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竹礽先生乃清代堪舆名家,发展了玄空风水而登峰造极,著有《沈氏玄空学》四卷。《沈氏玄空学》出版后,影响巨大。一时洛阳纸贵。再版时,沈祖绵及其门生们又从沈竹礽先生生前的手稿、信函及笔记中,蒐集了更多的相关内容,增补入书,原书亦内四卷增加为六卷,故名《增广沈氏玄空学》。此次整理以私人收藏的民国排印全本《增广沈氏玄窄学》为底本,一字不易,务求保持原貌。为方便读者阅读,本书简体横排,加以现代标点。其内容主要有:《自得斋地理丛说》、《阴宅秘断》、《阳宅秘断》、《九运挨星立成图》、《玄空浅说》、《起星图二百一卜六局》、《玄空辑要》、《玄空古义》、《从师随笔》、《地理精纂》等。本书不仅为历史与民俗研究开辟蹊径,也为中国古代文化研究者提供了一部重要的典籍。
本书包含了 影响力的神话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荣格对神话的分析, 他们的追随者对其理论的扩展和修正, 人类学家和民俗学家对这些理论的应用, 以及神话理论批评和神话心理研究的调查案例。
萨满文化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宗教文化,从远古一直保存至今。在中国,尤其是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中,无论是古代民族还是现代民族,都是萨满文化的传统。 本书的出版,首先是为达斡尔族萨满文化造势。该书通过大量翔实的资料和图片,向人们介绍了达斡尔族及其传统文化,是现已出版的萨满文化书籍中少见的,其学术价值很高。其次,本书是为萨满文化传承人立传。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说明人们开始关注萨满文化传承人。道理很简单,如果没有传承人,就不会有萨满文化。其三,本书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的萨满还在,萨满文化仍有遗存,需要我们珍惜与保护。
巫蛊,是湘西地区民族传统文化中历史最为悠久的神秘文化事象之一,根植于民族信仰之中,影响深远而广泛。至今在湘西民间的很多僻远村落,仍存在着大量有关巫蛊的历史“活化石”:那些被认为中蛊而死的树,因放蛊而不能饮用的水源,因有益而不能踏至的地界、必须绕过的房屋,还有那些广泛流传于民间百姓中的各种克蛊、防蛊的手诀、符、咒语,也仍有不少人被认为死于巫蛊邪术,而“蛊婆”依然是人见人怕、人见人恨的诅咒对象。 本书以实地调查材料为依据,真实呈现湘西社会历史与现阶段巫蛊之情况,找寻巫蛊产生和传承的历史根源及社会根源,指出巫蛊是特定文化背景下应作社会关系调整的平衡木。本书所为,在于引起学者和社会中人对巫蛊现象的关注,并引发严肃的追问和广泛的人文反思。
本书为《中国民间崇拜》(Researches into Chinese Superstitions)丛书第三卷,涉及和咒语的类型、书写方式以及注解。此前两卷的内容涵盖了教义和流行观念,在本卷,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民间习俗的本质和内在逻辑。在法语版丛书中,作者将其作为第五卷出版。这是由于在阐释那些深奥的教理、奇幻的创造、道教和佛教哲学的混杂时,作者遭遇到困难,而这种困难正是书写的基础。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不但以儒家思想为根基,还包括道教和佛教,更有盘根错节的民间宗教、帮会教门。种种教门构成了千千万万底层群众的笃诚信仰而影响着各地的民风民俗以及民众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代表了中华民族性格的一个方面,因此对它的研究是无法回避的。明清时期的中国底层社会,充斥着各种教派、帮会,关系复杂,暗流涌动,社会形态扑朔迷离,素称难治,令多少学者望而却步。台湾著名学者戴玄之先生终身致力于明清帮会的研究,取得了很多重大成果,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赞扬;他的著作是这一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之书。
《中国哲学二十讲》以时代为序,从先秦到现代,分二十讲深入浅出地系统讲述中国哲学,尤其是对庄子思想、阳明心学、近代哲学思潮等的讲解,体现出作者的独特见解和哲学思想,实为作者杨国荣的哲学理论、哲学思想的结晶版。本稿不仅适合哲学专业学生学习阅读,也适合广大哲学爱好者阅读。
C.S.路易斯撰写了《返璞归真》、《魔鬼家书》、《痛苦的奥秘》、《卿卿如晤》、《荣耀的重负》等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这些作品帮助读者认识自我、体认真理,直到如今还继续启发着成千上万的人理解信仰的真谛。 《聆听智者:与C.S.路易斯相伴365日》即是精选自路易斯这些世界的作品中的妙言哲语,按日编排,从岁首到年终。读者可与他日日相伴,喜爱他的人定能在他充满智慧的话语里天天受益。
