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艺术是整个宗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艺术属于复功用艺术,即它既具有审美功用,又具有功利功用,尤其是“精神功利性”方面。这就决定了佛教艺术不能任由匠师随心发挥,其艺术形式、效果乃至内容都会受到来自经典教义等方面的约束和规定,最常见者如佛像的“相好”原则。本书可为造像艺术之导论,从典籍出发,围绕造像,大致分为五个部分:佛教造像的承载空间、基本的造像种类、关于制造佛像的经典(分为两个部分),以及与造像密切相关的法衣服饰、各类庄严器具及法器等。
何菊所著的《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李提 摩太在华宗教与社会实践研究(1870-1916)》讲述, 英国浸礼会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华生活长达40多年,有 着突出的社会影响。根据他的实践活动,运用人类学 理论与方法考察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关系是 一种新的尝试。在批判西方中心主义的研究视角下, 李提摩太作为传教士在中国社会中扮演“内部他者” 的角色得到突显。他一方面将外部世界的要素带入中 国社会,使之与中国内部的变革要素相结合;另一方 面因为身处中国社会之中又使自己成为中国社会变革 的一种内部力量。通过内外力量的转化,中国社会文 化对传教士等外来要素进行包容和吸纳,整合之后激 发新的社会力量促成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因此,中国 社会变革最终是精英和民众基于本土社会文化的积淀 ,包容和融合外来文化而实现的。
本书打破了《正史佛教资料类编》分类辑录的形式,以学界广泛使用的中华书局本为底本,按照“二十五史”、《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的顺序,将其中的佛教资料依次辑出,每条均注明出处、页码,并保留了原文的标点与注释。这一成果将是目前学界所见对传统史籍梳理后,辑出的最系统、最完整的佛教文献资料汇编,填补了该领域基础资料整理汇编的空白,不仅能够为学界提供学术研究的便利,而且对构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格局、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本书所介绍的《秘密藏续》是一部旧派的根本经典之一,是旧译密咒的根本大法,也是的根本所依。近年于东西方广泛流传的中有法门,其所依据《寂忿密意自解脱甚深法》中的一百寂忿本尊坛城,追本溯源也必以《秘密藏续》为其最直接的根源。书中除了提供了《秘密藏续》的翻译外,还有谈锡永大师对本续而写的导论,以及沈卫荣先生对《秘密藏续》传播的深入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研修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著名宗教学学者吕大吉先生的心血之作,集几十年的研究于一书,全面论述了西方宗教学说的诞生与发展。从古希腊的启蒙宗教观、古罗马的无神论,到中世纪的正统神学和异端神学;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宗教观、17世纪的泛神论和机械自然观、18世纪的自然神论到法国的启蒙运动和战斗的无神论,以至休谟、康德的宗教哲学,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宗教观,及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宗教观,还有20世纪西方盛行的比较宗教学、宗教人类学、宗教社会学,作者都有详尽的介绍和评论。诚如作者所说:“搞哲学的人,如果不懂哲学史上各派哲学的性质、意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而只知道其中一种哲学,那实际上是对哲学‘一无所知’。同样道理,搞宗教学研究而不知道宗教学说史,那实质上也是对宗教学的‘一无所知’。” 正是在此深入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