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至今保持强大的生命力。现今,印度教是印度的宗教,信徒有8亿多人,占印度总人口的80%以上。它作为印度人长期信仰的宗教文化体系,既决定着他们的精神信仰,又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种种习俗。因此,要想认识印度,就应当了解印度教。 本书概述了印度教的历史,全面阐述了它的教义与经典、神灵与祭祀、礼仪与修行、哲学与道德、文学与艺术、风俗与习惯、种姓与教派等等,并且论述了它对中国思想文化之影响。它会带你走进一个神奇而充满灵性的印度,帮你认识印度一般老百姓的思想面貌与精神追求。
本书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天台教观概要》是介绍天台教观修持法要略的内容概念、提要及修持中的注意事项。中篇《童蒙止观和六妙法门的注释和译白》,主要是对《童蒙止观》和《六妙法门》等智者大师的原著进行的注释和译白。下篇是关系《童蒙止观修休持法》的详尽修行法介绍,以童蒙止观为起点,扩展大乘止观学修方法,其内容包括有大乘止观的修持法中关系“四禅八定”及“童蒙止观”的起步修持法及天台宗与密宗相结合的台密修持的修持法介绍。
本书定名为“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也就是力图把民间信仰作为理解乡村社会结构、地域支配关系和普通百姓生活的一种途径,特别是通过这种研究加深对民间信仰所表达的“社会空间”之所以存在的历史过程的了解,揭示在这些过程中所蕴含和积淀的社会文化内涵。考虑到中国(特别是大陆地区)的同间宗教研究还处于很初步的阶段,本书特别注意收录区域的、社区的、个案的研究论文,关注较多地发掘、利用新资料的作品,提倡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相结合的研究风格。为了讨沦方便,我们把全书分成“国家意识与国家认同”、“社会风俗与民众心态”、“神祇崇拜与地方社会的变迁”、“乡村庙宇与家族组织”和“社区组织与村际关系”五个部分。和所有的人文学科的研究一样,任何类型化的工作都可能引致“削足适履”的误导,既然我们把民间信仰研究视为
本书归纳了芮传明先生有关东方摩尼教课题研究的的内容和观点,谈到了东方摩尼教与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之融合,特别提到了和古代大众信仰的相互渗透、影响的关系。是目前这一课题研究的扛鼎之作。除了导言外,全书分为神、魔名号二释,基本教义研究,文化交流探讨三个部分进行了介绍。
《马丹阳学案》内容简介:金代中期,王嘉(道号重阳子)在中国北方创立了一种有别于传统道教的新道教——全真教。全真教以三教合一为宗,以性命双修、功行并重为修炼门径,汲取禅宗的心性理论、修行方式等诸多因素,对传统道教从教义、戒律,到宫观组织、修行方式,以及境界等方面都进行全面革新,并在元以后分领道教的半壁江山,与正一教并立为二,最终形成明以后全真、正一双峰对峙的道教宗派新格局。这就打破了此前道教史上灵宝、上清、正一等三足鼎立的旧格局。 在全真教的发展历史中,金末元初是教门发展的关键时期。它不仅确立了全真教在道教中牢不可破的重要地位,而且对整个中国社会、历史的走向也引发了极为深远的震荡。开辟全真教这一发展新局面的关键人物就是全真掌教丘处机。正是丘处机以年踰古稀之龄万里西行,觐见“
本书是约瑟福斯作品中最为有趣的一部,也是我们现存的关于罗马历史中那个重要阶段最为详尽的记录。初稿用阿拉姆语写成,之后被翻译成希腊语,并且可能有多个版本发行,其中有相当多的添加和改动。不难看出,同《布匿战争》和《高卢战争》一样,该书的题目形式就完全表明了作者站在罗马一边的立场。
索伦教授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学者之一,他是奠定犹太教神秘主义研究的坚实基础之人。在这部划时代的书中,他概述了哈西德主义从其古代发端到近代的发展。大胆而深刻的理念和象征得到了分析和评价。索伦的著作使我们关于犹太教和神秘主义在西方思想中的作用的整个观点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本书集结了作乾十年来探索古代袄教遗迹和袄教美术的成果。内容涵盖地下墓葬和地上碑刻,涉及许多博物馆中保存已久的藏品和近期发掘的虞弘、安伽、史君三个萨宝墓的土文物,对一千四百多年前的中国袄教遗存及其宗教图像系统作了别开生面的揭示与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