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总是局限在某种束缚之中, 常常以为无路可走; 佛陀在《法华经》里传达出一个信息:
《量子佛学》章为量子佛学概论,主要论述如何通过量子力学方式透视佛学真义,从而彻悟生命宇宙的真相(实相);第二、三章论述的是组成客观世界的物质是如何因心而有的;第四章论述的是自由意志是否真的存在;第五章论述的是命运的本质以及如何改变命运;第六、七、八章论述的是如何入定、如何明心见性、如何证悟实相;第九章是关于如何科学修人禅定的问答录;第十章是如何通过量子佛学方式证悟佛学实相的问答录。
本书精选了中日韩三国古今达摩造像近600帧(其中中国426帧,日本82帧,韩国60帧,另碑刻12帧)。时间跨度为1000年,几乎囊括了三个国家各个时期的达摩造像代表作。其中,大部分作品得之于中外博物馆、图书馆、寺院和画家手中,也有的作品转载自各种画册和拍卖图录。此次是次出版供大众欣赏,也是出版史上次汇集出版的中日韩三国达摩造像大型画册。??本书收入作品“以人为本”。所选达摩造像,既有画家之佳构,也有平民百姓的习作;既有皇帝之“御笔”,也有高僧的“逸品”;既重视传统笔墨之韵味,也采撷当代前卫的时尚;旨在喻示达摩信仰之普及性、达摩形象之多元化与达摩思想对画坛影响之深入性。
本书立足唐代讨论佛教与法律之间的互动关系。佛教的慈悲平等观念与法律的公平正义理念有共通之处。佛法在于劝人为善,强调慈悲平等;法律旨在禁人为恶,体现公平正义,两者极具相似性。佛教在宏观、微观两个层面都影响到唐代的立法、司法和守法。同时,唐代统治者利用法律规范佛教的有序发展。法律尊重佛教自身特点,给予理解和支持,取消了僧徒跪拜君王、僧徒同俗推勘的规定。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佛教石窟之一,在佛教艺术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在莫高窟北周窟中,其造像风格、洞窟布局与前代石窟相比呈现两个显著特点:一是西魏时的“秀骨清像”式造像风格为一种面相浑圆、身体丰壮的风格所取代;二是千佛图像面积增大,佛传、本生故事等原本放在重要位置(墙中部)的佛画内容被移到次要位置的窟顶。要解释这些现象,就必须廓清北周都城长安的佛教艺术面貌,然而至今关于长安佛教艺术的面貌仍然模糊不清。王敏庆所著的《北周佛教美术研究--以长安造像为中心》以长安造像为中心,首先解决长安造像的艺术特点、成因、形成时间及影响等问题。关于这些问题的探讨,主要解决的是北周佛教美术的历史地位问题。北周的佛教艺术是如一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受东魏、北齐影响,并将这种影响带入隋、唐,还是它创造了属于自己
唯识学种子说通过在微分、刹那层面探讨深层心识的构造活动和存在的本质,论证了佛教缘起性空的非本体立场,属于一种“非本体”的本体诠释。但是,由于受到中国固有思维的影响,中国佛学不再侧重强调法性即空性的“非本体”立场,而是把法性和心性主体结合起来,倾向于设立一种“实体化”的本体,形成了“心性本体论”。由非本体的本体诠释逐渐转向心性本体的本体诠释是印度唯识学在心识哲学层面中国化的基本趋势。
《六朝佛教思想研究》的特点是,通过分析与传统的"儒教"、道家思想,或者刘宋中期之后确立的"道教"之间的关系,来解明东晋、南朝的文人贵族对"佛教"思想的理解方式。相信这个方法对于解明六朝"佛教"思想的历史事实是最合适的方法。希望本书能给各位读者诸贤带来关于六朝"佛教"思想的新知。
《光明大手印:智慧人生》就是智慧的妙用,多临阵相遇,直面“交锋”,机锋外露,流于自性,妙趣盎然。尤其是下编的问答部分,集结了很多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比如怎么在工作中兼顾修行,怎么读书、怎么处理家庭矛盾、怎么影响家人、怎么对待爱情、怎么处理人际关系、修行人怎么面对日常纠纷、怎么看待社会热议的一些问题,等等,希望跟别人分享一下。
