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美学的经典之作。凝聚了作者李泽厚先生多年研究,他把中国人古往今来对美的感觉玲珑剔透地展现在大家眼前,如斯感性,如斯亲切。今配以精美的插图,本书就更具体地显现出中国这段波澜壮阔的美的历程。
《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经典之一,与《庄子》如双峰并峙,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五千言》,内容包罗了宇宙观、人生论、认识论、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治国兴邦等方方面面。所以,鲁迅说,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胡适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位真正的哲学家。《老子》其辩证的思维方法,精到的处世策略,今天读来仍然十分鲜明,本书先列“原文”,随后附“注释”,“译文”逐字逐句试解,领你进入这一古老文化宝藏地。
《化书》分六化,每化为一卷,即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每化又分若干章,共一百一十章。主要运用道教哲学思想和儒学伦理观念,以类推比附的手法,从事物的变化中,阐述修道成仙的思想,探寻社会治乱的因由,指出实现太平治世的道路。 《化书》本齐物以言“道化”,本虚无以言“术化”,本无为以言“德化”,本道德以言“仁化”,本税多民饥以言“食化”,三宝之一为俭,本之以言“俭化”。每化多先例举自然现象如蛇化为龟,雀化为蛤之类,从中分析哲理,以明超生脱死及修身持世之道。此即所谓“君子体物而知身,体身而知道”之意。《道化》、《术化》两卷,主要论出生死、入神化之道,为本体观、自然观;《德化》、《仁化》、《食化》、《俭化》四卷,主要论修身治世之道,属政治观、伦理观、修养观。 《化书》以“
本书从神话思维的哲学意义考察入手,进而追溯《易经》流布以来中国哲学的发展脉络,比较客观地评价传统哲学的主要流派和思想家。其主要特点是:1.不强求“唯物”、“唯心”二分法的应用,而力图以中心命题及其转移的思路作为贯穿全书的主线;2.注意追溯哲学流派的来龙去脉和科技文化背景,如对于道家、儒家、法家、兵家、墨家等的思想渊源及与古代科技的关系进行稽考,以增进其发展的历史感;3.尽可能吸收海内外有关中国哲学的研究成果,对该科的前沿关问进行分析,具有一不定期的前瞻性;4.每章附有内容提要、知识点、基本术语、思考题与参考书,便于进一步学习和提高。本书虽然是按照教科书的形式编写的,但也适合广大文史爱好者阅览。
本书是对邓晓芒《儒家伦理新批判》一书的回应。共收录24位作者的43篇文章。分为四个部分:部分主要是关于“亲亲相隐”与儒家伦理的评价;第二部分涉及孔子与苏格拉底、柏拉图在亲情、家庭观上的共同性以及对柏拉图《游叙弗伦篇》的理解;第三部分论述中国古代社会的容隐观念与制度及其现代意义;第四部分主要阐发牟宗三的康德哲学研究。并且辨析牟宗三是否“误读”了康德。 本书中的这些文章对于正确理解儒家传统的历史作用及其现实价值,正确把握中西哲学与文化的特点和共性。乃至在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的时代背景下树立既具包容性、又具根源性的文化观念。都有相当积极的作用。本书由郭齐勇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