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的文化密码》作者周非立足于现存的22个中国经典神话故事,发现并建构了一个完整的人类“关怀”体系,以及“人类进步的阶梯图”和“人类的精神”两个子体系,别出心裁地对中国神话进行了文化解读,颇具创意地策划了一批文化创意项目,抛砖引玉地对中国神话故事进行了文学再创作,提出了将中国神话申遗的建议。《中国神话的文化密码》视野开阔,贯通文、史、哲、经与自然科学,充满人文关怀,叙述严谨而又充满奇思异想,使人在阅读中不断获得快感和启迪。
本书共9章,包括:神话传说的界定与阐释、文本的巨大影响:神话传说对造物设计之提示、用途模式与主题:造物材料、设计技术与神话传说、立体设计模式与主题:远古彩陶器形、商周青铜器、三星堆青铜面具与神话传说、平面设计模式与主题:远古彩陶纹饰、汉字设计、汉代画像砖石壁画与神话传说、观念模式与主题:行业保护神、信仰崇拜与神话传说、图像对文本的微妙影响:造物设计对神话传说之推进。
本书是一部20世纪中期人文研究的经典著作。全书通过对炼金术神话和符号的考察,一洗视炼金术为化学起源之成见,并试图揭示在科学思想产生之前,人类征服物质世界的意义所在。本书集中体现了伊利亚德宗教研究的中心论题、基本方法和理论内涵,对思想史、文化史和神话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启迪。
《唐五代宋初冥界观念及其信仰研究/敦煌与丝绸之路研究丛书》通过对笔记小说和敦煌文献的梳理,考述了唐五代冥界中的神明和冥界官吏,对唐五代时期冥界观念及其信仰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作者揭示了唐五代的“冥判”思想和冥界簿籍的道教源头,并认为在唐五代的冥界信仰中,举凡生人之官禄、财富、科举、婚姻等无不由冥界前定,是谓“阴注阳受”。而在民众冥界信仰中,逝去“亡人”则要在冥界接受神明的审判和地狱的惩罚,唐五代社会生活中的刺血写经、焚烧纸钱、造像、社邑等活动均与冥界信仰息息相关。因为安史之乱后吐蕃王朝对敦煌的统治,《唐五代宋初冥界观念及其信仰研究/敦煌与丝绸之路研究丛书》探讨了“目连变文”和《佛说十王金》和藏地《格萨尔》和《中阴得度经》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的影响。作者以七至十六世纪几部说唱文
本书系统回顾电影史上二百余部与心理学或精神医学密切相关的影片,详细介绍了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神经症、性变态、老年痴呆、智能发育不全等人类常见精神障碍,并结合这些疾病对影片的情节、人物和艺术特色进行了专业点评。读者通过这些知识,可以从电影欣赏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启发,在欣赏此类影片时能更加心领神会、印象深刻,并因此树立起心理健康意识,形成对日常生活中精神病理现象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嫉妒的制陶女》可以说是《神话学》一脉相承的续篇。列维-斯特劳斯在书中给我们讲述了印第安人各个族群关于陶器、夜鹰、树懒的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在分析和研究这些神话中,他概括了印第安神话的主题:食欲、嫉妒或夫妇不和、爆裂,提出并证明了不定型理论、鸣禽理论、貘的理论、林栖动物理论、莱因瓶理论,指明了神话的动物元素和动物的象征性,指出了神话思维的本质:符号的多样性和任意性,还指出神话世界的三层空间:天、地、地下。他通过所有这些分析和比较,通过他所创立的典型式的应用,找出了各种神话因素对应或对立的关系,使得似乎是斑驳的、杂乱无章的、毫无联系的神话变得有条有理、秩序井然、可以理解。
本书充满机锋与智慧,讲述的是心理学者、人类学者、文学家、电影制作人等与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JosephCampbell)的对话。坎贝尔从他所研究的神话中体验生命的智慧,鼓励人要过一种开放、开放、再开放的生活,努力去挖掘内心世界。他发扬了美国当代神话学研究的传统,同时开辟出神话学的新领域,将神话带入现代人的生活。他于上世纪中期完成的《千面英雄》一书,是那些汲汲于寻求内在启悟的读者手中的“”。许多人坦承坎贝尔的文字改变了他们的生命。 “神话是人类心灵的历史。”在这个我们已经失去与神话的联系的时代,坎贝尔扮演的是一个路标的角色。
《唐五代宋初冥界观念及其信仰研究/敦煌与丝绸之路研究丛书》通过对笔记小说和敦煌文献的梳理,考述了唐五代冥界中的神明和冥界官吏,对唐五代时期冥界观念及其信仰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作者揭示了唐五代的“冥判”思想和冥界簿籍的道教源头,并认为在唐五代的冥界信仰中,举凡生人之官禄、财富、科举、婚姻等无不由冥界前定,是谓“阴注阳受”。而在民众冥界信仰中,逝去“亡人”则要在冥界接受神明的审判和地狱的惩罚,唐五代社会生活中的刺血写经、焚烧纸钱、造像、社邑等活动均与冥界信仰息息相关。因为安史之乱后吐蕃王朝对敦煌的统治,《唐五代宋初冥界观念及其信仰研究/敦煌与丝绸之路研究丛书》探讨了“目连变文”和《佛说十王金》和藏地《格萨尔》和《中阴得度经》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的影响。作者以七至十六世纪几部说唱文
本书被称为神话学大师坎贝尔的经典之作,追溯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神话系统中与英雄历险相关的故事,并从中揭示出相同的英雄原型。内容涉及人类学、考古学、生物学、文学、心理学、比较宗教学、艺术及流行文化等不同领域,由此构建起坎贝尔独树一帜的神话体系,并奠定了他在这一领域的历史地位,成为一代学术宗师。
洪水神话流传的广泛,现在几乎是无人不知了,对洪水神话的研究,也早已是国际学术界的热点,不仅神话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神学家、文学家,甚至考古学家、地质学家、心理学家等也从不同的角度,试图解释这个神话的起源。本书作者试图从中外远古神话的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中,以洪水这一自然现象作为切入点,对洪水神话的起源以及历史沿革做一些学术上探索,希冀借此给读者提供一些新的认识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