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汉词典:达斡尔语、汉语》由敖梅荣主编
《古代命理学研究:命理格局(修订)》是针对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人对古典文献中阴阳五行在预测人生的疾病、体质、生命的变化状态尚不了解,对某些神秘现象抱着各种盲信,以及想知又不得而知的各种不解的心理状态,通过古籍学术资料,尽量以现代科学原理对其奥秘的部分,进行通俗的整理和破译,并以此提供给读者参考与认识。
《古代命理学研究:命理格局(修订)》是针对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人对古典文献中阴阳五行在预测人生的疾病、体质、生命的变化状态尚不了解,对某些神秘现象抱着各种盲信,以及想知又不得而知的各种不解的心理状态,通过古籍学术资料,尽量以现代科学原理对其奥秘的部分,进行通俗的整理和破译,并以此提供给读者参考与认识。
《御定奇门宝鉴》本是康熙御定的皇家秘本,自成书以来,一直深藏大内,民间难得一见;海内外的奇门研究者,无不梦寐以求。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与海内外的研究者们共享此珍贵的文化遗产,此次整理出版,全文一字不遗。由于卷帙浩繁,因此分此书为《御定奇门宝鉴》、《御定奇门阳遁九局》和《御定奇门阴遁九局》三个部分。其中,《御定奇门宝鉴》为全书的理论总纲,计有奇门源流、遁甲总论、星门起例、门神捷要、奇门杂占、《元机赋》注解等,是为全书的关键部分。另外两个部分为《御定奇门阳遁九局》和《御定奇门阴遁九局》,单面为局象图,详述阴阳遁各540局的所有图解;双面为对应的断语、占语与例释,对每一种局象做出了详尽的分析。初学者可以直接查对局象,立知趋势好坏;专家们则可以通过深研各种局势,将奇门真义了然于胸,此书乃
《奇门秘占合编:奇门庐中阐秘(四季开门)》中的《奇门庐中阐秘》,又名《奇门秘受分类集占》,原书有“诸葛武侯注”字样。这部书的主要内容是分类占断,共分十八门,即十八个大类;大多数门下面又细分子类。每一类都讲如何取用神,如何判断。此书内容丰富、兼收并蓄而又自成体系,保存了许多珍贵奇门资料,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四季开门》未署撰人,但从书中内容判断,当成书于明代。此书从春季开始,以八门为中心,依次按开休生伤杜景死惊的顺序,各依五行在该季节中的旺衰,通过五行与宫中的九星、八神、奇仪、九宫发生联系,确定主客吉凶。在这里,奇门盘中任何一宫里的星、门、神、干、宫等各要素都按季节呈现旺衰,然后都一律通过五行性质互相联系。奇门遁甲只有在这里才成了一个思路清晰、体系完整、学理贯通的时空数理模型体
《古方术研究导引》是马保平教授继《中国方数文化思想方法研究》,《论语另释解读》之后的又一力作。该书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对中国古代的方技与数术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分析与研究探索,在大量分析与长期探索的基础上揭示了“古方术”的理论根基和各门类方术的连接主线与基本方法,并依此序对方术基础知识,方术之根,方术联机以及古方术的方法基础等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该书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以及对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方术”是个古老的名词,它起源于远古,定名于两汉“方”指“方技”,是以医药,养生,炼丹,炼气等为主要内容的神奇方法技术。“术”指“数术”,是以天文历算,星,占,相,卜及各类测术与为主要内容的玄妙知识体系。“古方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融汇了
《新学伪经考》是晚清维新康有为的重要作品,极具历史意义但从学术角度而言,则此书缺陷颇多。本书以一九一七年万木草堂重刻本为底本,并与原刊本对校。原著全部引文。均经覆核。校勘所见舛误及作者修改原文处,已知转引他书而不言所本处,底本与原刊本相异而文意有别处,均以边注形式出校记指出。
