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厘清相关核心概念的内涵,提出自媒体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和衡量标准;然后分析自媒体传播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自媒体领域的话语权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剖析自媒体领域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弱化的原因;梳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赢得并保持媒体中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历史经验,借鉴西方维护自媒体领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做法;最后在上述基础上提出自媒体领域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维护理念与实践路径。
本书是对中国对外传播历史演变与发展的系统回顾,作者陈日浓先生多年以来一直从事对外传播中国的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功底,他全面地梳理了中国对外新闻传播事业的沿革,时间跨度从几千年以前的人际传播,一直到从对外新闻传播事业日趋繁荣、多种传媒共同发展的二十一世纪。内容涉及体制、机制、媒介、内容、功效等,对所有在中国对外新闻传播方面发挥了作用的媒体,包括报纸、期刊、通讯社、广播、电视、互联网络、人际传播等都作了系统考察。全书资料丰富、结构清晰,对于指导目前的对外新闻传播实务、促进对外新闻传播工作不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传播纵横:历史脉络与全球视野》以历史脉络为经,以全球视野为纬,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理论资源的活水源头保持开放性的互动,又强调社会传播分析的辩证性、具体性、互补性和条件性。书中作者试图以重建国际传播的知识论与方法论基础,一方面促进国际传播的“国际化”,赋之以丰富的“文化性”,一方面加强华人社会传媒研究与西方主流文献的对话,以期获得彼此“境界的交融”;作者借助社会科学的问题意识和方法分疏近代中国新闻史上若干重要的脉络,在国际格局下动态地追寻人物事件、结构过程的同与异、常与变。
《大型赛事媒体运行研究》全面介绍了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大型赛事媒体运行与新闻服务的发展历程、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系统分析了我国大型赛事媒体运行与新闻服务的基本现状、突出问题和创新策略,能为今后科学高效地开展媒体运行服务提供理论支撑,有助于促进学界与业界的深度融合,是体育新闻工作者、体育赛事志愿者和体育新闻爱好者的专业读本。
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跨学科的报纸新闻理论。本书次试图把话语研究和媒体研究结合起来,集中论述了媒体中最重要的一种话语类型:报纸上的新闻。正是通过报纸,世界上百万的大众才得以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得以了解人们的生活、各国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也正是这些新闻深深地影响着对我们的生活做出重要决策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精英们。
陈开举编著的《话语权的文化学研究》内容介绍: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大发展,人们常常在各种正规与非正规场合听到“要谋求某某方面的话语权”的说法。实际上,“话语权”是个重要的文化学概念。笔者自2002年师从毛思慧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以来,近十年中一直致力于与话语权相关的文化研究工作,现结集出版与话语权相关的十九篇论文,形成专著《话语权的文化学研究》。话语权是指人们用话语这一人类最根本、的途径实现自身各种重要权益的权力。人们通过有效的自我表述,影响与己相关事项之进程、决策、做法等。随着社会越来越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话语权成了人们各种重要权益的关键诉求途径。
????邵培仁等编写的《媒介理论前瞻》以媒介理论为聚焦,以学术前瞻为指标,通过宏大构架、多维视野和立体思维,对媒介安全、媒介正义、媒介霸权、媒介暴力、媒介建构、媒介框架等18种媒介理论和媒介研究进行了全面勾勒和客观介绍,对其产生的根源、呈现的样态、发展的轨迹、研究的特点和未来的走向作了全方位、多层面的分析和研究,探讨了各种媒介理论与媒介研究在当下可能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以及可能具有的新优势和新功能,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精辟的见解和观点。同时,挑选出全球传媒学界公认的4种SSCI来源期刊进行了量化分析,意在从另一角度和层面向学人介绍传播学科或媒介理论的演进过程、生存现状和发展档势。
“新闻与传播前沿讲座”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面向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邀请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以讲座的形式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旨在介绍和展示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和实务运作的前沿成果,以帮助学生较为集中地把握学科前沿动态,拓展知识面和认知视野。本书收录了2012—2015年的25篇录音整理稿,内容包括:学科前沿、学术前沿、实务前沿和国际前沿四个部分。《清华新闻传播学前沿讲座录》前两辑陆续出版后读者反响热烈,纷纷要求分享清华得天独厚的讲座资源,因此在2012年推出第二辑之后,此次特汲取四年多的讲座精华推出第三辑以飨读者。本书适合新闻学和传播学专业学生用作入门读物,同时可作为大众读物,让各界读者了解信息社会的发展动态和前沿思考。
