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神话意象』为题,突出了一个世纪以来神话研究乃至文化研究的一个新动向——从书写文本到图像文本,从文字叙事到图像叙事。在论述中,结合热点文化问题,如《狼图腾》引发的中华祖先图腾辨析,《哈利·波特》引发的复兴讨论,《达·芬奇密码》引发的异教想象与神话符号热潮等,充分利用考古材料,进行了打破学科界限的神话研究新实践。
《中国神话的文化密码》作者周非立足于现存的22个中国经典神话故事,发现并建构了一个完整的人类“关怀”体系,以及“人类进步的阶梯图”和“人类的精神”两个子体系,别出心裁地对中国神话进行了文化解读,颇具创意地策划了一批文化创意项目,抛砖引玉地对中国神话故事进行了文学再创作,提出了将中国神话申遗的建议。《中国神话的文化密码》视野开阔,贯通文、史、哲、经与自然科学,充满人文关怀,叙述严谨而又充满奇思异想,使人在阅读中不断获得快感和启迪。
《防风氏资料汇编(增订本)》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防风氏的史料,阐述了防风氏的起源,考证了防风氏为中国传说中上古人物或部落名,指出防风氏是远古防风国(在今浙江德清县)的创始人,又称汪芒氏,是汪姓的始祖的史料依据。对我国神话传的传承具有查证价值。
《时间符号与神话仪式》是从时间符号角度对中国古代神话文明的全新探索尝试,是研究中国古代节日体系的神话源头、先秦《九歌》仪典真相的学术专著。上篇从时间序列的符号共相入手,还原上古节庆的符号源头易学象数的神话思维本质,证明时间符号同源同构、时间主题互补统一的节日真相,揭示了由于历法变迁导致的两种时间变形即移植与匿名。下篇根据对神话原型、仪式结构的分析,证明肇端于夏初的仪典作品、先秦《九歌》是“天中节”娱神表演的产物,在时间主题统摄的暂时性恋禁忌下,渲染了四场欲扬先抑的情感喜剧。《时间符号与神话仪式》既是对华夏节庆重日体系的首次系统学术考察,也是对上古经典仪式《九歌》真相的首次神话易学证明。
《人类哲学的神话原理》一书通过“人类的认知”“社会的发展”“人文科学”“进化论”“哲学思辨”等人类活动的详细剖析,以及哲学经验的总结,从哲学角度总结了人类既往的成果以及失败,并探寻了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本书思想深刻,逻辑紧密,论证清晰,是一本新奇的思想之书,对哲学爱好者们有的参考意义。
本书共9章,包括:神话传说的界定与阐释、文本的巨大影响:神话传说对造物设计之提示、用途模式与主题:造物材料、设计技术与神话传说、立体设计模式与主题:远古彩陶器形、商周青铜器、三星堆青铜面具与神话传说、平面设计模式与主题:远古彩陶纹饰、汉字设计、汉代画像砖石壁画与神话传说、观念模式与主题:行业保护神、信仰崇拜与神话传说、图像对文本的微妙影响:造物设计对神话传说之推进。
本书作者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美学观,力图复原艺术的理性和理智本质,具体论证阅读鉴赏诗歌构建倡导一种“理性诗学”与文艺社会学方法,为此,着力批判了已往的美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