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立足点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即若仅局限于经济学范围,问题是不会得到充分讨论的。虽然,集体选择是经济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但是它与政治科学特别是与国家理论和决策过程理论密切相关。它还在哲学方面与伦理特别是公正理论有着重要关系。 本书中用到的数学主要是关于关系的逻辑。用于证明集体选择中定理的主要数学逻辑结果,在第1章中给予叙棕、讨论和证明。在此意义上,本书是自包容的。 本书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力作。 本书作者阿马蒂亚·森,由于对福利经济学的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的研究等做出精辟论述,获得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从传统到现代:西方社会福利观的演变与转型》共分为三编,主要内容包括:西方社会福利观的经典传统;西方社会福利观的现代传承;西方社会福利观的时代发展。《从传统到现代:西方社会福利观的演变与转型》在对这些观点、见解予以深度解析的同时,进一步评析了其后所体现的时代价值和理论意义。
退休制度的结构要素和实践形态研究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最多的国家。在21世纪上半叶,中国将出现老年人口数及其占总人口数比重迅速增长的态势。据《21世纪中国人口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策》的人口发展趋势预测,按假设的“修正生育中方案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低方案”预测,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将从2000年末的1,31亿人迅速增加到2050年末的4,58亿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比例将从2000年末的10,3%迅速上升到2050年末的31,2%。日本是目前世界上“老龄化”、“少子化”和“高龄化”最严重的发达国家之一,早在2007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就超过21%,进入了“超高龄社会”。预计中国约在2037年进入“超高龄社会”。为了使中国在制定积极应对未来老龄化的战略和重大举措时少走弯路,本书由日中健康福祉协力研究所所长赵林、日本公众卫生协会会长多田
本书聚焦于残疾人的贫困、教育、就业三个重要问题,利用微观调查、残联监测、实地调查等多种数据对我国残疾人相关问题进行量化研究,内容涉及残疾与教育的关系,残疾人教育公平问题,残疾人的教育收益率,女性残疾人就业问题,残疾人的劳动力参与率、就业率、就业的影响因素,就业政策的效果评价,就业政策与福利企业的发展,残疾人的多维贫困,精准扶贫和社会保障问题等,对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实现2020年残疾人同步小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915年,经过十年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建了世界一流的北京协和医学院。这颗“洛克菲勒基金会王冠上闪光的宝石”,代表了基金会在华事业最昂贵、最辉煌的一页,以及它以科学精神来改变中国的决心。随着双方在合作中不断产生的冲突与妥协,洛克菲勒基金会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变为支持乡村综合发展的定县模式,正当这一模式初见成效时,中国政局发生巨大变动,洛克菲勒不得不退出中国大陆,中断了半个世纪以来“改变中国”的努力。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双方重新开始了小心翼翼的接触和交流,洛克菲勒基金会又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外国非政府组织。 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的经历充满了起伏、矛盾、失败与成就,这与洛氏基金会的文化优越感和中国的时代背景有关,也跟双方强烈的理想主义和人文精神密不可分。作者在研究这段历史
2010年以来,受北京市民政局的委托,北京师范大学陶传进教授和他所带领的团队,对全市139家基金会进行了评估。本书在系统总结这些评估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反映基金会本质属性、具有创新性的社会组织评估理论架构,并据此形成了系统化的、科学合理的基金会评估指标体系。可以说本书是迄今为止最为系统、最为全面的关于基金会评估的专著。书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体系、指标、公式,无不给人以认识的启迪和实际工作的指引。
本书在宪法学人权保障理论指引下,具体以行政法学行政救助行为理论作支撑,对我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行政救助制度实施十年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进行了深入剖析。本书全面分析国务院各级救助站实证调研,掌握了目前流浪乞讨行政救助制度实际运行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尤其关注到流浪乞讨儿童问题进行专章论述。本书分析角度新颖、资料翔实、观点具有针对性,对我国救助制度立法完善提出了若干中肯的建议。
2010年以来,受北京市民政局的委托,北京师范大学陶传进教授和他所带领的团队,对全市139家基金会进行了评估。本书在系统总结这些评估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反映基金会本质属性、具有创新性的社会组织评估理论架构,并据此形成了系统化的、科学合理的基金会评估指标体系。可以说本书是迄今为止最为系统、最为全面的关于基金会评估的专著。书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些体系、指标、公式,无不给人以认识的启迪和实际工作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