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人际传播:多元视角之下【可开电子发票】
    •   ( 0 条评论 )
    • (美)巴克斯特,(美)布雷思韦行 著,殷晓蓉 等译 /2010-12-01/ 上海译文出版社
    • 这是一本旨在向传播学的学习者和研究者介绍人际传播研究主要理论视角的书。所有的章节都由杰出的传播学研究者为作者,每一章都涵盖了人际传播的不同理论,因此保证了其学术色彩和性。本书将抽象的理论概念与其体的例子结合起来,从而增加了可读性和理解性。两位主要编(作)者对人际传播理论的内容做了综合分析,以1990—2005年的重要文献和学术成果为主,可以说是一次人际传播理论成果的全面展示。本书各部分之间有逻辑递进关系,共同构成一个关于当代人际传播理论的有机整体。它重点反映近15年来人际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但无论是从编者的总结部分,还是各个专题名下的作者自身的论述背景,都能够清楚地看到人际传播理论始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发展,以及其间的演变过程。

    • ¥52.73 ¥283.46 折扣:1.9折
    • 现代中国新闻观念的兴起【放心购买】
    •   ( 0 条评论 )
    • 涂凌波 著 /2016-05-01/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新闻观念是新闻传播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新闻传播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涂凌波编著的《现代中国新闻观念的兴起》尝试用另一种视角“解读”中国新闻观念史,主要回答什么是现代新闻观念、其为何及如何兴起等问题。本书以现代性作为衡量的尺度,重点研究了1815-1926年间中国新闻观念的衍变历程,对现代意义的新闻观念如何在中国演进作出了解读。宏观上,本书描绘了现代中国新闻观念兴起的三个阶段及特征,将其置于社会结构、社会思潮、知识观念变迁的历史脉络中加以审视;微观上,阐述了新闻知识的引入、吸收、转换和传播的过程,分析其如何形塑了新闻观念的具体构成。本书清理现代中国新闻观念兴起过程中的诸问题,对于思考中国新闻业的当下和未来不无裨益。

    • ¥89.11 ¥466.22 折扣:1.9折
    • 新闻话语功能分析【售后无忧】
    •   ( 0 条评论 )
    • 翁玉莲 著 /2016-09-01/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本书针对传统新闻语言研究解释力不足、语体识别性不强的问题,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分析了报刊新闻评论话语的言语和语言规则,以期确定新闻评论的语体识别特征。作者根据功能语法中的元功能理论,探讨了新闻评论话语中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使用情况及特征指向。着力于语义,并结合语用、语境、意识形态等因素对新闻评论的话语现象作出解释;从共时的角度,比较分析了新闻消息语体和新闻评论语体的形式特征,并对其动因机制作出功能解释。本书的研究,拓宽了新闻语言本体研究的思路和面向;所得结论有助于新闻语言的语体识别,对新闻评论话语的理论实践及学科发展提供了思考和选择的有效平台。

    • ¥55 ¥288 折扣:1.9折
    • 大众传播距离论-一种心理学视角【放心购买】
    •   ( 0 条评论 )
    • 张景云 著 /2009-07-01/ 新华出版社
    • 心理距离是大众传播中的一个情境要素,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心理距离,是形成和谐的传播关系、实现理想传播效果的条件。该书从文艺美学和经典传播理论人手,对大众传播心理距离进行探源性梳理,初步建立了其框架体系。该书剖析了报纸、电视、广播、因特网等不同媒体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并从媒介特性、信息内容和传播方式角度,提出并论证了“适度心理距离”的观点。运用这一原理,笔者重点对“南京零距离”现象、“黄健翔解说门”事件和“于丹现象”进行了个案研究,以验证该理论的可操作性,并为传播实践提供借鉴。

