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伟是海德格尔的亲炙弟子,自上世纪40年代起,即通过讲座、文章、翻译向中国读者介绍海德格尔思想,80年代中国开放之后,更是带领一批学生研读海德格尔哲学,对中国海德格尔哲学乃至西方哲学的研究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当代中国学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本书即为熊伟学术论文的集刊。
此书是一部独具特色的《庄子》注本,著者林希逸是南宋理学家,他熔佛、儒、庄于一炉,先从考订概念入手,把《庄子》前后的论述加以对照,说明其中的相通之处,以佛学解释《庄子》,并且注重赏析《庄子》一书的文学特色,释文通俗易懂,较为口语化。校注者对《口义》所引用的典故、诗文,特别是佛学名词、概念都作了注释。此书约在十四世纪传入日本,曾经一时,在日本思想界产生过较大影响。
前南斯拉夫的战争和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非理性”暴力的兴起为齐泽克这本新书提供了理论和政治语境。在本书中,他把拉康的精神分析当作复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础来运用。 在部分,以对精神分析在法兰克福学派中的地位和“压抑性反升华”概念的拉康式解读开始,齐泽克分析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暴力的结构作用。其后,他详细分析了超我在今天意识形态机制中发生作用的方式。在第二部分,齐泽克追踪了现代艺术和意识形态中妇女形象的变迁,并且努力为进步思想拯救某些被当作不可救药的反动分子而遭拒绝的作家。 这本书的两个部分通过快感的难以捉摸的地位及其在政治和文化领域之间的“大转移”而联系在一起。因此,它们像莫比斯带的两个表面:在一个表面上走足够远时,我们突然发现自己已在它的反面。齐泽克的意识形态分析
“实用理性”正在从心理上加强中国人的思维力合,使这力量不仅如古代那样表现在技艺发用中,而且也能表现在极巴抽象的符号思考中。传统经过挽战而革葡,恰好符合“实用理性”并非先验性而是“经验合理性”的概括提升的“本任”。 情本体是乐史文化的核心。所谓“情本体”,是以“情”为人生的最终实在、根本。但很少从从哲学上这么说,困之个问回便是,讲“情本体”还算不算哲学?
《唐代佛教》一书记述了佛教在其思想发展到了 巅峰的唐王朝(618—907)的历史。唐朝三百年,见 证了重要教理学派如法相与华严的形成,天台宗的巩 固,密教从印度的传入,净土与禅宗作为中国佛教徒 最主流的信仰与实践形式的涌现。 美国耶鲁大学斯坦利·威斯坦因(Weinstein) 教授广泛利用各种世俗与佛教文献,对佛教的兴衰演 变进行了编年式的研究。佛教界与唐王朝不断变化的 关系是本书关注的焦点。具体讨论的议题包括为了裁 抑佛寺权力所进行的各种尝试,对教界的行政管理, 利用佛教来获得实际的政治利益,以及武宗的灭佛与 唐末帝王对佛教的复兴。
本书在系统探索康德开创的德国哲学革命持续发展的内在规律和逻辑进程的基础上,对着关康德黑格尔哲学的体系和基石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探幽发微,务求其真、必得其新的学术研究。
讨论数字文化的历史形成及其对当代生活的影响引发了诸如电脑为什么用打字机的键盘、电脑的外形为什么像电视机、网络概念从何处来、网络为什么是今天这个样子、我们为什么必须认真对待数字美学这类问题。作者高瞻远瞩,在本书中探讨了我们可能有或应该有什么样的电脑文化。数字美学问题关涉我们的未来;它不仅仅是设计中的技术问题,也不仅仅是品位的问题,还关系到数字的伦理。 本书是本研究当代电脑文化的美学特质和美学目的的专著。作者冷静地分析了网络乌托邦幻想家们提出的种种主张,细心梳理了新兴网络媒体的全球化过程,深入探讨了网络媒体对主体性和社会性的影响。作者充分利用哲学美学以及网络文化研究的相关文献,提出了一种能够自由市场和全球性公司局限的真正的民主;在这个民主进程中,数字艺术发挥着关键作用。
世传《黄庭经》两部,一名《黄庭内景玉经》,一名《黄庭外景玉经》。另外《黄庭中景经》系为后人所作。通常所说的《黄庭经》,不包括《中景经》在内。 从气体出发,本经过固精自守、培育和服食元气,放在炼养的首要位置,提出了“闭塞命门如玉都”、“上禀元握命益长”、“服食玄气可遂生”等见解,并把这种见解用不同的词语反复申言,不厌其烦,贯穿于全篇。 从形气神统一说出发,本经认为精气神三宝是相生相养,可以相互转化的,而且气液充盛,则可以涤除秽浊,将化形骸。 按照阴阳五行说,本经提出炼丹的基本法则机制是合阴阳、攒簇五行,如云:“二神相得化玉英”、“日月列布张阴阳,伏于太阴成其形”、“五行参差同根节,三五合气要本一”等。 按照人体的功能活动以五脏为中心的脏泉学说,本经对脏腑的功能活动及其炼
在中国佛教中,禅宗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宗派之一。记述慧能(638-713)的生平事迹和语录的《六祖坛经》,是中国人佛教著作中被奉为“经”的文献,是禅宗所依据的重要经典,主张人人生来具有与佛一样的本性,只要能够自我体认自信就能达到解脱,所谓“识心见性,自成佛道”。 本书分三大部分:一是敦煌新本《坛经》的校勘本:二是附录发现于日本大乘寺的宋代惠昕本《坛经》及多种有关慧能与《坛经》的重要文献资料;三是论述《坛经》及其思想的长篇论文。
本书据张世英先生20世纪80年代在长春讲课录音整理,全书共五讲,分别为:靠前讲,黑格尔哲学体系三部分之间的关系;第二讲,《精神现象学》;第三讲,从西方哲学史看黑格尔关于如何把握优选统一体(“保证”)的理论;第四讲,逻辑学;第五讲,精神哲学。这是一本通俗易晓的入门书,受众广泛。
