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又名《心镜录》,是五代宋释延寿(904-975)的著作。全书多达一百卷,详述禅宗祖师的言论和重要经论的宗旨,并删去了繁杂的文字,呈现全部佛法的精要。全书分为三章,计八十余万字。第.一卷至第六十一卷之前半部为 标宗章 ,内容为 立正宗明为归趣 自第六十一卷后半部至第九十三 卷为 问答章 ,内容以 申问答用去疑情 为主;第九十四卷至*百卷为 引证章 ,内容为 引真诠成其圆信 。所谓 正宗 ,即 举一心为宗 ,此一心宗, 照万法如镜 。 延寿是法眼文益的嫡孙,法眼在《宗门十规论》里鼓励参禅的人研究教典,有颂云: 今人看古教,不免心中闹,欲免心 中闹,但知看古教。 都是针对当时的禅师们轻视义学落于空疏的流弊而发,延寿编集《宗镜录》的动机,当然渊源于此。 唐末以后禅宗产生许多流弊,释延寿编纂《宗镜录》的用意
> 《心经》之所以能成为佛教和民间中广为流传的佛教经典,是因为其内容短小精悍,直接切入佛学的核心要义。故接触佛典,首要学习《心经》。《心经》译本众多,其中唐代玄奘的译本用字简洁,文韵流畅,琅琅上口,易于背诵,古来流传很广。而本书就以此译本为蓝本。 本书分为几个部分:一是对《心经》的全文串讲,这是本书的“《心经》全文讲解”部分;二是对《心经》的重点讲解,这是本书的“《心经》分段要点”部分;三是关于 《心经》的问答和讲解,这是本书的“《心经》随谈”部分。 作者一字一句解读《心经》,带领读者自心深处深入地体会其意境,直入佛学心要,从而让时常陷入烦恼、焦虑、生气的读者,找到破解的法门。
《德国观念论的终结:谢林晚期哲学研究/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守望者》初版于1955年,是瓦尔特·舒尔茨的教职沦文。在书中,舒尔茨对谢林晚期哲学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他认为晚年谢林对于理性与者的关系进行了更的也更艰涩的思辨,谢林晚期哲学绝非一种基督教哲学,而是纯粹的、正统的、继续向前推进着的、以“主体性的自我建构”为基准的观念沦哲学。相对于德国观念论在黑格尔哲学中达到了峰点的传统看法,他在《德国观念论的终结:谢林晚期哲学研究/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守望者》中声称,德国观念论正是在谢林晚期哲学中才达成了最终的形态。谢林晚期哲学中强烈地表现出了理性永远无法把握它的前提和根基,而这也最终宣告了德国观念论这一思想范式的终结。在《德国观念论的终结:谢林晚期哲学研究/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守望者》的,
英国哲学家贝特兰·罗素与后来的绝大多数分析哲学家不同,他对社会和人生的种种问题是极感兴趣的。他是一位流畅和多产的作家,他毕生的著作中绝大部分是属于社会思想和政治方面的通俗著作,而属于纯哲学的尚不及三分之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类前途命运深切关注是罗素精神活动的重要方面,而对自由和幸福这两个人类基本生存价值的探讨就成了罗素为大众而写的通俗著作的主题。他对知识确定性的追求,他的重建社会的理想,以及他对战争、政治、道德、教育、信仰等方面传统观念的怀疑,其目的在于探求如何使人类摆脱愚昧和迷信,获得健全的理智和良好的生存环境,也就是如何获得自由与幸福。他对人类走向自由和幸福的必由之路的研究就是通过他大量的关于社会、政治、伦理和教育等方面的著述表达出来。罗素自己曾经坦言,他的非哲学的
《汉译文库:过程与实在(修订版)》是哲学史上的重要著作,作者在《汉译文库:过程与实在(修订版)》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形而上学思想。 怀特海认为,“实在”就是实际实有,就是点滴的经验,就是经验的搏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而“过程”,就是由实际实有构成群集,再由群集构成更大群集直至整个宇宙的这样一个过程。这一宇宙论是对传统唯物论和二元论的颠覆。
江味农居士一生修持金刚经,极有心得,在蒋维乔的邀请下,讲解《金刚经》,留下未完成的遗著,经弟子周清圆整理形成《归元文库:金刚经讲义》。作者对《金刚经》进行了逐字逐句的讲解,同时贯穿佛教的历史、制度和基本理论。特别是作者从信解行证四个方面疏通金刚经(信,就是相信佛法;解,就是理解佛法;行,就是实修佛法;证,就是证悟道果),在《归元文库:金刚经讲义》中处处揭示了《金刚经》指示的实修的方法。我们读本书不仅能够理解《金刚经》,而且还能找到真切实用的修学方法,对学习佛经和修身都会大有裨益。 《归元文库:金刚经讲义》曾有较多的科判的内容,因不适合现代人阅读习惯,此次出版做了删除,只是在会影响文意的地方做了保留,且做了相关说明。本书是讲解《金刚经》的经典之作,内容最为丰赡。看本书不仅对
