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南藏》又称《初刻南藏》,是明朝四部大藏经中最初版本,始刻于明洪武五年南京蒋山寺完成于洪武三十一年,存于天喜寺!全藏点校严谨,刻工精良,千字文编次,天字到鱼字,1600部7000多卷,相对于宋版《碛砂藏》多收入了禅教诸宗的语录著述,更加完美!同时开启了后来刻藏的方向,在中国大藏经雕刻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惜乎!永乐六年天禧寺大火,版片毁于一旦,因该藏存世仅十年,相比于流通较广的明《永乐北藏》《永乐南藏》《嘉兴藏》传世印本更为罕见,以致一般人不知该藏存在,所幸四川乃天府之国,竟有如此之福报,藏的孤本《洪武南藏》一部,历经600年沧桑,1934年在四川崇庆县上古寺中发现,已略有残缺,并杂有部分抄本和坊刻本在内!,,,,,,六百年沧桑孤本《洪武南藏》纸质脆化,虫蛀略残,四川佛教协会恐后人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大作,它是马克思借用哲学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典范。本书是面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文本世界,力图回到马克思的言说语境中去把握我们常见的社会经济范畴,继而深掘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分析现实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具体说来,本书旨在通过对分工、商品、货币、劳动和资本等范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完成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呈现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的分工、商品、货币、劳动、资本和时间空间等范畴的基本涵义;二是阐述与这些社会经济范畴相关的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三是展现资本主义社会的真实境况。
《反思与重构:郭象研究》将郭象哲学置于魏晋时代的大背景下,以自由(逍遥)问题为主线展开《反思与重构:郭象研究》的思想体系,适性逍遥、齐物诠释、内圣外王构成《反思与重构:郭象研究》自由(逍遥)理论的实践内容,独化论、性分论、自然论则构成《反思与重构:郭象研究》自由(逍遥)理论的形上根据。认为郭象对庄子的道、有、无、逍遥、是非、生死、圣人、无为等范畴和观点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将庄子思想从超越的境界形态诠释为实然的知性形态,构建了以“适性逍遥”为核心的“实然的知性形态诠释学”体系。
本書分校釋、校勘記、對照表、附錄及經目索引五大部分。本書在收錄漢文大藏經的種數上,做到盡可能周全,既包括中國古代至清朝的諸版大藏經,又涵蓋了近代以來,以至近期中外學者編輯的新版大藏經,其總數達31種。作者將已收錄於大藏經的內容,全部作為其考釋的對像,故其收經總數,包括附 目達到5495部,超越了之前同類著作所收經目的數量。本書是同類著作中規模*的部,收錄的佛教經籍最多,考釋也最為詳盡,傾注了作者十餘年的心血,基本完整的佛教典籍的信息資源,必將裨益於佛教及相關學科的研究者,其學術價值與資料價值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