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卷本《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属于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基础性的学术工程。它不仅是山东文艺出版社向建国60周年献礼的重点出版项目,而且也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11三期建设的子课题之一。参与编纂的同志主要为本院的教师和学生,此外还有几位是外校学有专攻的中年学者。 这本《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第5卷1976.10-1984.12)》(作者张清华)是“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系列第5卷,介绍了1976.10-1984.12之间的事件。 《中国当代文学编年史(第5卷1976.10-1984.12)》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部分教师和研究生通力合作的结果。
本书《华罗庚治学思想精选》是中科院数学所研究院金雅芬 研究员多年研究的成果。全书以专题为线索,从治学方法,精神品格,学 界评价与领导人评价这些方面分别集中入手,翔实地展示了这位学术界巨 擘的生平。同时还配有大量珍贵的插图(含作者照片,题字,示意图等) ,并和相关的评论与史料较好地结合起来。因而在历史资料的丰富程度, 和主题的凝练程度上都在同类学人传记上都堪称上乘。为广大读者了 解上个世纪初这位身残志坚,为祖国的数学学科建制奋斗终身,才华卓著 的学术大师给出了很好的范本。
《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社会调查:以珠三角地区为例》以珠江三角洲老年人口为重点调研样本,专题研究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 《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社会调查:以珠三角地区为例》内容主要包括该区域老年群体的经济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老年人的婚姻家庭状况、二元社会结构下城乡养老状况比较、老年社会组织、养老服务业发展、老年人休闲旅游等方面问题。
简介《身体与社会》初版于1984年,你现在看到的是该书的第二个版本。此书的作者布莱恩.特纳把关于身体的研究从最基础的医学身体层面上升到精神身体的层面。正如作者在第二版序言里所述:“随着《身体与社会》第二版的出版,应该及时思考人文学科及社会学科中对人类身体与体现(embodiment)进行艺术再现这个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者充分运用了其广博的知识,从梅洛.庞蒂的以身体为基础的存在现象学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从社会学到女性主义,都为作者提供了理论源泉。全书共分十章,从医学、社会学、宗教学、伦理
《中国著名幼儿园丛书·李跃儿芭学园:“芭学园”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所蕴涵的价值和意义极其厚重:既有实践的智慧,又有理论的高度;既有审慎态度的传承,又有充满教育情怀的大胆创新;既立足于幼儿园自身,又有对学前教育的整体思考。
《五指山传》是黎族的一部创世史诗。叙述了黎族先民所想象和追忆日月的形成、黎族的起源以及各种动植物和早期社会人民生活资料的来源;汇集了黎族人民的婚姻爱情、生活习俗以及天帝鬼神、禁公、禁母等种种传说、神话和故事。故事情节连贯,生动感人。它真切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童年”所特有的“天真”,充满了各种奇特美妙的幻想和天真幼稚的解释。同时它对黎族先民征服自然、战胜邪恶的智慧和力量,给予了热情的赞颂。《五指山传》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是一本具有史料性、知识性、欣赏性、趣味性的艺术珍品,可供读者阅读吟诵;而且对于研究黎族的社会发展史以及研究民族学、民俗学、方言学和民间文学,也是一部可供参考借鉴的文献资料。
人类历史的进步是人类追求自由并一步步实现这种追求的过程。透过历史上对自由的各种各样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到,自由并不是单纯的人的本质和能力,也不是世界的现成秩序及其内在必然性。自由的问题,从来都不能摆脱在两者的相互关系中去思考。问题总是在于,构成人的自由的,事实上只能是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人的智慧和世界的秩序,人的内在必然性和世界的外在必然性,人的需要和外部条件,人对世界的感性接触和思维把握,人的意志和理性,人对现实的超越和服从.等等。一句话,人的尺度和外部世界的尺度的统一。
本书是一部专门研究满族历史与社会的专著。收入本书的共25篇论文,主要内容包括:,满族肇兴时期的社会组织和制度的演进;第二,清代满族(旗人)的地域分布与变动,经济和社会关系,旗人与民人的关系;第三,满族早期渔猎文化的特点,及其与农耕文化、游牧文化的互动和涵濡。
《六上瑶山》收录了费孝通、王同惠1935年大瑶山调查时写作的《桂行通讯》、《花篮瑶社会组织》,以及后来费孝通“四上大瑶山”等其他相关文章,及其录的三篇纪念文章。虽然《六上瑶山》后半部分的文章与《文集》有所重复,但总体上是《文集》的重要补充,两者合在一起,才能构成费孝通民族研究的完整内容。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研究:人口发展战略与 十二五 规划研究报告之三》要围绕人口计生工作考核评估体系、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深入分析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就相关制度的完善和工作机制的优化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研究》容为相关专家的学术研究成果,不代表研究组织单位的观点。《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研究》旨在与大家共享有关研究成果,希望有助于提高对我国人口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认识,有助于探索人口均衡型社会建设,有助于广大专家学者开展相关人口问题研究,有助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者指导实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