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语言文字研究史》以一千多年来的藏文文献为研究对象,以历代藏族学者关于语言学及语音学的普遍性解释为线索,以书面规范语言为主要指向的传统文法学理论为主,较为全面地梳理和探讨了藏传语言学的历时研究。作者认为,从语言学科的研究轨迹看,藏传语言学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传统,有适合自己语言实用规则的学科理论和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和理论以本土学者的探索和研究为主线,继承和发展了对古印度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据此,作者完玛冷智、多杰东智、周毛草把藏族语言文字研究史分为古代和现代两个阶段。可以说,《藏语言文字研究史》是有关藏语言文字研究史的综合论著,填补了藏语言文字研究史的学术空白。
本书多方追溯汉字演化的轨迹,并与腓尼基字母、苏美尔线形文等古文字作比较,从全新角度探索汉字起源问题。作者指出中国历来的“书同文”政策使语、文分离,文字不随语言而变化,而且汉字结合书、画艺术与文学上的形文、形声的高度美,造成汉字这一枝大树卓然兀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文字、文学、书法艺术的连锁关系构成汉文化的特色。作者还揭示了汉字未形成初期陶器上的大量线形符号反映了古代闪族人使用字母并尝试采择陶上符号以代替借用契形文的雏型字母之特殊观象,从而提出了字母出自古陶文的“字母学假说”。作者更指出不使用字母是中国古代就做出的明智选择。本书不向香港、澳门及国外地区发行。 作为“业精六学,水备九能”的国际汉学界公认的大师,饶宗颐先生被论者称为“无愧于当今汉学界导引先路的学者”之荣冕。因其博古
本书对南宋以来大量的日语、琉球语与汉语的对照性语音记录文献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对汉语官话音系、日语语音史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同时又为中日关系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书是关于研究“日汉琉汉对音与明清官话音”的专著,书中对南宋以来大量的日语、琉球语与汉语的对照性语音记录文献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对汉语官话音系、日语语音史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同时又为中日关系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本书以楚文字为研究对象,认为楚文字因书写习惯等原因存在讹书。将讹书分为错字和别字两类,阐述了其与讹变、讹混之间的关系,并对讹书的研究现状及方法等进行了探讨。认为文字的类化、同形、变形音化、文字糅合等现象均与讹书有密切的关系,并举例进行了说明。同时将讹书的类型分为有规律讹书和无规律讹书两种,认为掌握一定的讹书规律对考释文字具有重要的啓发作用。同时,举出楚简常见的15组形近易讹字为证,论述了楚文字的讹书及讹书所处的阶段,并对相关字进行了考释。同时利用讹书校读古籍。对楚文字常见的讹书列表,以方便读者查看。
如今要探讨经验的问题首先必须承认我们再也无法得到它。任何想在恢复传统经验的人都将面临自相矛盾的境地。幼年恰恰是颠倒的引擎,将纯粹的前巴别塔时代的语言转化为人类话语,把自然转化为历史。
《中国训诂学史民国沪上初版书》,本书主要介绍了有关中国训沽学史方面的文学问题探讨等内容
人的精神,人的社会,整个人类世界,浸泡在一种很少有人感觉到其存在,却无一刻能摆脱的东西里,这种东西叫符号。
这本女书研究专著是笔者十年来女书研究的一个小结,论点新颖,论据充分,材料丰富。内容包括女书给世人留下的一系列难解之谜,女书文字的特点,女书与平地瑶的关系,女书与当地民俗的关系,女书书法的流派和审美价值,女书文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港台和国外学者对女书的研究,女书的抢救和保护等。附有国家博物馆保存的民国时期女书原件《摇(瑶)文歇》、女书文化研究资料目录索引、中国女书文化抢救工程以及众多名家的女书书法作品。
本书以历史语言学、方言学和社会语言学为基础来探讨语言变化的普遍原则。讨论的内容主要涉及制约语言结构发展变化的内部因素,如语言变化机制、变化所受的限制、以及这些变化在语言大系统中的运作方式。作者用崭新的视角和现代化的手段来讨论和研究上述问题,这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本书的内容涉及历史语言学、方言学、社会语言学、声学语音学、认知语言学等,在上述研究中本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进行中的变化”的研究是当代语言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而这一研究的创始人就是威廉·拉波夫。该书中他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语言学关于语言变化的成果。其中,既有对前人成果的理论性综述和批判,也有对他自己几十年实证研究的概括和总结。该书特别引人入胜的部分自然是作者对一项项“进行中的变化”的调查和分析:席卷北美大陆的英语元音大换
本书以日本人为研究对象,探讨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特点与规律。既有细致的微观分析,又有开阔的宏观论述;既有充分的事实描写,又有精当的综合概括;既是几十年教学经验之集成升华,又是学术上的有益探索;既是对日本人汉语学习的历史总结,又对对外汉语教学具有现时指导意义。
该书为了描写古汉字结构变化的情况,不是用举例方式,而是针对《汉语古文字字形表》《甲骨文字典》《甲骨文字诂林》《古文字诂林》及《说文解字》所收录的甲骨文、金文与秦篆进行全面的测查和分析。尽管书中用来比较的有效字形只有一千多个,但这是从所有材料中经过分析筛选得出的。筛选的标准主要是字形的本用职能相当,就是说,只有构意明确并且是记录同一语词的不同时代的字形才能用来比较。作者要选出这样可以用来比较的字,首先必须面对材料范围内所有的字。那些被排除掉的字形也是花费了作者许多心血的,可以说排除和舍弃本身就是研究的成果。这一点通常不太为人注意,所以我要特别强调一下。
叶姆斯列夫是语符学的主要创始人。20世纪40年代,对叶姆斯列夫而言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时代。当时,叶姆斯列夫正走向学术辉煌,完成了许多重要论著的撰写工作,其中包括《语言理论纲要》、《语言导论》和《语言理论绪论》。本书是叶姆斯列夫语符学文集,本文集中将《语言导论》选排在《语言理论绪论》之前。从这两部专著中我们可以看到,语符学追求的不是具体语言的亲缘关系,也不是具体语言的结构,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语言结构;在语符学中,这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语言结构是一种关系结构。另外,叶姆斯列夫严谨的科学论证,孜孜不倦的科学追求和努力,值得后来者的我们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