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清代顾炎武、黄宗羲等 369位学者的画像,全部用写真手法摹绘。全书原分两集出版,*集是叶衍兰积三十年之力搜集而成,并撰有小传,用小楷书写,但生前并未印行,其孙叶恭绰继承祖父遗志,先于1928年将*集交商务印书馆影印问世。以后即着手继续搜集,经二十年之久,又得200人,编为第二集,由江西画师杨鹏秋摹绘,并私人出资,由珂罗版社影印出版。此次整理出版,对原图继续影印,*集小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陈祖武先生手写誊录并加标点;第二集,原书有图象无文字,由陈祖武先生仿*集小传风格,为第二集补出小传,并手写誊录。 丛书简介: 为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决定自2010 年始,设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李安宅与华西学派人类学》是一个历史人类学的考察,要写的是李安宅先生的人类学思想史。 我们要从李安宅最初的对中国经典的象征理解路径出发,看到这是对当时既有的中国史研究的不满足和反思,我们要进一步把祖尼人类学看成是该理解的一种延伸和扩展,并由此诞生出互惠人类学。进一步说,从上述脉络中,著者陈波把李安宅的人类学理解为带有结构诉求的象征主义的人类学,带着历史的色彩。它与英国和中国的功能主义人类学、美国博厄斯历史学派人类学、意义学和文化的比较研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用人史》尝试性地构建了中国用人史研究的学科体系,是研究我国用人制度史为数不多的一本专著,堪称填补空白之作。 《中国用人史》分用人思想卷和用人方策卷两个卷次,合为一册。用人思想卷,以正史为主,兼顾文集、方志等史料,整理考辨上起先秦、下迄明清几千年来近百位思想家、政治家、贤人明哲的人才观及其历史价值,勾勒出一幅充满睿智才情、波澜壮阔的用人思想演进图。用人方策卷,以历史纪年为主线,对散见于史籍的历代明哲、明君、名臣、名将的用人实践予以高度概括,并归纳为五十二策。
本书比较研究了中国的人口老龄化(1971至2050年)和加拿大的人口老龄化(1911至2050年);揭示了人口和经济社会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这两个国家在所研究的时期如何以不同的方式最终都将在本世纪中叶完成相同的人口年龄结构转变:总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从7%上升到30%;比较了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对各自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并从老龄化人口学的角度对人类这两个大规模的人口政策社会实践进行了进一步评估。
本书自1952年出版以来,多次修订再版,近年又及时推出了新千年版(第8版)。新千年版除了保持原书的主要特色,从概念、理论基础、管理过程和各行各业的实践等部分,详细阐述了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中的方法、步骤与操作外,还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迅猛发展而更新了必要的数据资料,增加了全球信息化时代等新的章节。本书是现代公关人员和工商管理专业人士登堂入室的必由之路。50年来人们一直将其视为公共关系行业中的“”,并被美国和世界其他大学广泛使用。
这是一本结合生物基因理论对人类文化进行研究的学术专著。全书从人类认知的生理形式、群体和社会组织结构、人类文化的基因编码与复制、人类文化演化进程以及当下对于文化基因编码的应用等方面,论述了当今世界的意识形态、文化正义、文化基因编码等问题,认为人类文化中存在着类似于生物基因的DNA结构,从而影响着人类文化的一切。
本书自1952年出版以来,多次修订再版,近年又及时推出了新千年版(第8版)。新千年版除了保持原书的主要特色,从概念、理论基础、管理过程和各行各业的实践等部分,详细阐述了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中的方法、步骤与操作外,还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迅猛发展而更新了必要的数据资料,增加了全球信息化时代等新的章节。本书是现代公关人员和工商管理专业人士登堂入室的必由之路。50年来人们一直将其视为公共关系行业中的“”,并被美国和世界其他大学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