《相术》是《古今图书集成术数丛刊》系统之一。《古今图书集成术数丛刊》是以《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申所收的古代中国术数类部分为底本,经数年精心校勘而成。共有卜筮、星命、相术、堪舆、术数、选择等六个部分,并附收了拆字、挂影、射桩等。全书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所未曾收录的文献资料,现在看来,更具特殊的研究价值。全书简体横排9分类详细,结构严谨,体例完备,收录广泛,图文并茂,是迄今为止所出版的规模、内容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简体排校本术数图书。本丛书的出版,是对中华五千年文明一个侧面的梳理,更是为当今传统文化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不可或缺的宝库。
本卷分为两篇。篇为“分析哲学”,第二篇为“科学哲学”。每篇开始写一个导论,分别介绍分析哲学和科学哲学各自的来龙去脉、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然后,各章都按人物进行叙述,以人物为主标题,并在副标题中点出人物的哲学思想的类型和特色。在对人物的生平著作、历史背景和主要思想的述评中,也关注他们在哲学思想上的分类以及相互之间的继承、批判的关系。我们尝试以这样的方式把按人物写作和按流派写作所具有的优点结合起来。 本卷为自己提出的任务是,抓住实质性的内容,不回避难点,把关键问题和主要思想论述清楚,真正进入到所评述的哲学家本身的思想中去,但也努力以批判的眼光寻求路径,从他们各自的思想体系中走出来。总之,我们的目标是在切实阐明哲学家各自本来思想的基础上,努力把握20世纪英美哲学发展的总趋势和总的
“送猪(songt nbeat)”是苗族东部方言区的一种祭祀仪式,其主持人称为巴岱。笔者在深入到苗族东部方言区即湖南湘西与贵州东北地区调查苗族这些祭祀仪式的时候,感到这一地区的仪式比较繁杂,这种繁杂主要表现在仪式种类比较多,而且各种仪式在各地有一些变异,名称又极不统一,稍不注意,会弄不清楚到底是同一仪式还是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仪式。另外就是这一地区的祭祀仪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体系,即苗巴岱(bax deib xongb)体系与汉巴岱(bax deib zhal)体系,两者杂糅并存于苗族地区,都为苗民所信奉。两者又有一些相互影响,让人难于区分。有的巴岱既是苗马岱,又是汉巴岱,身兼二职。目前关于这方面的资料也有一些,可是谈不上很丰富,而且不实之处也在所难免。对这一地区祭祀仪式的研究远未深入。
《快乐的科学》中尼采,一个具有多重身份的人:他是一个大学教授,一个诗人,一个哲学家,一个孤独的漂泊者。研究尼采当以尼采发表的著作为主重要的是研读尼采或充满激情或深具匠心地写下并发表的文字。《快乐的科学》是尼采注疏集之一,向读者介绍了尼采的《快乐的科学》。研究尼采当以尼采发表的著作为主重要的是研读尼采或充满激情或深具匠心地写下并发表的文字。此外尽管尼采的书好看,却实在不容易读(首先当然是不容易译),编译尼采著作,要同时关注注释和解读。汉译“尼采注疏集”含三个部分:1,笺注本尼采著作全集2,尼采未刊文稿3,阅读尼采
早就应该告别方术。只是为了弥补《中国方术考》留下的各种遗憾,只是为了追论层出不穷的考古发现,在等待再版的同时,作者又写了这本《中国方术续考》。本书怀它的前身一样,也是以考古材料为主,也是讨论早期方术,但不同点是,结构比较松散,思路比较开阔。作者自己的感觉是,它比前书更接近作者想讨论的“绝地天通”(作者在《中国方术考》再版前言中计划要写的三个题目之一)。 在本书中,作者想贯穿作者对“现代化”的古代思考,一个可能会被视为荒诞的念头。首先,读者不难发现,在本书中,作者的“时间观念”很差,差到常常淆乱古今,竟把考古学家才关心的时段和我们正在要“走向富强”的时代相担并论。作者并不相信历史学家告诉他的基
萨满的造型艺术,是指与萨满巫仪过程中有关的各种形象艺术,包括萨满佩戴的面具,身着的服饰,供奉的神偶,使用的乐器、法器以及祭祀方式中的祭坛、祭品、祭器和所应用的符号文字。这些造型艺术,是以物质为载体而上升到精神文化领域的艺术形式,是艺术化的物态符号。萨满造型艺术中的这些符号充满了萨满诗性的智慧,萨满把这些诗性的符号在有限的人间,扩展到无限的神的世界,是萨满沟通“人”与“神”之间的工具,萨满是这些意志作用的创造者。
《风水与环境》对古代风水进行研究,阐述了我国士人对风水的态度,风水的古与今,风水宅法禁忌的意义与研究方法,以及相关书籍的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