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中,“种族与其说是强调不同民族的生理方面,毋宁说是强调它们的社会文化方面。”在我们的印象中种族是与“种族歧视”、“种族偏见”联系在一起的,而当讨论“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时,因为近代中国之内忧外患的特殊历史,种族观念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民族主义,所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时刻”,人们思考和行动的主要方向就是“保种强国”。但是,本书所论没有这么简单,它追述了近代中国种族观念的复杂历程,展示了近代中国种族观念的复杂形态。种族是“作为文化的种族”、“作为类型的种族”、“作为宗教的种族”“作为民族的种族”、“
传统中国是个农耕大国,农神信仰的历史与遗产既悠久又丰厚。在农神信仰中已经蕴涵着早期凡俗、功利的财富崇拜,只不过那时的财富主要还是指的农业财富,因此被称之为“田财”或“地财”。也就是说,当人们对财富的理解还囿于一种特殊的内容而没有抽象出其普遍形式的时候,财神必然被包容于各类农神之中而无法独立出来。传统的各类农神信仰抑制了近代财神的产生。
《我的母屋我的家:摩梭家户口述史/泸沽湖摩梭家园文化书系》以口述史的形式,让41位生活在四川省泸沽湖边的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经历的摩梭人亲自讲述自己故事,以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个人身份,实现和读者的跨时空交流,让历史活生生的呈现出来,使读者得以观察芸芸众生生活其间的复杂社会,集中表现摩梭人对于家屋的责任和义务。全书共20万字,还将采取文配图的方式,插入100余幅图片,将摩梭母系文化的特点更加生动的、真实的展现出来。
本书是将人类学观点应用于这个跨学科的发展研究分支。发展人类学将靠前发展与靠前援助视为主要研究课题。在这个人类学分支学科,发展这个术语系指由不同行动者自发产生的社会行动,这些行动者包括机机构、企业、组织、国家与独立志愿工作者,他们试图改善在世界某些特定地方的经济、技术、政治或(与)社会生活,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人类学而言,发展既不是一个目标、一个理想。发展是一个研究课题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人类学家可以描述、分析与理解在某个特定地方所采取与发生的各种发展行动。所要检视的是这些行动对于地方人群、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的影响。本书的主要目的在于灵活运用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观察视角和研究手段,在评析靠前发展人类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在当代中国学界树立与时俱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