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医联动是指付费方式、经办机制、医疗体制的联动改革。《新三医联动模式:全面深化医改的战略选择》共3章,分别为新三医联动的分析框架、新三医联动的内在机制、新三医联动的困境和路径。《新三医联动模式:全面深化医改的战略选择》在新三医联动模式与老三医联动模式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新三医联动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石;凝练性地提出新三医联动模式的主要特征和内在机制;思辨性地提出新三医联动模式的主要困境和改革路径。《新三医联动模式:全面深化医改的战略选择》以三医联动模式对国家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网瘾的是与非》客观记录了网瘾戒治的医学和社会发展历史,同时探讨网瘾本质、探寻网瘾有效戒治之道。作者客观叙事、列摆是非、观点鲜明、基调积极,在人们依然围绕着定义、标准、戒治手段争论不休,乃至在网瘾存在与否的问题上还大打口水仗的情况下,《网瘾的是与非》层层剥茧,以事实为依据,以解惑为基础,以引导为前提,以探索为背景,以救治为宗旨,深入浅出、旗帜鲜明地把网瘾这一迷宫式的难题引向光明。 《网瘾的是与非》既是有关网瘾话题的历史记载,又是对网瘾问题的科学探索,可供广大网瘾研究者、心理精神卫生从业人员、问题青少年教育者和家庭问题的关注者阅读参考。
今天的女性具备了根据自身情境选择的可能性,出现了“全职太太”、“单身女贵族”、“兼顾工作家庭”型三种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取向各异的女性类型。本文对这三种女性类型的形成原因及其生活状态进行了深入描摹和分析,并以此为切入点分析当今中国城市性别秩序的变化,呈现中国女性主体性的发展及其面临的两难困境。提出要在国家和市场的相互制衡中建立合理的性别秩序,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建立平等的现代性别秩序。
本书从居住的主体(人)与客体(空间)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和规律入手,探究与之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形态、社会形态、经济形态和文化形态。全书以系统的观点审视当代中国城市居住形态的发展与演变,用整体的、历史的、动态的观点考察研究的对象,指出应当全面、系统地把握城市居住形态演化的综合机制与整体思维,从而将必要的外力干预从简单的功能性满足转化为灵活的机制性响应。本书适合从事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建筑设计及住房问题研究的专业人士阅读,也可供高校、研究机构的师生、研究人员学习。
本研究首先在一次大型问卷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传统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对中国城市家庭夫妻的权力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描述及分析。在此过程中,层层揭开传统夫妻研究领域的“真理之争”:主客衡量问题、决策的不同层次问题。随后,通过对传统思路的哲学反思,对夫妻权力研究的传统问题进行理象学的悬置和转换,从权力观这一根本点着手,通过对福柯权力观的运用,在现象学社会学这一大的理论框架内,用有关日常生活的各种社会学理论去理解和阐释日常生活世界中的夫妻权力(过程)。通过对家庭事件/过程的具体剖析,对夫妻关系定势沿革的追溯与分析,将过程纳入夫妻权力研究,从而建构夫妻权力研究的新视角。
本书是中国近现代城市史研究领域的成果之一,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该论著以其领域创新和观点创新为特色,堪称城市史研究的又一力作。书中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学、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城市地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深度挖掘史料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史料相结合、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相结合、系统分析与对比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分析相结合,全面深入地对近代中国衰落城市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剖析,是一都观点新颖、结构完整、论述有力的著作,使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进入一个更加深入的系统研究阶段。
从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现实问题出 发,围绕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情感问题、自我问题、社会认知问题、人际关系问题、适应性问题六类典 型的心理与行为,在大规模的分类调研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典型表现、主要特征, 分析其影响因素,并且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出发,通过系列团体心理辅导,探索培养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 质的模式与策略,初步建构了留守儿童有效社会支持系统的干预模型,为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 了科学依据和方法指导。
本书是中国近现代城市史研究领域的成果之一,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该论著以其领域创新和观点创新为特色,堪称城市史研究的又一力作。书中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学、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城市地理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深度挖掘史料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史料相结合、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相结合、分析与对比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微观研究与宏观分析相结合,全面深入地对近代中国衰落城市进行了、科学的剖析,是一都观点新颖、结构完整、论述有力的著作,使中国近代城市史研究进入一个更加深入的研究阶段。
在理论层面上。杨炳霖编著的《回应性管制》是从法和社会学视角研究管制问题的本专著,系统性地介绍了国际上运用法和社会学对管制研究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回应性管制”和“基于管理的管制方法”。此外。本书兼顾实用性,主要以安全生产的管制为例来阐述理论问题,着重介绍了这些理论在澳大利亚矿业安全和美国核电安全领域的应用。因此可以开阔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人员的思路。提供业务上的指导,从而为解决安全方面的社会问题作出贡献。《回应性管制》为跨学科著作,尤其适合公共行政管理、法学和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者和学习者阅读和参考。
《医改红利的制度创新和社会治理:日本经验的启示》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71273080)项目研究取得的成果。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背景,围绕当前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关键问题,系统介绍日本医改制度变迁及其社会治理的典型经验,采用新制度经济学及比较制度研究方法,阐述了我国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降低不合理用药和不合理检查等医疗浪费、实施保健预防策略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挑战、改善和谐医患关系以及激发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等五大可释放的医改红利及可“挖掘”的巨大潜力空间。并针对性提出了大部制改革、以医疗保障制度为主线的医疗与医药联动协同发展、激活和调动社会资源参与的释放我国医改红利的宏观和具体的策略建议。
本书由作者发表的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修订而成,内容涉及社会工作与社会问题两个扣连性议题(后者为前者之缘起),具体讨论范畴涵盖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青少年问题与社会工作、妇女问题与社会工作、社区问题与社会工作、农村问题与社会工作等。作者认为,社会工作是因应社会问题的有效举措,这种有效性必须基建于本土化之上,而本土化除了价值理念和理论知识层面的探讨,更需要具体到实务领中的弱势群体问题。
本书是一项有关中国式“在家上学”R学堂的个案研究。中国式“在家上学”是指除本义外,以学堂、私塾形式存在的小型学校,亦有人称之为“现代私塾”,它别于中国传统私塾和国外通常意义上的在家上学。随着社会的发展,适应工业时代的大规模、集中化、标准化的教育正逐渐被个性化、全面发展的教育所替代。这是世界的整体趋势,也是中国未来的教育趋势,中国式“在家上学”是对这种趋势和需求的反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