《天地冥阳水陆仪文校点》是作者戴晓云,在做水陆画研究时发现的一份佛教水陆仪文。作者从研究水陆图像出发,追究和图像相对应的水陆仪文,把现存仪文《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和现存水陆图像作对比阅读时,发现仪文和图像完全无法对应。于是想到可能存在另外的仪文和现存图像匹配。经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一份名为《天地冥阳水陆仪文》进入了作者的研究视野,经过认真的考据,确定历史上南北水陆之说确有其据。南水陆的修斋仪轨是现存在《大藏经》中的《法界圣凡水陆胜会修斋仪轨》,北水陆的修斋仪轨就是散逸在《大藏经》外的《天地冥阳水陆仪文》。因而这项发现证实了南北水陆仪式的存在和区别,为佛教仪轨研究提供了古文献的基础。
中国的相地术源远流长,如《诗经·大雅·公刘》中就详细记载了周人先祖公刘迁豳时相地的过程。汉唐时期,相地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古代地理学的总结性著作《管氏地理指蒙》。 《管氏地理指蒙》虽然文字并无晦涩难懂之处,但由于其中的许多术语,尤其是关于地形地貌的描述,在无图例说明的前提下,非常难以理解,给后人的解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历朝历代鲜有注本。即使到今天,虽然受到很大关注,但深入研究者寥寥。本书整理的目的,是希望能给有兴趣研读此书的读者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校点本。
《中印佛教造像比较百例:从古印度到中国长江流域的佛教造像之路》由张同标和胡彬彬著,以中国和印度百尊佛教造像为例,从造像内容、风格式样、造作材料与工艺、仪轨程式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出佛教造像从印度传人中国之后发生的由师造到融入本土和被改造,最后完全中国化、通俗化的历程。本书辑录的印度佛像是作者深入印度田野考查所得,中国造像多为作者二十多年来田野考察所获。《中印佛教造像比较百例:从古印度到中国长江流域的佛教造像之路》对佛学研究、艺术研究、中印文化交流等方面有重要的资料价值,对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等方面有参考意义。
《元气禅》内容简介:玄侑宗久禅师,精通禅修,日本“芥川文学奖”得主桦岛胜德禅师,精通中医,日本著名临床针灸师。冥想或坐禅,有助于促动气血流通坐禅,能调整身心阴阳平衡,走向坦然、轻松、舒适和愉悦;立禅,能缓解哮喘、胃下垂、心脏病、头痛等症状。
《敦煌文书与唐五代研究(增订版)》是学术界部全面系统梳理和研究敦煌文书和唐五代现象的专著。书中回顾了敦煌文书的研究概况;从数万件敦煌文书中将所能找到的文书选出并予以分类、拼合、逐件解说,且与传世典籍的著录进行比较;同时研究唐五代社会中的现象及其演变规律,探讨敦煌文书与这种现象和演变规律的关系。本书的出版为敦煌文书的研究划出了一个新阶段,是从“社会历史”角度研究敦煌文书和唐五代现象的有益尝试。 增订版纠正了初版的文字讹误,新增文书45件,并将初版书出版后作者黄正建的研究论文结集,使全书资料更完整、论述更准确、研究更充实,更有利于读者对敦煌文书的全面把握和有效利用。
《大圆满前行及赞颂》内容主要包括:总序(谈锡永)、导论(邵颂雄)、一、宁玛派的六种教法传承、甲远传佛语传承、乙近传伏藏传承、二、《四部心要》与《广大心要》、三、无畏洲尊者的传记与《广大心要》的取岩、四、《广大心要》的内容、五、《广大心要》的结构、六、《广大心要》的修习、七、《广大心要》的前行法、八、《广大心要》前行法的皈依境、九、宁玛派的前行法修习、十、《大圆满前行及赞颂》仪轨与赞颂的翻译、大圆满广大心要前行修习、大圆满广大心要前行念诵仪轨·能显遍智妙道、(智悲自在尊者传授严定翻译谈锡永整理)、甲一共前行和乙一身加持等等。
本书译自MIT出版社1995年推出的同名巨著,它总结了当代科学关于感知觉、注意、记忆、语言、思维表象和意识等基本认知过程的*研究成果,介绍了相关的新技术和实验范式,还讨论了认知理论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书中有详尽的*研究文献。本书对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理论科学、心理科学和哲学等专业以及相关学科的教师、研究生和研究人员是一本科学价值很高的读物,读后可扩展视野、开阔思路,提高理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