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9月20日,施特劳斯出生在德国Hessen地区Kirehhain镇上的一个犹太家庭。人文中学毕业后,施特劳斯先后在马堡大学等四所大学注册学习哲学、数学、自然科学,1921年在汉堡大学以雅可比的认识论为题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24年,一直关切犹太政治复国运动的青年施特劳斯发表论文“柯亨对斯宾诺莎的学的分析”,开始了自己独辟蹊径的政治哲学探索。1930年代初,施特劳斯离开德国,先去巴黎,后赴英伦研究霍布斯,1938年移居美国,任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讲师,十一年后受聘于芝加哥大学政治系,直到退休一一任教期间,施特劳斯先后获得芝加哥大学“杰出贡献教授”、德国汉堡大学荣誉教授、联邦德国政府“大十字勋章”等荣誉。
《透明与障碍》为日内瓦学派代表人物让·斯塔罗宾斯基的博士论文和成名作,1957年一经出版旋即成为卢梭研究、观念史研究、文艺批评和理论等领域的经典之作,深刻影响了包括德里达、福柯等人在内的众多杰出的卢梭读者。 斯塔罗宾斯基细读卢梭,从中倾听卢梭至今依旧跳动的思想脉搏,写下了关于他思想的一份全新诊断书:透明与障碍。他尝试把卢梭的个体精气与几个世纪的政治想象和对峙加以重塑。 斯塔罗宾斯基始终将卢梭的个人命运与其思想脉络紧扣在一起,以其独到而精深的阐发,将卢梭的哲思与疯狂、政治与想象统一起来,字里行间散发出一股浓郁的诗人气质,其对卢梭极具创造性的解读和批评,堪称经典。
《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概念》这部讲稿,既是海德格尔早年深入研究亚里士多德希腊文本的成果,又是他撰写《存在与时间》这部平生最重要著作的准备,内容广泛涉及亚里士多德传世的几乎全部作品,其中专论《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章节约占全书内容的四分之一,远超专论其他某一亚里士多德作品的篇幅,足以见出这部作品之于海德格尔的重要性。 海德格尔书中认为,古代自然哲人在思考自然时 “错失”了出于自然的存在者的基本规定,尤其是“错失”了自然作为“永恒之物”所具有的“必然性”。然而,如果古代自然哲人深谙“外传的(顾忌大众品味的)著述”与“内传的(按照真理编订的)著作”根本不同,那么,海德格尔将古代自然哲人有意为之的“无知”视为一种“错失”,就不止是一种误识了。
现代社会中“流动的生活”,是充满变数、缺乏稳定性的生活,生活于流动的现代社会中的人们,不得不应对诸多挑战。《凤凰文库·当代思想前沿系列:流动的生活》就是对流动的生活诸多方面深刻思考之成果的一个汇编,作者寄望于被分析的诸多方面的每一个方面都将会打开一扇窗户,经此瞭望一下我们当前共同所处的状况,审视一下就使人类世界多少变得对人类更友好些而言,这一状况又带来了哪些威胁与机遇。
哲学经典著作 美国大学教材 重印6版不衰 这部书是迄今为止覆盖面最全的哲学史读本,包罗万象,纵览了西方所有的哲学理论流派。写作风格生动迷人,让哲学变得通俗易懂,而又没有过分简化材料。本书展现了强大的哲学思想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真正生活的。第六版包括新的教辅工具,篇幅也有所增加。
《权力与无知(寻求暴力的根源)(精)》是罗洛·梅探讨暴力问题的一部力作。本书秉承作者一贯主张的存在心理学观点,将暴力视为人存在深处的原始生命力的一种体现。由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远离自身的存在,回避自身的权力,处于无知的境地,反而导致暴力横行。
《精神科学中历史世界的建构》(1911)是狄尔泰后期最重要的著作,也是解释学有影响的文献之一。在此,伙尔泰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区分开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考察了欧洲,特别是德国思想史上建构精神科学系统的努力。在此基础上,他深入探讨了知性认知在精神科学中的运用问题、精神科学的普遍有效性问题、精神科学中的历史学与诸系统学科之间的关系问题等。同时,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特别是作为社会-历史理解之对象的"生活的客观物"概念,作为精神世界之创造者的"生产关联体"概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