学有根本区别的思想形态。《希腊化哲学主流》从知识论、形而上学、自然哲学和政治哲学的转向,论述了希腊化哲学的新典范。希腊化哲学的这转向以伦理学为基本形式,伦理精神则又以终末论为主要视域,形成对美好生活的新阐释。《希腊化哲学主流》由石敏敏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