本书主要记述了韩国自4世纪三国鼎立时期直至近代以来佛教的传入、传播、演变和发展过程,详加论述了韩国各个时期佛教的消长、教派的兴衰以及与政治的关系,重点介绍了韩国各个不同时期的佛教事件与重点人物,对作出贡献的韩国僧人各自的生平、经历、佛学思想和理论特色做了梳理、辨正和分析,特别介绍了入华求法的代表人物。本书引征典籍史料丰富,叙述脉络清晰,阐释深入,有助于人们加深对韩国佛教起始与兴盛和韩国佛教特有的思想和特征的认识。
书名:百年佛缘:680元作者:星云大师 著出版社:三联书店出版日期:2013-11-01ISBN:9787108047205字数:页码:版次:装帧:平装开本:《百年佛缘》是星云大师的一部口述历史,从1911年辛亥年间谈起,直到现在。顾盼前人与来者,将一个世纪里与星云大师有关的人与事的脉动及轨迹,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生动立体地凸显在读者眼前。书中细腻地叙述了大师近百年的生命历程,穿插了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坎坷命运,不仅为中国佛教留下了一段弥足珍贵的历史,其精彩感人的故事,更是普通大众修身养性、励志为学、臻于幸福安乐的处世心法。星云大师通过这部口述历史把自己人生八十多年的经历娓娓道来,讲述了个人的苦难童年,讲述了与母亲、外婆的点点滴滴,讲述了自己出家的缘由,讲述了到台湾后的诸多遭遇,讲述了自己对佛教的坚定信仰,讲述了自己如何在世界
《中华佛教史(近代佛教史卷)》汇聚一大批佛教文化研究精英,历时15年潜心编纂而成。全书共11卷约500万字,包括《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卷》《隋唐五代佛教史卷》《宋元明清佛教史卷》《近代佛教史卷》《佛教文学卷》《佛教美术卷》《西藏佛教史卷》《云南上座部佛教史卷》《中韩佛教交流史卷》《中国佛教东传日本史卷》《佛教史论集》。麻天祥编著的分册《中华佛教史(近代佛教史卷)》具有突出的性、全面性、创新性,是佛教史研究中里程碑式的著作。
卓么本所创作的唐卡富有质感、动感和立体感,画面上的佛像栩栩如生,天界锦绣飘然,意境深远。令观赏者心旷神怡的同时,对佛的欢喜心、崇仰心和自信心油然而生,宛如置身美好的未来天界,沐浴大吉祥的祝福。当你入神于天上人间的境界中,卓么本独有的佛像绘画艺术风格亦跃然于眼前了。
本书研究的根本意义,不仅是了解存在于一定时空中的佛教发展形态,而且更是从现存的文献、文物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探索其前后延续,彼此关联的因果性;从而更清楚地认识到佛法的本质,及其因时、因地的适应。以了解过去,承受根本的佛法特质,作为我们信行的基础,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中国佛教音乐文化文库·西藏本土文化、本土宗教:苯教音乐》主要内容包括:西藏本土宗教本教、原始本教、原始本教的雏形、原始本教的神灵、原始本教的仪轨、前雍仲本教、前雍仲本教的创立、佛教传入西藏、后雍仲本教、后雍仲本教的创立、本教的现状、本教宗教仪式、祭祀、等。
《佛说阿弥陀经三种》精选弘一法师一九二三年、一九三二年和一九三六年恭诚抄经之精妙作品,代表着弘一法师弘法书早中晚三期之矮、方、瘦各自不同的风格。《佛说阿弥陀经三种》的出版可以让读者从中了解到弘体书风发展之轨迹脉络和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