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来源于中央电视台电视新闻节目《新闻联播》自1978年1月1日正式创办以来20年所播发的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这2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其间电视新闻逐渐成为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主要渠道。本书在对20年来对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进行编辑梳理之后,配以《新闻联播》20年播发过的历史画面,数量超过260幅;另外还有《新闻联播》台前幕后鲜为人知的新闻故事,包括人们熟知的播音员以及不熟悉的编辑记者。就像《新闻联播》每天准时播出一样,《 20年》以全记录体裁,按照年、月、日顺序,依次重现20年新闻的“电视镜头”……
《明代书坊与小说研究》从出版文化的角度考察小说,尤其是通俗小说作为商品生产、流通的全过程,作者深入探讨了坊刻小说兴盛原因、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稿源、编辑与广告发行、插图、小说体制、小说选本、小说流派、小说评点、小说读者阶层等诸多方面,详细阐述了明代书坊与小说之间的密切联系。肯定了明代书坊与书坊主在小说创作与传播过程中所做的贡献,对其不足也作了必要的说明。
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作者对于当今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创造、文化传播、艺术功能、产业理念及实践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本书是一本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著作,书中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了准确界定,研究分析广播电视艺术的构成要素、功能及其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起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概念范畴及知识体系。
这本《性属媒介与权力再生产--消费社会背景下电视对男性气质的表征研究》(作者吕鹏)从研究性质上看,是建立在电视节目类型学研究基础上的文化研究;从研究方法上看,是在表征理论指导下的符号学研究;从研究的学科上看,是传媒研究与性属研究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从研究的目的上看,其着重探讨的是在符号化消费越来越普遍的消费社会这样的一般语境之中,作为大众传播最重要的媒介之一的电视,是如何通过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编码男性气质,电视观众又是如何解码男性气质,从而共同建构了当代社会男性气质矛盾而又多变的意义。
本书是在对2013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梳理总结的前提下,在建立并完善国际传播研究理论与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进一步提高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能力提出具有针对性与有效性的意见、建议,不仅填补了中国电影在海外传播领域研究的空白,还为应对中国电影产业和中国电影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新挑战,做出身体力行地研究实践与学术思考。
本书内容来源于中央电视台电视新闻节目《新闻联播》自1978年1月1日正式创办以来20年所播发的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这20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其间电视新闻逐渐成为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主要渠道。本书在对20年来对中国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进行编辑梳理之后,配以《新闻联播》20年播发过的历史画面,数量超过260幅;另外还有《新闻联播》台前幕后鲜为人知的新闻故事,包括人们熟知的播音员以及不熟悉的编辑记者。就像《新闻联播》每天准时播出一样,《 20年》以全记录体裁,按照年、月、日顺序,依次重现20年新闻的“电视镜头”……
本书以近代上海唱片业的发展历程为主线,从社会史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唱片与近代上海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对于唱片在近代城市社会生活中发挥的独特作用、广播唱片所拥有的巨大社会影响力、唱片在近代爱国主义运动中的遭际、民国时期唱片审查制度的兴衰等,均有充分描述。此外,本书还首次完整地回顾了近代上海唱片业的发展历程,并对近代中国规模、声誉最为卓著的唱片公司——上海百代公司进行了深入的个案分析。史料新颖、观点别致是本书的特点,读者将会感到耳目一新。
我们的大脑控制着身体,人尽皆知,那么我们的身体又是如何影响思维的呢?Rolf Pfeifer和Josh Bongard两位作者将通过本书向您揭示我们的思想并非独立于身体,而是受到身体的紧密约束和激励。他们认为我们所能具有的种种思想都是基于具身性——我们身体的形态和材质特性。 本书采用易于理解的非技术化语言,通过介绍大量例子以及建立在机器人学、生物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发展成果之上的基本概念,来阐述关于智能的可行理论。书中还介绍了这一理论在普适计算、经济与管理学以及人类记忆的心理学领域中的应用。两位作者描述的具身性智能对我们理解自然智能和人工智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可供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及研究生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作者对于当今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创造、文化传播、艺术功能、产业理念及实践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本书是一本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著作,书中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了准确界定,研究分析广播电视艺术的构成要素、功能及其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起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概念范畴及知识体系。
这部《世界版画史》,从史、论、画诸方面,诠释了版画文化形态的来龙去脉,宛然一部浓缩的版画百科全书。 世界版画史上的每一辉煌的峰点,都是后人前人的起点,先进文化是在文化传统基础上不断演进的结晶。 各个国家各个地域的版画,在不同历史时期均有新的建树,因其时世与基因的不同,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和走向。 多样化的版画形态,为我们提供了观赏和思考的大平台。有了比较和鉴别,更宜于我们审视当下、把握未来。 由日本著名版画家黑崎彰先生和他的高徒张珂、杜松儒合编而成的《世界版画史》,凝聚了编者的渊博学识和艰辛劳动。本书的价值所在,必将在今后中国版画发展历程中日渐显现出来。
本书是1937~1945有关中国电影历史的一部断代史。全书以战争为切入点,从战争与历史进程、战争与文化命运、战争与艺术发展,尤其是战争与电影生存状态等关系的角度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即1937~1945年中国电影发展的全貌。
本书是1937~1945有关中国电影历史的一部断代史。全书以战争为切入点,从战争与历史进程、战争与文化命运、战争与艺术发展,尤其是战争与电影生存状态等关系的角度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即1937~1945年中国电影发展的全貌。
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是作者对于当今广播电视艺术的审美创造、文化传播、艺术功能、产业理念及实践等诸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本书是一本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基本理论著作,书中对广播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进行了准确界定,研究分析广播电视艺术的构成要素、功能及其属性,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建构起关于广播电视艺术学的概念范畴及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