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甘露(1)》收录了通过蒙医互动心理疗法治愈或受益的50例病患者的汇报,这是作者纳贡毕力格本人创建该疗法以来,十几年行医实践当中治愈或受益的上万患者中一小部分比较典型的病例,他们当中有晚期癌症患者、牛皮癣患者、类风险性关节炎患者、抑郁症患者及足以令现代医学措手无策的病患者们。为了便于读者们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在每一个人的汇报后面都有作者本人所做的点评,对一些有必要的病患者进行了后期随访。 在每一篇汇报后我们都附加了作者本人认为对读者心身健康有益的,从报刊、书籍、网络收集的《健康小知识》。读者通过认真阅读《心灵甘露(1)》,可以得到的心身治疗效果,它是蒙医互动心理疗法五种治疗模式的补充和延续。
《编辑学在新中国茁壮成长》收集了邵益文1984年至2018年在各报刊和书籍上发表过的有关编辑学、出版学的306篇作品。书中所收作品按写作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分四册收录。书中的内容既包括邵益文有关编辑学研究方面的个人看法,又包括他对编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探讨,还有他在中国编辑学会历年年会上所做的工作报告。资料详尽,真实可靠,是人们研究编辑学在新中国发展的一份重要参考资料
应邀作序,往往不易,或浮光掠影、言之无物,或喧宾夺主、越俎代庖。先生为故友新朋的著述作序,皆敬慎为之,投入极大心力,先细读全稿把握作者的整体意向,再就原著旨趣加以伸引发挥,从不同角度贡献研究心得,从而达到一种论学会友、同声相应、有所推阐的作序效用,展现出深厚的学养和真诚的良知。
全书以批判性的眼光看待影视人类学这门学科的历史,回顾了随着主流人类学在20世纪时期作为一门独特学科的建立,影视、感觉和应用人类学以及新技术是如何被获得支持而后又排斥的过程。从跨学科的角度对三个影视人学学的三个个案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展现了影视人类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讨论了反思、研究伦理和协作等问题以及当代影视人类学的各种研究方法和分析视角。
全球800万册,广受世界儿童喜爱的玩具书。 推一推,长颈鹿脑袋动呀动;拉一拉,小老虎的眼睛眨呀眨;摸一摸,小兔子的耳朵毛茸茸……不用去动物园,就可以触摸羊驼的脑袋;绒顶柽柳猴的头发;小兔的耳朵;猞猁的舌头;通过推拉的小机关,河马的大嘴;大象的鼻子;变色龙的舌头将带给孩子意想不到的惊喜。30种可爱的动物,多种有趣的互动小机关,促进孩子触觉;视觉;小手的灵活性;认知等多种感觉与能力的发展,激发孩子探索世界的热情。
本书聚焦愈演愈烈的中国式邻避冲突,采用实地调查和政策分析方法,“入局”之中,寻求解困之道。通过案例深描,解析邻避过程与形成机理,调查各利益相关方,展现邻避情结的本质特征,揭示社会各界为此付出的努力与亟待解决的难点。坚持源头治理原则,提出在邻避设施决策之初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可操作性技术方法和系统性的政策建议。
污名是人类学和社会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揭示了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系统中一种差异化的存在。本书追溯了污名研究的缘起、发展脉络和理论流派的形成,深入地分析了既有污名研究的问题及其理论困境;从主体建构视角对差异与污名问题进行了辨析和论述;梳理了污名的负面效应与社会危机,探讨了走出污名之可能与政治文明的社会之可能。
从中国科技史和科技哲学的角度看,研究中国科技档案史也是十分必要的。科技档案是科技工作者从事科技工作和进行经验积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以它为基本研究内容之一的科技文献史研究理应是中国科技史和科哲学界关注的研究领域。正是科技档案史研究与中国科技史、科技哲学研究的这种内在联系,使我成为科技哲学博士。
如果说,整部西方文明史是用二十六个“拼音字母”写成的,那么,中国文明的整部历史就是用二十二个“干支密码”写成的。因为,陆星原编著的《汉字的天文学起源与广义先商文明——殷墟卜辞所见干支二十二字考》将证明,除了殷墟甲骨文的主题是用王亥、大乙、武丁、妣辛等无数殷商先祖先妣的干支名字组成的,中国古史中的其他关键词汇原来也都是用干支术语组成的。 《汉字的天文学起源与广义先商文明——殷墟卜辞所见干支二十二字考》以战国《楚帛书》和《尔雅·释天》记载的“隐性干支”术语为基本依据,初步考释出了一批以“隐性干支”命名的中国商代暨先商时代之神名、人名、地名和国族名,并指出所有这些干支术语和汉字创意的总源头,都来自四千八百多年前大汶口文化晚期的中国天文学知识和占星历法制度。 《汉字的天文学起源与广义先
