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太监》至今己再版18次,被译成30多种文字,发行量超过百万册,是杰梅茵·格里尔的惊世之作。《女太监》以深刻见地和大无畏的批判精神影响了整个现代西方女性的思想和生活,被人视为“现代经典”,与其多年后巨著《完整的女人》是珠联璧合之作。 作者分别以肉体、灵魂、爱情、憎恨和革命为切入点,以犀利的笔锋揭露了女性是如何被时刻囚禁于传统思想的“牢笼”之中,被按照固定的模式培养,并在消费市场和浪漫爱情的双重推力之下成为一名“被阉割的人”。深入探讨了爱情和家庭的本质,对传统社会为女性设定的“刻板印象”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为女性了解自身和社会现实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并为其摆脱成为“女太监”的命运,提供了具有实践性的行动指南,为女性长期被压抑的情感提供了出口,同时也为中国读者带来了当代西方女性的另类声
《科学研究的艺术》从科学研究的实践与思维技巧方面综合了一些科学家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分析了在科学上作出新发现的方法,总结了科学研究中有益而又有趣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可供各种学科参考的指导原则与思维技巧。
慈善信托是运用信托机制开展的慈善活动,或者说是基于慈善目而设立的信托模式。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慈善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慈善捐赠的规模也不断创历史新高,对于慈善信托制度实践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自2016年9月1日《慈善法》正式施行以来,为慈善信托的制度落实奠定了基本的实践操作框架。截至2019年8月底,全国民政部门共备案慈善信托215单,慈善目的涉及扶贫、弱势群体救助、教育、环保、赈灾等多个领域。本书将致力于研究慈善信托机制实施3年多以来初步展现的制度特性。从法律和实践的角度论述慈善信托与公益信托关系、基本原理、发展脉络、慈善信托运行机制、制度障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及其法律规范的意义等。此书对于慈善行业、慈善组织、信托公司以及潜在的慈善信托的委托人都有指导意义。
由于分类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以及分类数据在现实应用中的独值,许多统计系或生物统计系都开设了有关分类数据分析的课程。这《万卷方法:分类数据分析》可以用作该类课程的教科书。《万卷方法:分类数据分析》的-7章涵盖了该类课程的核心内容。其中,-3章介绍分类结果变量的分布以及传统的二维列联表分析方法。第4-7章介绍关于二分和多项分布结果变量的logistic回归以及相应的logit模型。第8章和第9章的内容则是用于分析列联表数据的对数线性模型。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数线性模型的重要性似乎有所降低,所以本版在程度上缩减了对该模型的讨论,并相应增加了有关Iogistic回归的内容。 在过去10年间,这一领域的新发展主要集中于对重复测量和其他形式的群组分类数据的分析方法。0-13章讲述这些方法,其中包括边际模型和具有效应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
“德国的社会结构正处于逐渐分化瓦解的过程中”,该观点绝非耸人听闻。本书作者从不同角度向读者展示了德国社会结构中日益壮大的两端:只占德国人口1%的财富阶层如何通过资本市场不劳而获,却拥有社会总财富的36%;靠社会救济生存的庞大失业人群如何发展出其独有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这两个在德国社会构成中日渐孤立的群体又是怎样促使金融和社会救助行业得以畸形地快速发展,一跃成为德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而谁来为德国的金融危机和巨大的社会福利支出买单?答案只能是依然代表着德国精神的中产阶级。 曾经让德国人引以为傲的社会制度是否已走向歧途?它的出路又在何方?这需要读者自己在本书中寻找答案。
本书将生物进化和人类的文化演进进行比较,从细菌的化石一路叙述到石器时代的石斧,从中世纪教的商业模式一路叙述到世界贸易组织,探寻不同文化共有的发展轨迹和模式,生物演进导致人类的产生、人类组织的演进导致了文化的产生、文化的演进使地球形成一个统一的大脑。 运用博弈论的观点,揭示人类历史的必然命运:世界和人类发展的推动力和最终趋向并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而是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即“非零和”,进而为全球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城市史与城市社会学 1对话查尔斯·蒂利——城市史与城市社会学/布鲁斯·斯特夫文,奚吴杰译 2关于城市问题的探索性论纲/曼纽文·卡斯特尔文,牛俊伟译 3城市研究的新工具/曼纽文·卡斯特尔文,牛俊伟译 4城市理论/唐·马丁代尔文,王鸣彦译 5美国现代新城的理论与实践/王洋 6笑看浮华——公寓生活的魅力
《论方法社会学调查的本土实践与升华》以中国社会学调查方法中本土经验为依托,着重强调高质量的社会学调查需要本土的调查情境,以及本土的文化、社会、个体因素对于调查质量可能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于定量调查与定性调查这两种主要的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进行有侧重点的分析,原创性地比较、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反思目前流行的结合使用两种方法的误区与局限,并建设性地探讨两者结合的可能性与条件,提出可以提高调查质量的一些具体建议。
拉尔夫?达仁道夫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社会学家,是西方社会冲突论的主要代表之一。本书被作者称为其“社会科学之总和”,意在研究本世纪工业社会的社会冲突,尤其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各国的社会冲突。该书的基本命题是:“现代的社会冲突是一种应得权利和供给、政治和经济、公民权利和经济增长的对抗。”围绕着这几对矛盾,作者展开深入的论述,表明自己的见解。同时作品也介绍和分析了很多西方著名社会学家的各种社会冲突理论。对了解和研究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尤其是社会冲突,也会有所裨益。
