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个体言说的哲思体文本,这是作者在*与虚无之间的挣扎心路,这是迄今为数很少的汉语学者释义现象学考量中国问题的佐证。张志扬的哲学言述纯粹是个体性的:有“墙”有“门”,有创伤的记忆,有渎神的节日,致思寻回个体性在哲学言说中的本位,你可以拒绝他的个体言说,但他的言说会让你无法重复,你可以轻视他的沉重言说,但他的沉重会释怀你的沉重。
在《穿过针眼》中,古代晚期研究领域的创立者——彼得·布朗,从财富的角度审视了教会的崛起,以及它给崇尚贫穷美德、称贪婪为万恶之源的制度所带来的挑战。 布朗结合奥古斯丁等主要基督教思想家的观点,考察了新财富涌入教会所引起的争议,以及人们对财富态度的变化;描述了富有的捐赠者在危机四伏的帝国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展示了利用财富来照顾穷人与罗马旧式慈善事业之间的竞争;呈现了那些为了得到天上的财宝而捐出钱财的普通人。
本书汇集了散见于经史子集、稗官野史中的各种无神论思想,概括抽象出诸多中国无神论概念、范畴和命题,并对它们加以分析,从更高、更深、更广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发掘中国无神论思想的意义和价值,确证和阐明中国无神论思想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最精华的表征。三十年前,《中国无神论史》被立为 六五 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汇集了全国有志于中国无神论史研究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进行攻关,历经数年,最终撰写并出版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中国无神论史》,获得学术界和广大读者的好评。今天我们将其列入《当代中国学者代表作文库》,重新排版印刷,以推动中国无神论学科的发展,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