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纵横:历史脉络与全球视野》以历史脉络为经,以全球视野为纬,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理论资源的活水源头保持开放性的互动,又强调社会传播分析的辩证性、具体性、互补性和条件性。书中作者试图以重建国际传播的知识论与方法论基础,一方面促进国际传播的“国际化”,赋之以丰富的“文化性”,一方面加强华人社会传媒研究与西方主流文献的对话,以期获得彼此“境界的交融”;作者借助社会科学的问题意识和方法分疏近代中国新闻史上若干重要的脉络,在国际格局下动态地追寻人物事件、结构过程的同与异、常与变。
《从精英文化到大众传播——明代商业出版研究》借鉴“新文化史”的研究范式,以传统的历史学的方法为基础,综合分析各种相关的文献资料,在尽可能客观地展现明代商业出版面貌的同时,借鉴传播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探讨商业出版在社会和文化变迁中的作用。详细阐述并分析了明代商业出版兴盛及其背景和原因、明代商业出版中心、明代商业出版的主要品种、明代商业出版的经营状况、明代商业出版与社会和思想文化变迁等。
本书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发,以知识赋能相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和手段,挖掘、提取和开发工程档案管理活动中隐含的必需技能、诀窍和专业知识,对其知识赋能体系的多要素、多维度特征进行阐释和解读;基于创新驱动建设要素,以“工程质量创优、产业发展创新、数智技术创先”为典型性应用场景案例,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调研,构建了以知识全活动为核心,事实知识为基础,概念知识和元认知知识为支柱,经验知识为目的,数智技术场域为新作用空间的工程档案知识赋能体系。结合工程档案实践工作,提出“构建统筹化的政策法规体系、构建规范化的知识赋能标准、构建精细化的知识管理体系、构建常态化的专家咨询机制、构建立体化的协同发展模式、构建全程化的监督督导机制、构建化的人力资源队伍”七大具体措施,全面保障工程档案知识赋能的实现
丹·席勒编著的《传播理论史》将传播理论的发展,放置在世界史与社会背景中进行考察。内容涉及美国的生产者共和论、传播行为研究、从杜威至米尔斯的学说贡献及缺陷,美国的大众文化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文化帝国主义,以及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传播政治经济学名家席勒提纲挈领地勾勒了欧洲大陆的结构、后结构与后现代派别,以及哈贝马斯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作者不仅检视传播本身,更着墨于“传播”与“劳动”这个较少在传播学著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主张用“生产性的劳动”(productivelabor)克服劳心劳力之分,如此才能建构“文化的劳动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