如果您现在还不能断定达个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是否还继续需要朗读的话,那么,请您先问一问自己:我们还需要文字吗?我们还需要说话吗?我们还需要吸纳别人的思想并把它加以传播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请您不要放弃对朗读的学习。朗读的现代文化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项功夫,也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语言艺术。(说它古老,是因为从有文字记载起朗读就已经存在,说它年轻,是因为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借助它来传递信息,说它是一门艺术,是因为好的朗读无不是心录与心录的真切交流,是情感与表感的无限沟通,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接碰撞,是精神对精神的真诚予。)本书的作者来自于号称播音员、主持人摇篮的北京广播学院,本书汇集了那里几十年语言教学的丰富经验与心得体会,将带您领略有声语言表达的精妙境界。
《梁衡文集》由文学、新闻、政治、科学类组成,共计九卷。一、文学类包括散文集两卷,文学创作理论和方法一卷,共计三卷,即:卷一《名山大川》(山水篇);卷二《人杰鬼雄》(人物人生篇);卷三《为文之道》(文学创作理论和方法篇)。二、新闻类即新闻三部曲,共计三卷,即:卷四《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采访篇);卷五《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写作篇);卷六《新闻原理的思考》(新闻宏观管理篇)。三、政治类一卷,即卷七《继承与》(干部修养篇)。四、科学类包括科学史章回小说两卷,即卷八《数理化通俗演义(上)》和卷九《数理化通俗演义(下)》。
《电视编导概论》是关于介绍电视编导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从形象思维到视听思维、寻找和落实采访线索、“预结构”的基本元素、现场调度的构成、距离的选择与运用、有效控制和综合运用等内容。《电视编导概论》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针对传统新闻语言研究解释力不足、语体识别性不强的问题,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分析了报刊新闻评论话语的言语和语言规则,以期确定新闻评论的语体识别特征。作者根据功能语法中的元功能理论,探讨了新闻评论话语中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使用情况及特征指向。着力于语义,并结合语用、语境、意识形态等因素对新闻评论的话语现象作出解释;从共时的角度,比较分析了新闻消息语体和新闻评论语体的形式特征,并对其动因机制作出功能解释。本书的研究,拓宽了新闻语言本体研究的思路和面向;所得结论有助于新闻语言的语体识别,对新闻评论话语的理论实践及学科发展提供了思考和选择的有效平台。
20世纪三十年代,在民族救亡图存、国家生死攸关之时,山西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重要的根据地,也成为这一时期重要的出版重镇。十余年间,山西革命根据地出版事业从无到有,由小及大,在出版规模、出版种类、人才队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山西革命根据地出版史》(作者齐峰、李雪枫)即从图书、报刊、印刷、发行各个方面,以根据地为地域划分,完整呈现那十余年出版事业的发展情况。全书史料翔实,图文并茂,是那一个阶段不可多得的行业断代史。
《中国古代印刷图志》分上、下、附编三部分,后附有大事年表、图版目次、主要参考文献。其主要内容有:中国传统印刷术的演进历程、中国传统印刷术的工艺流程、扬州与中国传统印刷术。
《瞿氏铁琴铜剑楼研究》共十五章,论述瞿氏铁琴铜剑楼在中国藏书史上的地位、铁琴铜剑搂藏书形成的背景,瞿氏五代楼主藏书事迹与读书成果,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藏书精品、文物收藏、交往人物,琴铜剑楼建筑与现状,铁琴铜剑楼研究与大事纪要。《瞿氏铁琴铜剑楼研究》为国内本瞿氏铁琴铜剑楼研究专著和志书。中国清代后期四大藏书楼之一的瞿氏铁琴铜剑楼,是中国古代私家藏书传统的集大成者,又是楼与书保存至新中国成立后的藏书楼。翟氏藏书经瞿绍基,瞿镛,瞿秉渊、瞿秉清,瞿启甲,瞿济苍、瞿旭初、瞿凤起等五代递藏,新中国成立后翟氏献书归公,事迹感人。
《如何撰写和发表SCI期刊论文(第二版)》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例举大量实例,并结合中国学者撰写SCI论文时常发生的错误和作者自己的写作经验,从如何构思到论文完成后如何投稿以及投稿后如何修改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强调要重视SCI论文的题目、摘要、图表和结论。尽管本书力求全面和详尽,然而,由于各SCI期刊都有其具体要求,因此,要确定在递交您的论文之前通读作者指南,按照预投SCI期刊的要求进行正确的格式化。但愿通过和大家分享我对SCI论文写作的理解和经验,大家会少走一些弯路。相信本书对许许多多亟需认识和掌握SCI论文写作的中国学者有较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