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基督教论文集,包括与时俱进的本土化基督教神学、国际化的宗教政策与环境等部分,收录了余国良、赵敦华、卓新平、王作安等人的论文40余篇。
《圣血与圣杯》里展示的是两千年来颠覆性的秘密。1982年首次出版的《圣血与圣杯》引发了世界暴风骤雨般的争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至今余波未平。故事扣人心弦之处并非宝藏本身,而是宝藏背后隐藏了近两千年的秘密。这是一个具有爆炸性并将引发广泛争议的秘密。其影响已大大超出比利牛斯山脚下的小村庄,震撼着整个西方文明。它使当代世界政治乃至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信仰大厦受到冲击。其重要性绝不亚于圣杯本身。作为《圣血与圣杯》的版本,《圣血与圣杯》增加了全新的引言,公开了许多从未发表的照片,结论非常有说服力。尽管结论对于许多人来说有些骇人听闻,甚至危言耸听,但无论读者观点如何,《圣血与圣杯》都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上佳之作。
奥古斯丁、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不仅是基督教历史上的地标式人物,更是人类历史的改变者,他们至今仍有力地影响着世界。像所有传记一样,本书讲述他们的人生经历;不同的是,本书的观察角度奇特,我们看到的,不再是人的崇高品德和能力,而是人的渺小和软弱,以及降临在他们身上的奇异恩典。这恩典中蕴涵着无与伦比的能力,不仅使他们一再得胜,还带给他们至高的喜乐。
“基要派”一词在上个世纪成为一个极为特殊的自我指称——基要派的大多数成员是分离主义的浸信会众,而福音派却经历了多元发展并扩张成为一个由众多亚团体组成的宽泛范畴,圣洁教会、五旬节派、传统主义的卫理公会、门诺会和基督教会只是种类的一些。 尽管这些团体具有显著的多样性,但它们分享了同样显著的共同的历史。随着马斯登通过回顾过去阐明时下对于这些运动的理解,某些附随性的论点逐渐成为焦点。 本书考察了在这些传统中格外显著而富争议的两个论题:科学观与政治观。无论哪个论题,马斯登都将其分析集中于那些努力将这两个相关的运动组织成全国性联盟的自封的福音派或基要主义者。
19世纪初英国传教士马礼逊来华,开始了基督教(新教)在中国的传教历史。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基督教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的发展历程。以丰富的资料,介绍了传教士及差会机构在中国的传教活动,并对他们在中国社会各不同历史时期的活动情况和历史作用,作了客观的评价,分析了基督教对中国民众、社会、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对基督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重大事件、中国民众对基督教的态度及中国基督教会的发展历程、新中国的三自爱国运动的兴起都作了详尽介绍。
《(中英文对照版)》将帮助你了解活在世上的目的,以及神在你身上那不可思议的计划,不仅为着此时此地,更为了永恒。在《(中英文对照版)》中,华理克将带领你走过四十天的个人灵修旅程,这会改变你对人生首要问题的答案:我究竟为何而活?
本书的目的在于探索幸福的真谛。幸福不是商品,也不是个人成就,而是满有恩慈的生命所结的果子。
本书对《Sheng经》所记载的上帝的形象进行了分析和批判,揭露了基督教某些反人性的本质。作者指出,以上帝信仰为中心的基督教,把神视作全知全能,把人的能力却压缩得微不足道,神力所至,形成了专断与排他的空气,严重打压了人的尊严、自信,并且因为向神效忠而破坏了父母儿女、兄弟姐妹之间的人伦之爱和道德关系;而人的美德就在于发挥人的能动性,实现人的理想,而不是盲从神的意志。
《狱中书简》由朋霍费尔的好友埃伯哈特?贝特格在他遇难后整理出版,收录朋霍费尔在狱中写给亲友的书信、诗歌和杂感断简。其中既有他对一生所学与所思的深沉回忆,也有他与父母朋友之间感情真挚的通信。如果说他以前的创作多是他神学思想的记录,那么《狱中书简》更像是他脱去神学家外衣之后更真实的自我表达。他明知生命将歇,却依然正气凛然,在纳粹绞刑架下,发出一个圣徒最后的声音,他说,“这,就是终点。对我来说,是生命的开端。”
本书为法国弗拉马里翁出版社分别于2002年与2004年出版的以马内利修女的《贫穷的富裕》和《活着,为了什么?》的合集。 在《活着,为了什么?》中,作者以法国天才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帕斯卡的《沉思录》为主轴,深入探讨了人生存的意义。在以马内利看来,帕斯卡的思想分为三个范畴——物质的范畴、精神的范畴和心灵的范畴,而帕斯卡思想以及人类历程的高峰,是在心灵的范畴即爱的范畴里。正是爱,赋予我们生命的意义和永恒的重量;只有爱,能够让我们带着我们的和可悲,继续生活在喜乐之中。 而在《贫穷的富裕》中,以马内利修女则分享了她对真正富裕的发现——施予和接受大量的爱,以及获得幸福的步骤——抛却外在的富裕,接受匮乏的生活;走出空洞的自我,以便走向他人。以马内利修女自己正是抛却物质而让生命获得全面绽放
山野清新,自然格调。本书记录云南多彩而深厚的民间味道,大致分为自然的馈赠、多样的肉食、主食与小吃三个部分,以云南民间自然存在的味道为要。(1)菜蔬类,以青头菌、酸笋、芭蕉、棕苞、花椒、青苔、草芽等为小证,另有鱼腥草、韭菜花、菜豆、苦菜等几篇记录不一样的云南民间吃法。(2)云南的肉食类食品保持着古老的渔猎、生食、烧烤、腌腊等传统,火腿、牛肝巴、骨头糁、漆油鸡、蚂蚱等食用方法“活色生香”。(3)主食和小吃,以生态性、原味性为要。如烂饭(云南人的保持和创造)、竹筒饭(对大自然的直接利用)、凉米线(最具云南风味的米线味道)、荞粑粑(触动云南人根性的小食品)等。云南民间味道,不猎奇,不潮新,自在而来,自在而归,在饮食娱乐化的今天,云南民间饮食依然保持着它的本分。
《守望良心》结集了净慧长老2012年1月1日至2月8日在南北不同场合的二十多篇讲演稿,以呼吁良心为重点。 在我们的社会中,尽管只有为数不多的人丧失天理良心,但其危害性极大,影响很坏,本书从改善人心、增进道德、宣扬因果报应等方面着手,高声疾呼,挽救良心,守望良心,让失落的良心,尽早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