从Google图片到Instagram,从自拍到虚拟游戏,视觉图像在数量上出现大爆炸。我们正在经历一场空前的视觉革命。困惑、无序、释放、焦虑同时产生,所有这些会将我们引向何处?本书就是来阐明我们怎样才能理清这些变化,并且理解它们对我们的视觉世界产生的意义。我们将看到什么在兴起,什么在衰退,什么正在被大家热烈争论。作者纽约大学教授尼古拉斯?米尔佐夫(NicholasMirzoeff)是视觉文化研究领军人物,他融合艺术、历史、理论以及日常生活经验各方知识,与我们探讨:视觉文化是什么?如何从海量的视觉图像里发掘有用信息?视觉文化如何塑造、定义我们的生活,如何帮助我们改变世界?
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是当前全球公共治理发展趋势之一。在中国情景里,从有效性和民主性两个维度来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公民参与政策制定为解决这些领域突出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疗法”。公民参与在中国情景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群众路线的传统,因此以公民政策参与为路径开发民主的中国表达方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朱德米著的《公共政策制定与公民参与研究》从政策科学和民主理论两个学术脉络中总结出公民政策参与的理论。以制度分析一机制分析一动力与效果分析为研究框架,在对中国近10年来公民政策参与的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经验性的理论总结,探索并丰富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本书以我国互联网公司的工作压力案例为主要线索,尝试从社会学的学科视角多角度多层面深度剖析作为新型工作环境代表之一的互联网企业工作压力的产生与缓解机制。一方面,本书详尽地描述了案例企业组织内部的工作环境与工作过程,以呈现工作压力在中观组织层面的作用机制,另一方面也将华尔街资本等宏观影响因素加入到分析中来,以利于对组织层面压力源更进一步理解。最后,结合近年来互联网产业由PC端向移动端转移的新进展,以及在技术、组织管理策略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新变化,引入了几家移动互联网公司与案例企业进行比较,以呈现互联网企业工作压力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社会保障学》主要由这几部分构成,一是社会保障基本理论,包括社会保障基本内容,社会保障产生的历史进程,西方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等;二是社会保障制度内容,包括社会保障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构成要素,社会保障模式,社会保障资金,社会保障水平等;三是社会保障的宏观关系,包括社会保障与社会公正,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与资源配置,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和出路。适合劳动与社会保障、财政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工作等专业学生学习,也可以用于在职人员培训。
本书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牢牢抓住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以“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视角,以世界眼光参照全球治理的新动态,聚焦于当代中国的治理理念、体制创新、治理方式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本书试图回答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社会治理管什么?为什么要治理社会?怎么去治理社会?谁来治理社会?社会治理要强调多元治理,什么是多元治理?
本书以社会性别为视角,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探讨了当代女性发展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本书共四章,章女性解放思想研究,包括五个专题,集中对中国文化史上有关女性解放的问题进行了回顾;第二章当代女性问题研究,包括四个专题,集中对当代女性发展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践的探讨;第三章西方女性文化研究,包括三个专题,集中运用西方女性文化,对女性解放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理论梳理与评述;第四章大学生婚恋研究,包括三个专题,集中对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婚恋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讲解与引导。
这本书讨论的话题是大多数人所共同关注的、当今美国首要的社会问题: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一个崭新的、越来越不平等、越来越严格的社会阶级系统的显现和固步自封。本书生动地记载了中产阶级的终结和两极化美国社会不公正的现实。这是对权势发出真理之声的社会学,开启了我们需要的关于社会阶级的对话,暴露出美国梦的幻觉。每个关心美国的美国人都要读此书。本书是对美国社会阶级不平等的一次精彩阐述,全书通过对新经济、金融危机、奥巴马时期的政治思潮、社会流动、信息产业、教育、文化产业等导致的阶级分化和阶级不平等的论述,呈现了美国日益增长的不平等的阶级结构的本质、原因、表现和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