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科学不只是以思辨方式联结起来的行为规则体系,还应以经验或实证的方式对具体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进行细致严谨的描述和解释。该书基于全国10省(直辖市)4000多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实证描述了青少年不同面向的道德观念(道德认同、移情、道德推脱)和道德行为(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从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多个学科视角分析了其变化的机制,并基于道德引导系统的核心机制就如何塑造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培育其助益他人和社会的道德行为做了一些尝试性探索。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作为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的祁连山,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但因过度开发,局部生态破坏问题曾经十分突出。对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习近平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抓紧解决突出问题,抓好环境违法整治,推进祁连山环境保护与修复”。 近两年祁连山地区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落实,通过建立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加快规划体制建设、着力提高自然资源信息化监测水平、加强生态系统恢复、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综合执法机构、积极强化科技支撑等建设举措,逐渐完成矿业权退出、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协调发展新模式构建、“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网络的形成、国家公园宣传平台的打造、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等重点任务。 本书通过对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深入剖析、对政府部门
中国社会的人口结构越来越“老”,媒体形态越来越“新”。“新”“老”之间的矛盾,使众多老年人面临数字世界的系统性排斥。老年人的数字突围不能“孤军奋战”,而是应该得到不同代际群体的共同关注和参与。从对比视角来看,老年人与年轻人在数字媒体接入、使用和素养等方面的数字代沟令人忧心;但从对话视角来看,年轻人对老年人润物细无声的数字反哺温暖人心。本书从“对比—对话”的双重视角展开系列研究,考察数字代沟与数字反哺这对相反相成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重新认识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代际关系,并从传统文化观念中汲取智慧,通过数字反哺缩小数字代沟,找到老年数字融入的中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