本书旨在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从实证出发,客观描述西方英语读者如何评价许渊冲的中诗英译作品;将许渊冲的翻译观置于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史的背景下加以考察,对其价值、地位与作用进行评断;进一步认识韵体诗(中诗英译)的利弊,以期对中诗外译主导策略提供必要的理论及实践参照;在关照西方读者审美情趣与“期待视野”的基础上,探究多维度译诗模式的可行性。本书将参照实证调查的结果,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文本研究及历史考察研究为主线,论证许渊冲“优势竞赛论”及译诗策略的合理性及缺陷,以期在全面梳理许氏译论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力求对其作出较客观、全面的论证与价值评判。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说解文字原始形体结构及考究字源的文字学专著。也是流传最广的中文工具书。汉朝许慎编著,是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原书十四篇,叙目一篇,共十五卷。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 《说文解字》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特别是《说文》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书中关于秦汉时期全国各地方言的介绍使其成为了解中国古方言一本参考书籍。 说文解字选取了最常用的汉字,对其文化内涵进行了简洁的解析和阐述,每个汉字前都列举了该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还配有插图,形象展示每个汉字的字形与字义的
以往的研究对先秦(上古)汉语的平面描写比较多,中古汉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研究近二十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系统地考察上古至中古汉语语法历史演变的研究却并不多见,上古和中古存在程度的“脱节”。学界一般认为,汉语至中古时期,语言的基本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到底有哪些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是如何实现的,却没有太多深入的研究。朱冠明编写的《先秦至中古汉语语法演变研究》针对这一薄弱环节展开研究,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专题,力图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所加强。
本书以时间为序,对太平洋地区诸多英联邦小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作了全方位的描述。书中力图探讨处在世界边缘地区的这些不发达和欠发达国家独特的现代化之路,他们如何应对全球化与现代化的挑战,如何使岛国经济走向持续发展的道路,并在其中保护土著文化发展多元文化等。现代化研究在中国起步已十多年了。十多年来,人们对现代化的理解逐渐加深。人们的集训已不再停留在理论上,中国的现代化实践使人们有了感性的知识,他们思考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入了。
本书内容大致分为三部分:一至三章为总论,阐述汉语与汉文化、阿拉伯语与阿拉伯文化的关系;四至十四章为本书的主体,分专题对比汉阿语言文化各项;第十五章就汉阿语句法结构与两民族思维方式的关系作了分析。各章既有纵向联系,又可独立成篇。本书在编写风格上力求通俗易懂,简明实用,具有可读性。这是由作者的写作目的决定的,即直接服务于对阿拉伯人的汉语教学及对中国人的阿拉伯语教学。本书可作为阿拉伯学生和中国学生的语言辅助教材使用,对于提高他们的语言文化素养,或许有所裨益。同时,它有助于拓宽汉、阿语言教学的视野,丰富语言文化教学的内容,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国学生的阿语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尤其是翻译课教材)的编写、测试题目的拟定和各类工具书的编纂,可能会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我还希望,本书对阿汉翻译工
《现代汉壮词汇》可供具有汉壮语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书中收入的汉语条目涉及政治、经济、工业、农业、医疗、教育、体育、科技、生活等领域的一些常用词,共有27332条,主要是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有少量是词组、成语、熟语。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对本书的汉语条目都注上汉语拼音,以便于读者正确掌握条目的读音。在汉语条目中,除了词组、成语、熟语,其他条目都标注词类,使对应的汉壮词义更明确,以利于读者对汉壮词语的准确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