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探索了几乎优选范围内人权理念乃至实践的纯粹现象。与常规的研究路径不同的是,弗里德曼没有从法律或是哲理的角度检视权利,而是在书中设问:作为一个社会和历史问题,权利话语在当今世界为何如此普遍且诱人?大量的书籍和论文谈及人权,但以人权文化为论题是颇具特色的。这是在当代为数不多的关于人权的综合性社会学研究。凭借着很好的学识和优雅的文风,劳伦斯·弗里德曼论及了所有的核心主题:女性权利、少数人权利、隐私、社会权利、文化权利和法院的角色,以及人权是否具有普遍性,等等。这部尤为精炼的作品均衡地讨论了每个问题,并穿插了有趣的细节和例子。其核心论点是:人权话语的优选兴起是现代性的产物,尤其是一种文化信仰在不断传播,即人是有权获得尊重和发展机会的独特个体。
《社会学大纲》是李达在国立北平大学法商学院任教授时所作,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名著。全书由五篇组成,分别是:唯物辩证法;当作科学看的历史唯物论;社会的经济构造;社会的政治建筑;社会的意识形态。毛泽东在向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哲学研究会本书时,称这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yi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从先秦到清末中国学术发展的基本脉络和主要成就,对三千年间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实学等传统学术及其风气的流变进行了当的论述。本书在充分论述各个时期主要学术思潮的历史特征的同时,综合条贯地介绍其他领域的学术成就。全书文字简洁流畅,重点突出、通俗易懂,是一部具有极高学术品位的概论生学术专题史读物。 人文社会科学中有一些很宏大的概念,其内涵丰富得令人难以把握,例如文化、社会、学术之类。什么是文化?什么是社会?什么是学术?你不说还比较清楚,你若要给它们下定义的时候,就颇费斟酌了。而当要你写一部文化史、社会史或者学术史的时候,你就更会觉得简直无从下手。应该说,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部文化史、社会史或者学术史的著作,能够完全与其定义相吻合。
为了纪念马桥文化命名40周年,并充分展现马桥文化考古发掘和研究的成果,本书收集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马桥文化考古的发掘报告和学术论文共50余篇。本书分资料篇和研究篇两个部分,资料篇以马桥遗址*、二次发掘资料为主,收集了江浙沪三地发现马桥文化遗存重要遗址的发掘简报;研究篇内容涉及马桥文化命名、文化因素分析、马桥文化分区和分期研究、环境考古研究、陶器考古研究等专题。书后附有马桥文化有关发掘报告、研究论著的全部目录,便于研究者检索。《马桥文化探微》适合于长江下游地区考古学、上海古代历史的研究者和爱好者参考、阅读。
本书为庆祝中山大学成立90周年而编纂,不以常见的年谱、通史、名人掌故、散文随笔等形式呈现,而是另辟蹊径,以教育史与学术史为视角,广泛钩稽史料,收集深度研究中山大学校史、学科建设、学人成就的文献,共80多篇论文,以纯学术方式阐释中山大学优秀的学术传统,彰显中山大学与现代中国社会和学术文化变迁的深刻关系,通过研究中山大学的建立与发展,考察中国现代大学教育及相关的政治、学术、文化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