《王船山 周易外傳 箋疏》是对王船山名著《周易外传》的笺释之作。 全书分“通说”、“凡例”、 “周易外传笺疏卷一”、 “周易外传笺疏卷二”、 “周易外传笺疏卷三”、 “周易外传笺疏卷四”、 “周易外传笺疏卷五”、 “周易外传笺疏卷六”、 “周易外传笺疏卷七”几部分。“通说”部分对王夫之的生平、思想及其易学研究作了性的概说。“凡例”部分说明了本书所参考的底本及参校本,并逐一解释本书所采用的体例。而“周易外传笺疏” (卷一—卷七)为本书正文部分,多涉字词考订,索引典故,句意解释及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引用辨析等。
《心之道》是一本西方人写的东方哲学类著作。作者针对现代人面对的危机,即一个人如何生活在一个他永远不能从中获得安全感的世界,从东方禅学思想的角度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答。他指出这个问题本身包含着它的解答——人们恰恰应该接受生活中充满痛苦与不安全感的事实,而不应该拒绝和逃避它们。为了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人们应该拥抱现在,活在当下。
书中的100句话几乎涵了阿德勒心理学的所有领域,包括自卑、自我决定性、勇气、情感、性格、团体意识等。所有你不擅长的、你想躲闪的都有一个隐藏着的原因,只有正视这个原因,你才能改变自己,重获勇气。读完这本书,将自我从过去、人际关系和情感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将人生责任和选择的权力交给自己。抛开过去,拥有随时随地改变的勇气,才能找到一切人生问题的答案。
人人追捧的武学之祖《易筋经》《洗髓经》 在中国中部有一个风景秀丽的登封市,在它西面12千米处, 有一座山叫嵩山,在嵩山的五乳峰下面,有一座闻名世界的寺院,那就是被称为"禅宗祖庭,功夫圣地"的少林寺。《易筋经》《洗髓经》这两部经典的养生功法就出自这里。 公元6世纪时,天竺僧人菩提达摩历经千难万险来到少林寺,在少林寺首先宣传禅宗的教法,而后他借鉴、融合了中国的玄学文化,创造出充满对宇宙奥秘、人生真谛、养生真理的探索研究的《达摩易筋经》与《洗髓经》。 《易筋经》《洗髓经》是少林寺里早的功法之一,历来就很受人们的喜爱与追捧,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们能使人的精神、形体、气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地认真修炼,可以充分调理人体脏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全身经络,获得强身健体、防病去病、延
书中的100句话几乎涵了阿德勒心理学的所有领域,包括自卑、自我决定性、勇气、情感、性格、团体意识等。所有你不擅长的、你想躲闪的都有一个隐藏着的原因,只有正视这个原因,你才能改变自己,重获勇气。读完这本书,将自我从过去、人际关系和情感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将人生责任和选择的权力交给自己。抛开过去,拥有随时随地改变的勇气,才能找到一切人生问题的答案。
《孙子兵法》是我国军事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本书分为原文、注释、译文及提示四个部分,对《孙子兵法》进行了精到解读,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重视字词(包括虚词)的注释,详尽周全并力求其准确性;(二)采取直译的方法,通过原句、注释、译文三者对照阅读,读者能够在古文、古汉语知识、规律方面亦有所收获。(三)有难点及与今注家的解读有不同的地方,在“提示”列出并加以评点,以开阔读者的眼界,更好地理解《孙子兵法》。本书字斟句酌,语言通俗明白,解读精当,具有的经典普及价值。
《人生的智慧》首先是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教您智慧、生活的书籍。其次,叔本华并不是教你如何发展、发达、发奋,而是告诉你人生的本质是什么?从而得出人生的幸福来自何处。明白了这两点,您就会生出人生的智慧。 亚里士多德把人生能够得到的好处分为三类:外在之物,人的灵魂和人的身体。而叔本华也沿用亚里士多德的三分法,认为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三项内容,它们是:一,人的自身,也就是广泛意义上属于人的个性的东西,它包括你的健康,你的力量,你的外貌,你的气质,你的道德品格,你的精神智力,以及你潜在的能力。二,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比如说财产了,还有其他你的身外之物。三,是你向其他人所展示的样子,也就是人们对你的看法。那么,别人的看法又可以分为主要是名誉啦,地位啦,还有一个名声等等。 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