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镜录》又名《心镜录》,是五代宋释延寿(904-975)的著作。全书多达一百卷,详述禅宗祖师的言论和重要经论的宗旨,并删去了繁杂的文字,呈现全部佛法的精要。全书分为三章,计八十余万字。第.一卷至第六十一卷之前半部为 标宗章 ,内容为 立正宗明为归趣 自第六十一卷后半部至第九十三 卷为 问答章 ,内容以 申问答用去疑情 为主;第九十四卷至*百卷为 引证章 ,内容为 引真诠成其圆信 。所谓 正宗 ,即 举一心为宗 ,此一心宗, 照万法如镜 。 延寿是法眼文益的嫡孙,法眼在《宗门十规论》里鼓励参禅的人研究教典,有颂云: 今人看古教,不免心中闹,欲免心 中闹,但知看古教。 都是针对当时的禅师们轻视义学落于空疏的流弊而发,延寿编集《宗镜录》的动机,当然渊源于此。 唐末以后禅宗产生许多流弊,释延寿编纂《宗镜录》的用意
金陵刻经处所刻印的佛教典籍,在业内被称为 金陵本 ;欧阳竟无大师领导支那内学院师生,再从大藏中选出各类*重要的典籍,并广为收集不同的版本,进行了精湛的校勘整理,编为《藏要》,特被称为 藏要本 。 唯识学丛书 第五辑将主要影印出版《藏要》中的唯识典籍,个别没有 藏要本 的则用 金陵本 。 唯识学所宗 经 主要有六部:《华严经》《解深密经》《楞伽经》《如来出现功德庄严经》(未译)、《阿毗达磨经》(未译)、《厚严经》(一般认为与《大乘密严经》同本)。其中,两部经未有汉译本,而《华严经》规模太大不便收入,现将另外三部经合刊,名以《唯识所依经三种合刊》。
本书被公认为是有关玄奘生平之著作的杰作,是了解和研究玄奘大师的书。杨廷福先生自述: 这部年谱属笔于一九五九年,笔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于一九六五年。十年浩劫,幸存天壤。 本书体例:每一年(600 664)下分 谱主事略 和 有关人物与大事 ;文献、注释等,采用小字夹注的形式。本书不仅对玄奘大师的求学、西行、翻译、讲学、师承、学问等进行了极为严谨的考证,并且将同时代及之前的中国佛教各学派与玄奘大师的佛教事业进行了大量的相关性论述。
《宗镜录》又名《心镜录》,是五代宋释延寿(904-975)的著作。全书多达一百卷, 分为三章,计八十余万字。*卷至第六十一卷之前半部为 标宗章 ,内容为 立正宗明为归趣 自第六十一卷后半部至第九十三 卷为 问答章 ,内容以 申问答用去疑情 为主;第九十四卷至*百卷为 引证章 ,内容为 引真诠成其圆信 。所谓 正宗 ,即 举一心为宗 ,此一心宗, 照万法如镜 。 延寿是法眼文益的嫡孙,法眼在《宗门十规论》里鼓励参禅的人研究教典,有颂云: 今人看古教,不免心中闹,欲免心 中闹,但知看古教。 都是针对当时的禅师们轻视义学落于空疏的流弊而发,延寿编集《宗镜录》的动机,当然渊源于此。 唐末以后禅宗产生许多流弊,释延寿编纂《宗镜录》的用意之一是为了扶正当时禅宗的弊病。释延寿提出学佛的重要问题,邀请禅门各宗长老一起讨论,并且将解答归纳
本书以明贤2013年春应广东陈显华居士邀请所说《佛教世界观》讲义为蓝本,因应当代哲学语言中的“世界观”概念,顺应当代人的普通知识,随机演绎大乘了义佛教正见,就梁漱溟先生“中国文化问题,乃在个人之永不被发现”的问题,作“一人一个世界”之发挥,突破“唯物壁垒”,唤醒生命主体认知,弥补儒术之不足。
本书以历史学与文献学的方法,叙述6—10世纪中国禅思想史的脉络与演变。作者综合禅门史料、石刻文献、传世文集和敦煌文书,从历史、思想、文化意义及影响三个维度,考证、叙述禅史 关键的四个世纪中,禅宗及其思想的历史变化过程。在20世纪以来禅宗史研究的基础上,不仅修正了此前禅史研究的若干结论,而且对禅思想的内涵及其意义,提出若干与前人不同的新看法。作者首要关注的,是思想之流变,而非宗派法门之兴衰,由此对于禅的流变,得出了独到精深的见解。
