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通过阐析日本法西斯思想的古代及近代渊源,分析日本法西斯思想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特点:指出从古代的神创论、“日本精神”哲学,到近代的日本主义、皇国思想,再到“二战”中的日本法西斯思想以及战后的日本思想逆流,存在着密切的逻辑关联,具有思想上的连续性和一贯性,认为当代日本依然存在着滋生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土壤。因而,防止日本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铲除其赖以滋生的思想土壤,以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依然是包括日本人民在内世界人民应当坚持不懈的思想任务和历史职责。该书的问世,对于惊醒世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这本《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与草根组织--一个正式组织的社会学研究》不仅是组织社会学研究的经典之作,而且是运用“制度主义途径”研究官僚组织管理过程的典范之作。作者菲利浦·塞尔兹尼克以道德现实主义的视角,剖析了致力于实现田纳西河流域良性发展的组织目标,在嵌入社会的行动过程中,被修正、置换,乃至背离的内在机制;旨在惊醒公共管理者关注组织行动的非预期性影响,警惕制约组织行动的制度化结构力量的潜在约束作用。公共组织和公共行政的研究者,可以从中觅得发人深省的组织管理思想,寻得对组织内部和组织间微观政治细致入微的精妙分析。书中倡导的社会学研究导向,对于丰富组织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亦具有良好的启示效应。
本书是一本城市调查报告,作者们通过对其周围世界敏锐的观察和细致深入的采访调查,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个就在我们身边却不为我们所了解的人和事。整本书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那个年代京城以及生活在京城里的某些人的基本状况,从而使读者更全面、更透彻地了解这座城市、这个社会。本书对于城市社会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无疑是一本很好的参考资料。
《生命与医疗》是五十年来台湾学者在中国史领域的经典著述的汇编,共分十三个专题,十四册,分别是:史学方法与历史解释;制度与国家;政治与权力;思想与学术;社会变迁;经济脉动;城市与乡村;家族与社会;妇女与社会;生活与文化;礼俗与宗教;生命与医疗;美术与考古。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黄宽重、邢义田教授、北京大学中古史中心邓小南教授担任总主编。每一专题均由在该领域有深厚造诣的台湾学者担任主编。每册书前有总编所作的序和分册主编导言。各册导言的宗旨,在于综论台湾中国史研究在不同阶段的内外背景和发展大势,并介绍当册作者和论文的特色。有些偏重于介绍收录的论文和作者或收录的缘由,有些偏于介绍世界性史学研究的大趋势,有些又以分册主编对某一领域的看法为主轴,各俱特色。每篇文章之后,都有简短的作者小传
全球化背景下,传染病的无国界传播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传染病问题给国家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带来的影响和后果。本书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思想,从国家安全理论出发,对传染病问题与国家安全的发展演变进行阐释,深入探讨传染病是否威胁到国家安全,传染病通过什么方式、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国家安全,以及如何用科学的方法从国家安全角度应对传染病等问题。
社会风险就是指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生态等系统在内的广义社会系统发生混乱、动荡和危机的可能性。本书尝试从抽象内涵和具体外延两个方面对社会风险进行界定,并且认为在当今中国,正确化解社会风险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并且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社会治理、温暖型改革这三根战略支柱作为支撑。
内容大致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关注中国下层社会和地方特色,论文钩沉索隐,分析入理;另一部分则着重从文化的角度即注重语境的乡土社会研究,比较关注政治、经济之外的象征意义。阅读这些论文,对来自农村或从事农村工作,对农村比较了解的同志来说,有拓宽思路、加深了解的启发意义;对那些不大熟悉农村的同志则有扩大知识,开拓新知识领域的意义;对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有参考价值。
本书对科普人才的概念、内涵、结构、类型、职责等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科普人才的发展历程、所承担的历史责任、所做出的历史贡献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同时,对不同类型科普人才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对科普管理者、科普理论研究者、科技场馆负责者、科普活动组织者、科普媒介和基层科普工作从业者以及科普专业的学生,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在作者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5个章节,对合作困境的组织社会学作了系统分析,具体内容包括从形式组织到行动领域的研究视角、对已有研究的评述与新的理论取向、对“孤岛”现象的传统认知与应对逻辑、网格管理——消除合作困境的新尝试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应用统计学丛书:大维统计分析》系统介绍了传统多元统计分析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同时也探讨了当前十分热门的大维数据分析问题。本书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将大维矩阵谱分析理论引进大维数据分析中,即在样本量和数据维数成比例增长的前提下,探讨基于全新理念的解决办法,或应用矩阵谱分析理论对大多数传统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给以修正,使之兼顾高维、低维数据的不同情形,从而避免经典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处理大维数据时出现严重估计偏差甚至检验完全失效的怪异现象。 本书适用于统计学及与统计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科研工作人员。
城市旅游研究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可以从地理学、历史学、建筑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不同的角度深入探析。本书收集了作者近五年来发表的部分学术论文,基本上形成了三个序列:城市景观的本土化解读、城市文脉与旅游开发、景观解读与人文导游。 自然是城市的依托,经济是城市的基础,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中国城市历经了千百年的演变,在“相继占有”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笔者认为,城市旅游首先要以历史文脉为基础,认识一个城市在历史长河的独特地位和规划思想,同时,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蕴涵了独特的文化基因,在进行解读时,应该从中国本土文化的角度去认识其价值。只有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展现从古到今的时空剖面,演绎旅游的城市脉动。 对于中国古代城市的研究,笔者从一条历史剖面(展示城市发展
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是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而出现的特殊儿童群体,为及时了解他们在成长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2006年以来,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12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部分省份农民工返乡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等多项调查研究,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全面反映我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发展状况,为制定和采取相关政策措施提供了有效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