    • ¥53.57 ¥285.14 折扣:1.9折
    • 媒介批评 第三辑【放心购买】
    •   ( 0 条评论 )
    • 蒋原伦,张柠 主编 /2008-04-0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刘丽君的文章解析了宜家在营造“家”的幻术方面的韬略,从场景和道具等方面着手,将“宜家家居善解人意地把习惯化的日常生活拐进艺术化的画框中,它自身即为场景,又把人们框入场景”的情形细细道来,似在模拟宜家商场引人入胜的效果。薛征的《宜家,或游荡中的叙事美学》,则将宜家作为一个兼具空间和时间性质的文本来阅读,引导人们在意象、线索、折叠等等迂回进行;叶晓倩的《行走宜家》从物体系的视角来读解,走的是鲍德里亚当年的革命路线。《积木、床笫与家庭》等三篇文章对宜家所作的精神分析,针对当代都市人的欲望、情感和心理状态,描述了居室空间和现代家具的精神表征功能,或可说宜家就是当代都市文化的重要表征和切入之媒介。除专题外,本期还对星座文化、健身房、购物和淘宝网等当下文化现象作了评论,由于当代社会文化

    • ¥53.57 ¥285.14 折扣:1.9折
    • 媒介认识论【售后无忧】
    •   ( 0 条评论 )
    • 胡潇 著 /2012-02-01/ 人民出版社
    • 全书以人类社会交流媒介之发生和演变的历史为基本线索,从语言、文字到当今的电子媒介,对其历史文化特征和上下演替逻辑,逐一进行了认识论的分析和诠释,从认识论的视角揭示媒介发生、演变的社会文化机制,彰显媒介发展史以其各具体媒介形态之技术方式的思想底蕴和能指、所指的认知和表达逻辑,深化对媒介现象的哲学研究。在此基础上,更将认识论的研究推深至人的思维——言语——理解层次,在思想意识的无声内部操作和有形外部言说、主体个人独立思考和社会共体言说、交流、理解的双重结合上,创造性地进行认识论的媒介研究。笔者力求将媒介哲学的研究拓出一个新的视野,首先是媒介的认识论研究,具体展示了媒介哲学的基本范式;同时又是认识论的媒介分析,具体陈述了认识活动的媒介依托、规制和机理,展开认知研究的媒介论。

    • ¥52.18 ¥282.36 折扣:1.8折
    • 话语权的文化学研究 陈开举 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正版保证】
    •   ( 0 条评论 )
    • 陈开举 著 /2012-10-01/ 中山大学出版社
    • 陈开举编著的《话语权的文化学研究》内容介绍: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的大发展,人们常常在各种正规与非正规场合听到“要谋求某某方面的话语权”的说法。实际上,“话语权”是个重要的文化学概念。笔者自2002年师从毛思慧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以来,近十年中一直致力于与话语权相关的文化研究工作,现结集出版与话语权相关的十九篇论文,形成专著《话语权的文化学研究》。话语权是指人们用话语这一人类最根本、的途径实现自身各种重要权益的权力。人们通过有效的自我表述,影响与己相关事项之进程、决策、做法等。随着社会越来越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话语权成了人们各种重要权益的关键诉求途径。

    • ¥56 ¥321.37 折扣:1.7折
    • 正版图书 播撒书香 上海人民出版社 9787208162730
    •   ( 0 条评论 )
    • 徐炯 /2020-01-01/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播撒书香:2019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综览》记载2019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媒体报道、综述,实况记录书展的精彩,总结成功经验与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推动上海书展继续成为打响“上海文化”的品牌而努力,推动上海书展进一步成为城市阅读和全民阅读的风景线。

    • ¥51.3 ¥434.12 折扣:1.2折
    • 正版书籍 社交媒体在农技推广中的应用路径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吴志远 著 /2021-1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基于对湖北12个县200多个乡镇近1000名农技员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社交媒体在农业技术推广中使用的关键问题,共同勾勒出社交媒体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应用路径,得出以下结论:社交媒体确实已成为农技工作的新利器;社交媒体的使用诱发了农技员“再创新”行为;社交媒体发挥作用并非因为它有助于农技员个体对知识的掌握,而是因为它的出现加速了农技交流虚拟社区的形成;社交媒体的使用,不仅简单提高了特定农业技术推广的效率,而且正在颠覆农业技术推广的传统模式。

