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样的社会调查,无论是对于学术研究还是国家建设,仍是需要大力践行的事情,但毕竟已经司空见惯,基本上是一种常规化的研究手段和技术。然而当初它在中国的兴起,在中国的发展,乃至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蔚然而成一种引人注目的“中国社会调查运动”,却是中国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领域里破天荒的新事物。那一时期被誉为对这一运动“鼓吹最力工作最久的一员勇将”——李景汉先生,曾经非常自信地把它称为一场“真正的革命”,认为社会调查,“是以有系统的方法从根本上来革命”,“是要实现以科学的程序改造未来的社会,是为建设新中国的一个重要工具,是为中国民族找出路的前部先锋”。
20世纪上半叶,日本在对华扩张中,以满州铁道株式会社为依托开展对中国农村的大规模调查,持续时间长达四十多年,形成有名的“满铁调查”。本丛书选择了与农村相关的材料进行整理,计划出版50卷,每卷不超过10
本书是一本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提高,内容包括抽样,部卷设计,资料搜集方法,数据处理和调查报告拟定。完整性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本书详细介绍,不仅使希望了解调查方法的读者能完整地学到这一方法,而且还力求使那些通过社会研究方法入门对调查方法有了解的读者有更专业的理解和认识。
本书是口述资料汇编,对全国80岁左右农村妇女的口述调查资料,资料内容围绕“关系·惯行视角中的农村妇女”的主题,主要研究农村妇女与家庭、家族、宗族、村庄、市场、 、政党等的互动、互构关系以及农村妇女自身的发展变迁历程。《口述类·农村妇女卷》是《新版中国农村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调查是国内外 的基于大型深度调查基础上的一手调查资料,内容丰富,在此领域具有填补空白的作用,具有极其宝贵的历史和学术价值。
人类学家在研究道德话语时会感到特别棘手,因为叙述与检验一种文化的道德话语很容易被误解为要对那种话语所暗示的“道德”进行评判,而这恰恰不是人类学家的使命所在。但是,在文化种类多样、范围宽广的中国,研究道德话语却十分必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生活与伦理价值观发生了剧烈变化。在不少国人眼中,传统的道德体系已经趋于瓦解。那么,留存于中华文化达千百年之久的道德话语是否也跟着消失了呢? 在《海外客家研究译丛·饮水思源:一个中国乡村的道德话语》中,欧爱玲教授对广东梅县客家乡村——月影塘的田野调查发现,当地人有关道德互惠的观念并未就此冻结。作为它们表现形式和外在内容的道德话语,反而随着时间推移与环境场域的革新不断进化,有时甚至超越一般意义上的等级秩序指向而变得极富弹性。月影塘的
邺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古都,历时三百七十余年,三经兴衰。曹操、石勒、高欢用天人意识规划设计邺都,依据天象、阴阳、四时规制宫城、郭城、城垣城门等,城制布局规整,南北中轴线突出,主建筑位于中线北部,官署、街区围绕主建筑且沿中线左右对称,尤其是邺南城,代表了公元6世纪中国都城建筑艺术水平。邺城城制影响了隋唐明清以及中世纪东亚各国都城建筑,是“华夏型”都城制度的起源。这一城制甚具科学价值,对于现代都市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桥村有道》基于丰富的田野材料,对湖南省一个汉族村落的历史及村民生命史予以详细的叙述和分析。
《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2编:少数民族卷(珍贵典藏 套装上中下册)》是国内外第一部有关民国时期社会调查报告的综合性文献资料汇编。《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2编:少数民族卷(珍贵典藏 套装上中下册)》主要内容包括:云南民族调查报告、海南岛之苗人、凉山夷族的奴隶制度、车里摆夷之生命环、碧罗雪山之栗粟族、畲民图腾文化的研究、两广瑶山调查、西北游牧藏区之社会调查、么些人的婚丧习俗、羌族之信仰与习为等。
《北平研究院北平庙宇调查资料汇编(内一区卷)》收录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所藏民国时期国立北平研究院北平庙宇调查资料。调查时间为1930年至1932年,调查目的是为编纂《北平志》搜集资料。现存调查资料931份,记录庙宇938座。调查资料包含调查记录手稿、庙宇平面图、照片、碑刻与器物拓片,但并非每座庙宇都有以上四项内容,编者是依据现存资料整理出版。此次调查所谓庙宇,泛指寺庙、道观、坛庙、祠堂、清真寺、教堂等。庙宇调查是按当时北平行政区划的分区而进行,《北平研究院北平庙宇调查资料汇编(内一区卷)》也将依照当时内城六区、外城五区以及四郊的区划顺序依次编排出版。每区按庙宇调查资料原编号排序。原编号後附现收藏单位的档案总编号。《北平研究院北平庙宇调查资料汇编(内一区卷)》以每座庙宇为记录单元,依次按照调查
近几年,许多人类学家开始强调写作的重要性。而众所周知,民族志写作的起点和基础是研究者的田野笔记。那么,如何做田野笔记呢? 为此,三位具有丰富田野实践和教学经验的人类学家,给出了一系列实用而又指导性的建议。《复旦-哈佛当代人类学丛书:如何做田野笔记》通过大量的正在撰写的、“未完成的”田野笔记实例,考察了田野研究者如何将亲身经历和观察写成田野笔记的过程,讨论如何运用田野笔记来讲述民族志故事的方法,以及帮助研究者基于田野笔记撰写民族志的关键步骤。 《复旦-哈佛当代人类学丛书:如何做田野笔记》致力于提出一套实用的田野笔记写作指导,以帮助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口述历史学、教育学等学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因为田野研究和人类学方法在以上学科中都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另一方面,对于政治学、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