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知道人们是如何理解他们的世界和生活的,为什么不跟他们谈谈呢? 本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部分是概念与基本理论。在这一部分,作者用四章的内容介绍了和质性研究访谈有关的概念,不仅区分了研究性访谈与哲学对话以及治疗性访谈的不同,而且还从认识论和伦理方面对有关概念做了进一步的分析。这一部分可以看做是质性研究访谈的基础。第二部分是本书的重点,作者用十二章的篇幅详细地介绍了质性研究访谈的具体步骤和技术细节,从确定主题到正式访谈的整个过程,以及对访谈内容的加工建构和会话的语言等都作了详细说明。十分便于初学者学习和使用。
本书的特点如下: 1、本书基本上都是作者的研读大量原著的基础上,通过对帕森斯以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学理论潮流的探索与思考,提炼出西方新一代社会学理论大家理论中的精华,加上自己的分析和评述,形成介绍和研究相结合的精华。 2、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理论大家的思想,本书中的多数章节都安排节介绍其思想的渊源。 3、正是鉴于上述想法,我们在介绍这些大家的思想时,觉得应在切题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全面的详尽,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 4、西方的社会学理论是植根于西方国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之中的。 5、在写作之前,我们亦认真讨论了本书应有的风格。从作为社会学专业的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的角度出发,我们尽量做到对理论的介绍和读解的明晰与条理性,以便于读者理解。
抗逆力理论是伴随着积极心理学思潮发展起来的新理论。积极心理学认为问题是被建构的,身处压力 的个体可能出现问题,也可能表现为潜能激发和自我。遭遇压力依然保持能力和,就是抗逆力的 典型状态。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各个人群都面临着复杂多变的挑战,如何面对挑战保持弹力,使身体的 抵抗力与心理的抗逆力都得到发展,是每一个社会个体必须思考的问题。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培育具有 抗逆力的青少年是社会、学校、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抗逆力研究(运用于学校与青少年社会工作)》 以界定和解读抗逆力为基础,结合在学校开展的团体辅导与个案咨询,连接家庭和社会的生态环境,探讨 并展示了将抗逆力研究运用于学校社会工作、青少年 社会工作的实务与行动。 《抗逆力研究(运用于学校与青少年社会工作) 》由田国秀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