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刻经处所刻印的佛教典籍,在业内被称为 金陵本 ;欧阳竟无大师领导支那内学院师生,再从大藏中选出各类*重要的典籍,并广为收集不同的版本,进行了精湛的校勘整理,编为《藏要》,特被称为 藏要本 。 唯识学丛书 第五辑将主要影印出版《藏要》中的唯识典籍,个别没有 藏要本 的则用 金陵本 。 唯识学所宗 论 有 一本十支 之说, 一本 即《瑜伽师地论》, 十支 有二说,今取其中之一:一、《摄大乘论本》,二、《大乘阿毗达磨集论》,三、《显扬圣教论》,四、《大乘庄严经论》,五、《辩中边论》,六《唯识二十论》,七、《大乘五蕴论》,八、《大乘百法明门论》,九《唯识三十论》,十、《分别瑜伽论》(未译)。其中,第十部论乃弥勒菩萨造,但未汉译;前三部论皆为无著菩萨造,故合刊名为《唯识十支论 无著卷》。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初期对华传教运动 历史事件必须根据事实,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待。如果不能历史地看待历史问题,或用其他一厢情愿的方法去解读历史,历史事件就会失去它本身的历史意义,或得出错误的认识,也不能为后人所借鉴。这一部分论文旨在通过对传教运动历史背景的研究,揭示传教运动以及传教士在殖民主义扩张运动的政治背景、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下所进行的传教活动;通过研究历史有助于中国广大教牧同工、同道认识今天中国教会在新形势下继续坚持三自原则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文化 基督教进入中国后,传教士们把中国文化视作对立面,力图用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基督教信仰来取代或改造中国文化。这样的宣教方式导致了基督教与广大知识分子及人民群众的对立,而且直至今日中国
本书主要收录了有名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关于哲学、美学等相关问题的的对话问答文章,展现了他对这些问题深入的思考,对读者了解、学习他的学术思想、治学经验很有帮助,对读者如何治学也很有启发。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佛陀传记,它是由禅宗高僧写成。它的特别在于不仅生动再现了释迦摩尼成佛的人生经历,而且通过一个个故事,清晰明了地讲述了佛法。在这本书中,读者绝不会读到高深莫测的名词、理论,只能感受到最直接、最直白的人生导引,如沐春风。
此书用大量的图示分布、解述了“易学”与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主要的哲学思想及思维方式,并且重点从“象数易学”、简单的“数学理”和“唯象科学”中的分布结构角度来介绍、研究、分析了学习“易学”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四大体系”的最重要的一些结构分布与整体模式及其概念、性质和应用,从而将把研究学者带入了一个崭新有趣地学习”易学“及传统文化体系的捷径之中。 本书中的“五运六气”一章是在本书中谈到“干支”文化体系的规律时,发现在讲座过程中的那种概说方法,是很难让广大读者弄明白其方法与规律的。
《生命的真相:慈诚罗珠堪布谈轮回》通过佛法与科学多方面的比较说明,一方面找到它们的相异之处,一方面又挖掘出二者可互为印证的地方,并最终从科学与佛法互不相违的角度,论证了前后世存在的合理性与必然性。《涅槃经》中有一句话:“不见后世,无恶不造。”所以,懂得前后世的道理,对当代社会的健康发展,现代人群的人格改造,皆具重大意义与现实作用。
西方文化的两大源头为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合称“双希”文化。 “双希”文化深刻地影响了欧美文学。但二者之间的精神实质有何不同?《》与希伯来文化如何具体而微地影响了整个欧美文学的发展?这正是本书要回答的问题。 本书共选编了二十九篇文章,作者既有海涅、艾略特、C·S·路易斯这一类的作家,又有梅列日科夫斯基、别尔嘉耶夫、舍斯托夫、汉·斯昆、薛华、斯托得、麦葛福这一类的思想家,也有朱维之、刘小枫这一类的专家学者,从各自领域论及《》文本的主旨及“双希”文化的不同,并奥古斯丁、但丁、莎士比亚、弥尔顿、班扬、帕斯卡尔、拉辛、歌德、奥斯汀、霍桑、安徒生、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等作家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以及作家的精神资源等各方面内容。 艾略特说:“文学的‘价值’不能仅仅用文学标准来测
本书为作者金刚经解读随笔,与别的同类书相比,本书特点如下:一是娓娓道来的分享之作。作者费勇在解读金刚经时,随时随刻注意与日常相连,与现代人所遇到的困境苦恼相联系,让人感同身受,同时产生摆脱人生疑难的求助欲,从而引起阅读的欲望。作者的分享,不是说教,是娓娓道来的,是水到渠成的。二是可以随读随放的枕边书。本书的阐述是浅显的,语言是平实清新的。各章节阅读的连续性不是十分强,且每一小节字数控制在一千字左右,特别适合作为枕边书阅读或者是地铁阅读。每当焦虑,每当心生妒嫉,每当试图怨天怨地,阅读本书,能够让心得到平复。三是满足读者的延伸阅读。
本书是《禅门公案三百则》部,从浩瀚的禅门典籍中精挑细选出代表性、最精彩动人的公案。 为了引导读者深入这些公案,每一则都有妥切的“白话新唱”、慧眼独具的“分析与鉴赏”,公案中出现的术语也适时注释。 阅读禅门公案,是挑战性的心灵探险,我们永远不知道就在下一瞬间,会有什么奇妙非凡的事情降临在我们身上!
在《八正道:快乐的堂课(珍藏版)》中,德宝以实际禅修经验,解说了八正道每个道支的深刻内涵,并分析了人们对此可能产生的误解或偏见。本书不仅让人们明白何谓快乐的内在生活,而且还教导人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八正道达到快乐。尤其重要的是,他融合了南传佛教教理的诠释和现代人的思考方式,精心解说,令人耳目一新。其辩证精辟,见解独到。 在《八正道:快乐的堂课(珍藏版)》中,我们都可以学到通向快乐的八条途径:1正见,带来真正的快乐;2正思维,带来放舍、慈爱与悲悯的快乐;3正语,带来和谐的快乐;4正业,带来享受符合道德原则的快乐;5正命,带来利益自他的快乐;6正精进,带来断恶修善的快乐;7正念,带来“活在当下”的快乐;8正定,带来洞见实相的快乐。
冥想是对心理问题的逃避还是解决之道?抗抑郁药的使用是否与心灵修行背道而驰?心理式的冥想,是否会把心灵修行降低为“自救”?面对我们的心理问题和苦痛,禅师和精神分析师告诉了我们什么? 身为精神分析师和禅宗指导老师,巴里·马吉德是少数有资格回答这些问题的专家。本书以优美、灵动的语言为我们阐释了“一味”、“空性”、“开悟”等一系列佛教术语深奥精微的义理及其意义。作者并没有局限于精神分析的视角,而是更多地立足于生活及人际关系本身,探讨了禅宗这一古老智慧的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