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学译丛(之十九):道家·道教史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关於无生思想、从“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到草木成佛说、佛道论衡、孙恩、卢循之乱、上清派(茅山派)与灵宝派、陶弘景年谱:集上清派大成的陶弘景等。
《钟吕丹道系列(2):钟吕丹道修炼入门(行大道修订版)》是一本系统阐述有若千年法脉传承的钟吕丹道实修入门的专著。全书秉承师传风格,体现真修实炼。书中介绍了钟吕丹道的渊源和传承,论述了悟道心法和入门体系,详解了核心功法和辅助功法,方便读者理解和研习丹道养生。钟吕丹道凝聚了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和智慧,是认知生命本质、揭示宇宙奥秘、修炼成真得道的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训练识神,沟通元神和灵性,主动吸收和运用宇宙能量,深入系统地调理不同时空层次的精气神,达到能动管理生命、把握身心康宁。作者期待与读者一起分享先祖留下的珍贵遗产,深刻体悟生命的微妙和喜悦,用灵性的光芒温暖人生,并带着慈爱和您的亲人、朋友一道去品味生命、享受生活。
《道学通论(2009年·修订版)》内容简介:读一《道学通论(2009年·修订版)》可以得到一门学科的全部专业知识!读一《道学通论(2009年·修订版)》可以开发智慧,得到健身养生之法!读一《道学通论(2009年·修订版)》可以打开道学文化的新领地!读一本可以得到一大学术领域的全部专业知识!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了一股研究道家道教文化的热潮,至今仍可以说方兴未艾。这股研究热潮的兴起,一方面是有一批海内外学者(如王明、汤一介、陈鼓应、卿希泰等许多学者)的推动,另一方面又是与传统文化研究的发展一致的。
研究《道教义枢》上述种种困难大体上都会遇到。现在王宗昱同志克服了种种困难,对《道教义枢》作了一较为系统的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首先,王宗昱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道教义枢》作了校点,使我们有一种可以依据的文本;其次,他从“道体论”、“道典论”、“修道论”等三个方面对这部书作了剖析,为我们提供了可以握握《道教义枢》的基本内容的基础;第三,王宗昱同志把《道教义枢》这部书放在唐初加以考查,从而使我们可以大体上了解道教从南北朝到唐初发展的轨迹。对一部书作认真分析应是我们提倡的,这样才可以把研究工作推向深入。希望通过这部书的研究对唐初道教所受佛教影响作一梳理,以便了解当时学术思想文化之走向。《道教义枢》无论在理论上还是修持方法上都有大量吸收了佛教思想,而且此后的许多道书都有这样的问题。
本书是将近年来作者在不同时间因应不同需要而写作的各自独立的文章分类收集整理而成。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部分是“立足当前”,包括从到第五共五个栏目,反映作者近年来对道教文化的研究,首先是从当前的社会现实出发,从理论上探讨道教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并对道教文化的未来发展和传播方式以及如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进一步弘扬道教文化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提出了一些总体的构想。下编部分是“历史回眸”,包括从第六到第十共五个栏目,反映作者近年来为使道教文化的研究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对地方道教史和不同道派、道教人物及其思想以及道教与封建统治者的关系等各个方面的问题所进行的一些探讨,并对整个道教研究作了历史性的回顾和展望。
本书结合中国美术史中相关美术作品及资料记载,对道经中具有代表性的道经图像按神仙图像、修炼图像、洞天福地图像三部分进行分类研究和诠释,并阐释了道经图像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的相互影响。作者结合道教信仰、道教思想与道教美术的具体内涵,采取整体叙事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横向归纳整理道经中的神仙、修炼、洞天的图像内容,纵向考察了道经与图像的历史渊源,从而勾勒出道经图像的演变及其所蕴涵的道教思想和文化内涵,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中国传统美术浪漫奇幻风格的形成所产生的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本书收录了法国当代者名哲学家和思想家、后现代主义前驱吉尔·德勒兹的两篇名著《康德的批判哲学》和《柏格森主义》。??????在上篇《康德的批判哲学》中,德勒兹从界定的康德的超验方法入手,层层剖析,逐步深入,先后阐述了“知”等各种功能在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中的关系。??????在下篇《析格森主义》中,德勒兹开宗明义地指出,绵延、记忆、生命冲动标志着格森哲学的重要阶段。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阐明上述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三个概念所蕴涵着的发展。??????德勒兹这两篇著述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论证严密,深入浅出,简单扼要,发人思考。它们被译成中文出版,既可作为有志了解近现代西方思想者的入门读物,又可作为专业研究者难得的比照参考。
本书为学术类图书本书对明代道教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进行系统的探讨,根据明代社会阶层的差异及社会生活的复杂多样性,讨论了道教文化与统治阶层士人阶层社会民众的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明代道教发展的真实状况是道教的生活化,即明代道教是一种生活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