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学在新中国茁壮成长》收集了邵益文1984年至2018年在各报刊和书籍上发表过的有关编辑学、出版学的306篇作品。书中所收作品按写作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分四册收录。书中的内容既包括邵益文有关编辑学研究方面的个人看法,又包括他对编辑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探讨,还有他在中国编辑学会历年年会上所做的工作报告。资料详尽,真实可靠,是人们研究编辑学在新中国发展的一份重要参考资料
“十七年”时期出版的长篇小说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图书出版的重要部分。本书以这一时期的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原始版本和相关研究文献,在系统介绍其出版环境与出版概况基础上,对该时期长篇小说的出版、传播和接受情况进行重点分析;从题材类型、情节模式和人物形象出发,阐述其内容情况;从图案设计、色彩设计和版式设计角度探讨其出版形式特点;本书还对这一时期长篇小说的编辑角色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在版本比较阅读基础上阐述了“十七年”时期长篇小说版本的修改情况与修改原因。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与上海出版博物馆(筹)联合举办的同名国际学术会议的成果结集。收入《出版文化的新世界(香港与上海)》的成果,大都出自外的名家之手,围绕“西学东渐与中国出版”、“沪港出版交流”、“图书出版与文化互动”、“出版与语言变迁”方面,从不同侧面观察及思考近代出版业的变化与中西文化交流的关系,勾勒出近代中国“出版文化的新世界”的形成方式与过程。
《笑我贩书续编》作者主持秀州书局,《笑我贩书续编》犹如作者的贩书日记,是他的生活史、事业史,或者是他的心灵史。无处不显示他对家乡的风土和人物的热爱,勇敢的担当起了关注和弘扬嘉兴历史、人文、风情、文献的重任。他网罗嘉兴先贤往辈的嘉言逸事,并予以张扬传播。
本书是对晚清“卫生”书籍的一个初步梳理,源自作者的博士论文;以当前流行的文化史研究方法,从书籍史和阅读史的角度切入,研究晚清生理卫生特别是生殖医学书籍的出版与传播,进而探讨人们生理卫生观念、生殖观念乃至性观念的变化,在新型消费文化、阅读文化的背景中,人们的集体心态如何被打造,又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情况。书中挖掘了大量资料,特别是“卫生”书籍的广告资料,对以前研究中关注不够的晚清“卫生”书籍进行钩沉索引,将实证研究与理论表述较好地结合起来,如结尾一章对消费文化与近代中国泛政治化现象的分析等。同时,作者还发现和使用了大量以前研究者没有注意到的资料,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了不少线索。
本书共10辑,收人物54人,以创办或主持过在外有重大影响的出版机构、在出版理念或某些重要出版领域有独特建树、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专职或兼职出版工作,并且目前已经辞世者为主,包括张元济、舒新城等。每个人物的研究资料,选自近百年来公开出版的数千种图书报刊,按本人著述、亲属回忆、研究著作三类依次排列。宋应离、袁喜生、刘小敏编,河南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 中国编辑学会首批科研立项成果之一,由宋应离、袁喜生、刘小敏历时7年编纂的10卷本大型出版史文献集《20世纪中国著名编辑出版家研究资料汇辑》最近在河南出版社一次性推出。这是三位编者继上世纪末编纂出版8卷本《中国当代出版史料》之后完成的又一重要成果。 全书选收54位20世纪中国杰出出版人物的研究资料600余篇,存目千余篇,计425万字。每个人物的研究资料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