慧能(公元638-713年。亦称惠能),是唐代著名的佛教改革者,禅宗实际上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思想家。他出身贫寒、目不识丁,却在24岁时,以行者之身,成为了佛祖释迦牟尼血脉嫡传的佛教第三十三代祖师爷。而后,他又遭人追杀,被迫隐姓埋名15年…… 是他将达摩撒下的禅的种子培育成了参天大树,并使之蔚然成林;是他实现了印度佛教中国化,玄学佛教生活化,贵族佛教平民化(都市佛教山林化),义理佛教实用化;是他对传统佛教进行了重大改革,高扬“顿悟成佛”的大旗,恰似风行草偃,不但使得禅宗其他流派尽归其宗,而且,他所创立的禅法,几乎成了汉传佛教的代名词,所谓中国佛教,其特质在禅。其后,禅宗百花齐放,争奇斗妍,大师辈出,五家七宗相继建立,开创了光耀千秋的辉煌局面。 慧能从一个不识字的樵夫,成为享誉
《花出青嶂》原先有个副标题——禅宗公案批判,“批判”两字取其原先意思——批注及判断。这是杨葵想到的,提出后马上获得两位作者和其他参与校订朋友们的一致认同,后经权衡,放书名上太过刺激,没用上。自己却很喜欢,因为切题,与此书的内容与形式暗合,看似标新,实则坚守并承袭古来精要,将千年散珠,重新梳理、甄别,在现代语境下清晰展露。 校阅书稿,其间也曾想象一般读者阅读时的困难,《花出青嶂》对公案的解读,以历代禅师调心的技术剖析为切入点,紧密围绕佛法正见进行开显,若存在技术壁垒,也并非故作高深,辖私不宣的人为置障,实在有些体会,仅凭思维臆测的肢解构陷,难以达致明朗亲切的缘故。 本书特色,除了范围地通判公案,逐家评唱,选取最为切近案情的关节入手破案,更用同一视角,贯穿整部禅宗发展史——
佛学和科学已经越来越多地展开交流,某种程度上二者的共鸣令世人发出阵阵惊叹!本书的宗旨意在将西方对于佛陀教育的证成,传回东方。索达吉堪布组织发起的智悲翻译中心将西方学界包括物理学、心理学、经济学、伦理学以及环保等学科的研究者对于他们学科与佛学的关系实证研究,来进一步阐释佛学和科学的关系。
《大圆满前行释修宝典》分为上篇“与轮回分道扬镳”,共七章,章开始实修前的准备工作,第二章机会:认出暇满难得,第三章无常:深思世事不确定,第四章业力:思维因果不虚,第五章痛苦:思维轮回诸苦,第六章选择:思维解脱的利益,第七章依止上师的窍诀;下篇“与众生共至菩提”,共五章,章究竟的护佑——皈依,第二章如意宝藏——发菩提心,第三章净障之王——念修金刚萨埵,第四章(之一)无量福德之源——供曼扎,第四章(之二)斩断四魔——修古萨里积聚资粮,第五章显现自心佛性的捷径——上师瑜伽。
佛教在生死学上不仅自成体系,且非常独特,不刻意追求生死,但也不反对生死,而是要以有形的生命去证悟无限的生命,要以修持来化解人的无明愚痴,熄灭一切烦恼与生死诸苦。在缘起性空的体证下,不以色身为真实的我,只求以善行来圆满生命,在涅槃的悟中放任色身自然老死。 佛教生死学的内容极为丰富,有不少的经典有深入研究的价值。本书从每个时代挑选代表性经典,从点到线作历史性的整合,藉以探究佛教生死学的内涵。
在中国及东南亚、东北亚广泛流传着观音菩萨信仰和观音菩萨修持法门。观音菩萨是慈悲的化身,普度众生,有求必应,常救人于危难,被世人虔诚地供养。 观音菩萨修持法门很多,本书从简易的求观音、拜观音到较为深邃的《楞严经》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及《心经》的照遍五蕴皆空法门都有详尽的介绍,步骤清楚,思路清晰,很适合修学。 通过本书的指引,读者修习不同的法门会得到不同的感应和利益。
先生之讲解,重在启学诸学者去参、悟如来心印,契、解佛祖心法,而非在依文解义,灌输理念,增益佛学知识。以故,本次讲解,先生多在即席感悟,当机指授,故凡所言指,每乃应诸众学者之感、之问、之心、之机,以而启之、解之、释之、破之,从而使之入诸于慧明圆融。《金刚经》,本为悟心证性者说,乃是如来得道悟道之大法心印,亦为佛所说诸经之性本心源,断非世间经书语示之学理义理所能打机指月。
本集子收入了圣严法师重要的著作《大藏经精华——圣严法师讲佛经》、《禅的世界》、《圣严法师教禅坐》、《学佛入门》、《活在当下》等书,是一套全面了解佛教的教理、历史、禅修、佛经的好书,很值得认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