    • ¥70.56 ¥380.47 折扣:1.9折
    • 传媒与文化:文化视角下的传媒研究【正版书籍】
    •   ( 0 条评论 )
    • 蒋晓丽,石磊 著 /2008-06-01/ 华夏出版社
    • 本书将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理论资源融为一体,厘清了当今传媒化生存之下的传媒与文化共生共盟的关系,并对当今文化的传媒化特性及传媒文化呈现出的权力化、技术化、娱乐化、市场化、商业化、全球化作了深刻的论证。该书对传媒文化的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填补了中国当下文化及传媒研究的空白,是从事文化传媒业研究和教学的之书,对文化产业和传媒产业的广大从业者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本书在章和第二章,重点阐述了“传媒文化”概念的提出、内涵和外延。章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传媒化生存”的概念,用以阐述大众传播媒介对于我们今天生活方式的重大意义。第二章对传媒文化进行了辨析。广义的传媒文化是基于一切传媒的文化,这里的传媒是泛传媒的概念。第三章阐述传媒文化研究的主要理论和流派,这些理论事实上也是研究传媒文化的方法和视

    • ¥88.84 ¥465.68 折扣:1.9折
    • 正版书籍 媒介话语与社会变迁 张宏莹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2022-02-01/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本书将依托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和新闻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新闻理论来建构分析框架,论述制度因素无所不在的解释性权力。研究打破制度与文化的界限,用制度透视新闻,将制度和组织视为同一结构,以制度的环境影响因素及其历史变迁为基础,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研究媒介制度的权力结构、权力分配及其对国际话语的社会建构能力的影响。制度为人类提供了相互影响的框架。并依托该框架建构了社会的互动关系。新闻媒体因其部分自主于外部制度环境压力而被制度主义学者概念化为一种社会制度,它呈现出的内部同质性也使它拥有与其他社会制度抗衡的权力。作为社会制度系统中的一部分,媒介制度框架既是一国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文化制度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具有自身独立性的半自主式社会制度。制度层面的变化通过跨国比较研究最为清晰可见,考察新闻的

    • ¥60.14 ¥353.76 折扣:1.7折
    • 传播符号论李彬清华大学出版社(正版旧书)9787302284833
    •   ( 0 条评论 )
    • 李彬 /2012-05-01/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李彬所著的《传播符号论》一共六章,犹如交响曲的四个乐章:乐章是“导论”;第二乐章包括“语言与符号”和“结构与符号”,涉及前述三个层面的符号构成问题;第三乐章是“符号与意义”,论述符号的意义问题;第四乐章包括“文本与诠释”和“话语与权力”,围绕符号的解释而展开。

    • ¥67 ¥1012.86 折扣:0.7折
    • 传媒文化史【可开电子发票】
    •   ( 0 条评论 )
    • 李军 /2012-07-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为一部媒介传播史论,《传媒文化史(一部大众话语表达的变奏曲)》关注媒介技术变革如何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话语表达方式,生动展示语言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大众传播和网络传播的发展轨迹、文化路标和历史意蕴,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勾勒出一条媒介演进与大众话语表达的关系曲线,多方位呈现普通大众争取传播主体地位的不懈努力,书写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大众的传播”史。《传媒文化史(一部大众话语表达的变奏曲)》的作者是李军。

    • ¥50.91 ¥279.82 折扣:1.8折
    • 图像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理论诠释【可开电子发票】
    •   ( 0 条评论 )
    • 孟建,(德)Stefan Friedrich 主编 /2005-10-01/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可见,还是不可见?这已成为当代视觉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形形色色可见的图像背后隐藏着的是种种不可见的文化、思想和意义,尤其是在当今的图像时代,视觉文化的传播已经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它进行全面的理论研究也成为必然要求。本书集纳了中国首届视觉文化传播国际研讨会的研究精华,围绕“化:可见的与不可见的”这一主题,对相关领域进行拓展、延伸和细化,以视觉文化理论的现状与发展、视觉文化视野中的社会变动、视觉文化传播的表象与现实、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视觉文化传播中的化与本土化等命题作为学术焦点,从理论建构、视听阅读、视界扩展、影像个案等多个层面对视觉文化传播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展示了视觉文化传播领域的发展动态。全书既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颇具现实意义,图文并

