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就是把这些历史上已经上演过,而今天依然在不断播放的镜头聚集起来,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这无疑是十分有趣的,你会觉得今天的日子原来曾在历史中不断重演,自己只是换了一副道具。 有时也会让人发笑,但笑过之后会有启发。 比如,久居东瀛,有朋友来,说起国内事情,于是宽慰他——“大概有难处,不过也许不那样严重。君不见日本丰中小学校刚发生杀小学生的集体事件呢……” 话音未落,南平惨案即已发生! 历史在螺旋上升,说的就是这种人类社会周期性循环的现象。 看这样的书,会让我们的心态更平和,不会以为自己是人中龙凤,所为震天撼地而傲慢无礼,也不会因为觉得自己是Loser,经受着世界从所未有的磨难。
报纸评论员的素质、新闻评论的论点、新闻评论的论据、新闻评论的论证、作者撰写的部分评论、瞩望新手成高手。《同研究生谈新闻评论》荣获第四届吴玉章奖。
本书是清代中后期最为有名的省例之一,是浙江布政使司与浙江按察使司共同编纂的档案文献汇编。此书以“治理浙江的成文规章”为主旨,所收文献以法规章程为主,具体事例为辅。其目的是为了浙江省的官吏从政时查考利用
典型的神话可以在每一天的新闻中找到,新闻不仅涉及信息,而且涉及故事——这些故事抓住了人的根本问题与关切。这部新闻社会学领域中的里程碑式的著作不仅文字老练,而且对社会现象提纲挈领,从新闻故事中提炼出7个神话,对现实极具指导意义。
本书运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对近代中国的“图像新闻”的历史,即以图像来描摹社会“时事”的历史展开了叙述,并对中国近代“新闻图像”文化做出了高度评价。认为近代“新闻图像”与其他文化样态(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清单。进而认为深入而系统地开展“民国图像”文化研究,使它像其他文化形态一样焕发出历史文化的光辉,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担负起的文化历史责任。 全书总共六卷,洋洋285余万字,书中选用有2400多张珍贵的图片资料,全面而细致地对1840-1919年间的中国近代“新闻图像”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并且运用SPSS软件对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本书图文结合、条理清晰、资料翔实、建构完整,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与历史研究价值。
《媒介融合:跨媒体的写作和制作》以大学新闻学中融合理念为基础编写,主要内容包括在融合环境下任务编辑如何工作,如何提高表达能力,如何撰写新闻广播稿,如何为网站写作,如何利用信息图表法来强化报道,甚至包括如何使用数码产品制作和使用图片,如何身兼多职完成综合任务,随后研究了多媒体广告,评价了融合的公共关系所扮演的角色,探讨了从多个视角观察融合问题的方法。每一章都包含了实例和练习。《媒介融合:跨媒体的写作和制作》的作者既精通融合的理论知识也熟悉媒体运用,《媒介融合:跨媒体的写作和制作》适合大学新闻学专业的学生使用,也适合新闻工作者参考。融合是新闻业革命性进化的趋势,正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涌现。受众越来越细分、数字技术迅速发展,跨媒体所有权成为可能等是融合涌现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