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广播电视制度自80多年前在英国问世以来,深受各国政界、学界和公众的关注。与私营商业广播电视相比,公共广播电视具有抵御不良政治和商业势为侵蚀、维护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的制度特点。本书以市场化背景下欧美公共广播电视的危机与变迁为研究命题,揭示了传播制度背后的政治经济思潮和权力影响,探索了公共广播电视与国家、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本书从新文学版本广告入手,从一个侧面介绍那些文学版本,而最亮丽的是那些广告豆出自文学大家之手,文学广告大多很简短,但其特色是提炼出作品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本书沟通新闻学与历史学,扩展视角,重现1905至1921年报界群体活动的史实。在用力搜集各类史料的基础上,关注报界的结社和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维护行业公益等有组织行为,着重探察其包括职业群体自认和国民意识提升两个层面的群体自觉进程,拓展了近代中国新兴社会群体史研究。
该书收集了2015年度媒介素养领域的相关学术研究论文50余篇,该书共分6篇,分别为综述、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媒介素养社会性理论研究、新媒体媒介素养研究、社会人群媒介素养研究。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深入探讨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媒介应具有怎样的素养,应如何更好地适应媒介融合的新趋势。
《现实主义与八十年代中国电影》从美学的角度揭示了八十年代电影在整体上体现出的现实主义美学旨趣,并探讨了八十年代电影中人文精神的形成、表现及其主要内涵,还借助于中国社会的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挖掘八十年代电影中的文化意蕴。
《中国电影业“大地震”:上世纪九十年代电影改革纪事》以记述的方式,对上世纪90年代我国电影业的改革实践进行回顾,反映了一个所谓“外行”对当时电影状况的调查以及对中国电影行业改革发展的思考,其中包含的有关那场“中国电影业大地震”的前前后后、是是非非的史料非常珍贵、不可多得,可以给我国电影业深化改革提供宝贵的借鉴。
《中美体育电影文化观念的比较与嬗变》通过中美电影史上若干风格迥异的经典体育电影文本的深入解读,总结出了具体的绵延在普通百姓的世俗生活、思维方式与行为取向之中的文化价值观。《中美体育电影文化观念的比较与嬗变》的作者是肖沛雄、万文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