    • ¥67.25 ¥422.5 折扣:1.6折
    • 新媒体与文化转型【达额立减】
    •   ( 0 条评论 )
    • 孙绍谊,郑涵 /2013-07-01/ 上海三联书店
    • 《新媒体与文化转型》译介均选自2006年以后发表在美英主流学术刊物上的文章。选刊以重点体现新媒体、新技术和文化变迁为标准,因此将关注的焦点摆在了《新媒体与社会》、《游戏和文化》、《电视与新媒体》和《游戏研究》等晚近创刊的杂志,但也包括了《媒体、文化与社会》等有历史的学刊;选文则以新媒体的社会科学考察(包括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等)和新媒体的人文艺术考察(包括影视、文学、哲学、艺术史等)两大类为标准,适当倾向前者,以体现本丛书酝酿之初所确立的政策、机构和制度旨向。《新媒体与文化转型》全书共分五编,除编主要关注新媒体的抽象思考和元理论建构、第四编偏重从人文艺术角度考察电影与包括游戏在内的各种新媒体的跨界整合外,其余三编均或多或少地涉及了数字媒体环境下制度、决策、规制的权力重构以及由新

    • ¥83.84 ¥455.68 折扣:1.8折
    • 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传播策略【正版书籍】
    •   ( 0 条评论 )
    • 段鹏 著 /2007-04-01/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一部探讨当前形势下我国政府应该如何调整对外传播战略,树立良好国家形象的理论著作。全书深入、细致、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对外传播和国家形象建构的现状,归纳出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总结其成因,提出了较具针对性的传播策略。在研究方法上,作者采用了内容分析,对比研究,深度访谈,动态分析等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家形象建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

    • ¥71.09 ¥430.18 折扣:1.7折
    • 新闻道德论【达额立减】
    •   ( 0 条评论 )
    • 杨保军 /2010-05-01/ 中国人民出版社
    • 这本《新闻道德论》是关于新闻道德的哲学,它和新闻伦理学是一回事。由于整本书主要是围绕新闻道德根据、新闻道德观念、新闻道德规范、新闻道德品性、新闻道德评价以及实践中的道德选择等问题展开的,因而称为《新闻道德论》直截了当。另外,《新闻道德论》这一书名与我先期出版的系列著作,《新闻本体论》、《新闻事实论》、《新闻价值论》、《新闻真实论》、《新闻精神论》、《新闻活动论》等形式上一致,看起来也比较整齐。首先说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想告诉读者我没有在“伦理”与“道德”这两个概念之间做过多的清理和纠缠,当然在相关论述中会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一些必要的区别和说明。在哲学层面上,伦理学就是道德哲学或者道德学,新闻伦理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新闻活动中的道德关系问题、道德规范问题和活动者的道德品性问题。这

    • ¥86.1 ¥460.2 折扣:1.9折
    • 数字麦克卢汉:信息化新千纪指南 Paul Levinson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版】
    •   ( 0 条评论 )
    • Paul Levinson /2014-07-01/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麦克卢汉是信息社会的“先驱”和“先知”,电子时代的代言人。在网络时代的今天,他的预言已然成为现实,他的洞见更加富有启迪意义。全新的一代人正在密切关注与研究其著作,以便了解这个急剧变化的互联网时代。作为一本三合一的力作,本书既是麦克卢汉评传,又是一部数字科技的专著,堪称让网民“扫盲”和提高的新媒体指南,痛快淋漓,论说清晰,内容丰瞻,引人入胜,鼓励千百万网民去认识时代,自己。

    • ¥55 ¥371 折扣:1.5折
    • 正版书籍 中国广播收听年鉴[ 2012]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 0 条评论 )
    • 陈若愚 主编 /2013-02-01/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为更好地服务于业界,尽可能地满足各方面对收听率数据的需要,作为我国视听率调查行业的者,CSM媒介研究自2005年起,每年编写出版一部《中国广播收听年鉴》。《中国广播收听年鉴(2012)》是CSM媒介研究编写出版的第八部广播收听年鉴。 《中国广播收听年鉴(2012)》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部分:综述。主要从收听环境、听众特征、听众收听行为、频率竞争格局、节目竞争格局以及广播广告投放与竞争格局等方面对2011年中国广播收听市场进行了全景式描述与分析。第二部分:专题研究。本部分除了对2011年新闻综合、交通、音乐、文艺、都市生活几个主要频率的收听状况进行分析之外,还包括广播体育节目收听特点分析、辽宁与江苏广播收听市场比较分析、女性听众广播收听特征浅析、高学历听众广播收听特征及其媒体价值、收听峰值背后的成因探讨、城市受

    • ¥65.66 ¥386.24 折扣:1.7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