“近代”这一概念,本来是局部地区性的欧洲的概念,至多不过是他们欧洲内部对旧时代进行自我讴歌时使用的概念。可是,随着欧洲不断将其自身膨胀至与整个世界同等大小,“近代”这一概念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化身成为一个世界性概念,到这时,“近代”一词甚至成了证明欧洲在世界史上的优越地位的标志。亚洲对此的表现则是或抵抗或屈服、或赞美或追随,而最终的结果都是接受了这个概念。由于经历过如此的过程,所以对于亚洲来说,“近代”一词不得不成为一个包含多种的概念。 《沟口雄三著作集:中国前近代思想的屈折与展开》的意图就在于要从这些无奈之走向自由。即:对欧洲既不是抵抗也不是追随。如果是已经接受了“近代”这个概念,那么索性就使其在亚洲实现本土化。亚洲与欧洲原本就“体质”迥异,但如果要在这样一个与欧洲异质的亚
本书首次对基督教二元政治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形成和演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通过对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之间逻辑和历史关系的分析与描述,具体揭示了两者的内在联系;通过对以二元政治观为特征的基督徒大众的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与自由主义关系的分析、令人信服地证明基督教政治文化构成自由主义得以产生的政治文化母体。 本收视野开阔,分析精深,多有精妙之笔。相信对读者深入认识西方政治文化的个性特征以及自由主义都是极有助益的。
好的书是一个合格的恋人,是值得我们崇拜的,我们与之交心,向之倾诉,同之争吵。 当我们坐在咖啡馆里听到贝多芬的音乐时,我会突然出神,然后眼前的咖啡就看不到了……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政治、经济、价值体系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代以来,由于西方“科学”与“民主”观念的引入,儒家思想和传统曾经遭到严重的冲击和摧毁。 到20世纪,随着政治、经济的强大,中国社会强烈需要强大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来支撑,近年来,读经大讨论,孔子学院、国学院的建立,全国逐渐掀起一股“国学热”。学术界也纷纷投入儒家思想的探讨与研究之中,他们在传统的学术层面的研究之外,还致力于儒学的制度、政治、社会功能的探索。在这一情况下,儒家复兴不断被提出,并成为探讨的主要议题。 那么,儒家能否复兴?又该如何复兴?本书当置于儒家复兴的现代处境,立论于中国的经学传统,讨论中国的“王道政治”问题,提出了“王道政治”与世界秩序的通约,在此基础上
人能弘道,道赖人传,高僧典范,足耀千古。 福建历代佛教人杰辈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影响至深至远。 为促进福建佛教文化研究事业的发展,挖掘、整理、广大福建佛教文化,福建省开元佛教文化研究所集外诸位专家学者主力编纂了《福建历代高僧评传》丛书。丛书精选与福建有殊胜因缘的代表性高僧约50位为其编写评传,如百丈怀海、黄檗希运、雪峰义存、曹山本寂、虚云、太虚、圆瑛、弘一、明畅、圆拙等,每位高僧的评传独立成册。丛书力求用较为文学化的语言书写博大精深佛教文化,在具备作品可读性的同时保持其应有的学术价值。 丛书主编由福建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省开元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福州开元寺方丈本性大和尚担任。
这是一本以系统阐述佛家如来藏思想的精髓为主的书,上篇《甚深秘密如来藏》主要解释如来藏思想的起源和内涵,指引众人以“智识双运”的境界来看待禅修外的日常生活,观察世情;中篇《暂学东》主要谈及如何以如来藏思想看待世界,包括与西方经典哲学思想的比较,下篇《白螺珠》,讲能且具体实修的理论与方法。
“哲学就是哲学史”的论述突出强调哲学史阅读在哲学研究中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认真阅读哲学史是从事哲学学习和研究的人无法回避的必修课。本书的主要内容是重新审视本体论在西方哲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了解本体论的前世经历中阐发本体论的当代新生,阐释本体论从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到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发展,进而依据本体论思考方式的视野重新阅读梳理西方哲学史。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部分,部分包括章和第二章,主要讨论哲学本体论到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发展历程,论述当代本体论的存在形态表现为本体论的思考方式,并从本体论思考方式的视域出发阐释对哲学的重新理解。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主要依据本体论思考方式的指引,对西方哲学史进行重新梳理,努力挖掘哲学家确立其独特理论出发点的思维过程
《当代名家学术精要·西方哲学探赜:邓晓芒自选集》收入哲学学者邓晓芒历年来的代表性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分为“总论”、“希腊哲学”、“康德哲学”、“黑格尔哲学”、“当代现象学哲学”几个部分,为读者呈现了中国学人于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全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