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收录中国文学学科词目一万八千余条。分作家、流派社团、作品、名词术语、研究著作、报纸、刊物、文学人物等大类。全书词目分十二个单元,按时代依次编为: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宋辽金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及近代文学,现代文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文学理论批评,文学史通论 总集及其他。每一单元内的词目以类相从。每类词目一般按时间先后编排,年代无从查考或界限不明的置同类之末,以见其文学发展脉络。书后附有 中国文学大事记 本辞典主要征引参考书目 。自 1997 年出版以来,屡次修订,以符合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发展的实际情况。
《语文:表现与存在》四卷本,是一部系统而深入总结中国百年语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吸纳欧美存在哲学和语言学心理学新成果加以融贯并推陈出新,涵盖面广、体大思精的语文学理论著作。 作者认为,语言教育要唤醒学生固有的言语生命意识和言语潜能,使之得以良好的养护和培植,使他们的言语才能得到积极主动的发挥和张扬,从中感受成功与失败、满足与自尊,并成为言语上自我实现的人。
本书是对先秦时代的玺印、陶文、货币和石玉(石刻、盟书、玉和玉铭等)这四种古文字材料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全方位整理,按照《说文》体例,进行文字编编撰,将古文字字形汇集于相应字头之下,标明每一字形的具体出处、所在辞例、时代以及国别,汇集了原始材料及研究成果并与古文字字形及其释文关联,是一部依据古文字资料的内在规律编纂的大型古文字工具书。本书首次将先秦玺印、陶文、货币、石玉四种古文字材料纳入统一的整理框架,为学术界提供详实、可靠并且综合性成体系的材料,对传世文献的整理、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学科的研究有所助益。
《古佚三书》全为忘佚之书,忘佚时间短的一千年,长的三千年。该书四本为:古佚三书之一,《上元本玉篇》,唐 孙强增订,宋末元初忘佚。 近年来,人们但闻其名,未见其书,一些评述说多属臆测之词。现从辽、金文文献发现并辑校成书,这对词典、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由杨正业,冯舒冉,魏现军辑校。 古佚三书之二:《韵》辽 佚名撰。词典学界,语言学界从未听说过《韵》这样一本书。现在依然有人持怀疑态度而提不出证据。此书记万条语言材料,辽人、宋人、金人、明人都叫《韵》,这根本无需辩驳。本书由杨正业,杨涛辑校。 古佚三书之三:《小学钩沉三篇》,清人有《小学钩沉》和《小学钩沉续编》。此《三编》辑录的全部是唐代以前的新材料。杨正业,杨涛辑校。 古佚三书附:《大广益会玉篇》,宋 陈彭年等
20世纪50年代,第一代认知科学产生于先验哲学世界观。1975年,莱考夫提出心智的亲身性,开始创立与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一致的认知语言学,由此形成基于实证立场的第二代认知科学。? 本书根据人类的范畴化以及认知模式研究,阐述了新的“经验主义”。第一册“超yue机器的心智”,包括范畴与认知模式、哲学的启示两大部分;第二册“实例研究”论证了采用经验主义方法可以做些什么。基于多学科成果,作者对古希腊以来流行于西方的思维和理性的经典观念,即“客观主义”展开批判,对心智和语言哲学中的关键问题加以述评,展示了认知科学的跨学科研究范式。? 作为认知科学领域的一座里程碑,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进一步观察心智和语言奥秘的窗口……? ?
《吐鲁番出土文书字形全谱》系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由我国著名文献学者、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显成教授带领团队历时十年完成。 本字形谱对吐鲁番文书文字字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字头以《说文》为序,每一个字头下有字频、字形、辞例和出处。收字材料全面,入编材料囊括了现已公布的所有大宗吐鲁番出土文书。项目正文共收字头近3000个,另还将未入编的模糊字残损字100多个附于正文后。通过认真查核文书照片(图版),做出释文,全面反映了吐鲁番出土文书文字的面貌。收字形体清晰保真,项目以形体完整、特征鲜明、笔画清晰为原则,严格按照原书图版取样,经计算机处理,尽量保持文字原形原貌。同一字头下凡构形有差异者,则尽量录入。所列的每一个代表字形,均是运用现代电
本书是一部编著,其中有一部分是我们写的,但大部分是从全国各地学者们的文章中选编出来的。 本书共分两个部分:上编与下编。 上编有:1.历史比较语言学;2.语言类型学;3.对比语言学;4·跨文化交际学;5.语言国情学;6.中国文化语言学;7.日本文化语言与汉日对比语言学。 下编有:1.对比语言学研究概述;2.中国对比语音一音位学;3·对比语义学;4.对比构词法;5.对比词汇学;6.对比词源学;7-对比语法学;8.修辞对比;9.文体对比;10.文化翻译学;11.非语言交际;12.对比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本书所涉及的领域不是我们的专业,学习起来很费力。但是,好在全国有那么多的专家,写出了那么多的好文章,我们只挑选了部分文章,以说明问题。
书法,中华民族的古典艺术,一种关于文字布局的艺术形式:既要遵守书写的普遍章法(规则),还要融入个人化的自由风格,因此书法流派众多。没有规则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书法蕴含着如何平衡自由与秩序的中国传统智慧。《中国的文字》一书覆盖我国13种涉及文字书写艺术的非遗项目,包括“维吾尔文书法”“哈萨克文书法”“蒙古文书法”“满语文”“满文、锡伯文书法”“藏文书法”“傣绷文”“水书习俗”“东巴文”“彝文书法”“女书习俗”“仓颉造字传说”“王羲之传说”等,收录了10余位重量、省级传承人或非遗学者的口述文献,讲述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的审美价值、应用价值和历史价值。
金文即我国古代青铜器物上铸刻的铭文,俗称种鼎文,书体多为大篆,是中国最古老的书法艺术。《金文集联》将代表周朝早,中,晚不同时期艺术特点的《周散氏盘》、《周颂鼎》、《周毛公鼎》、《周散氏盘》等十二种金文杰作,按原拓片分别集字为四言至十二言的对联七百余副,所集对联均为名人撰句,不仅内容丰富,且对伏工整,寓意深刻,集书法艺术与楹联艺术于一体。为方便读者,书中各副对联均附有楷书旁注,既保留了原篆文的艺术神韵,又利于读者临摹,鉴赏。
作者沙加尔对上古汉语确定了更多的加缀方式并研究其功能,把目前所理解的上古汉语词缀形态跟词族综合成一致的上古音构拟体系,并用一系列词源的研究来阐明这一观点。
语言传播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口耳相传,而文字传播则跨越了时间和地域,纵使时过境迁、相隔千里,文字依旧是人类交流的桥梁。除了发明印刷术之外,中国的绘画、篆刻、经书、雕刻也处处可见文字的传播。《文字的传播》一书详述文字传播相关的14余项非遗项目,包括“贝叶经制作技艺”“金石篆刻”“金陵刻经印刷技艺”“木活字印刷技艺”“衡水法帖雕版拓印技艺”“古籍修复技艺”“上海鲁庵印泥”“楹联习俗”“华县填字谜接龙游戏”“吴山铁字”“龙凤呈祥福字彩绘及雕版”“汉字印刷字体书写技艺”“古琴艺术”“惜字塔”等,收录了10余位重量、省级传承人或非遗学者的口述文献,展现了印刷、游戏、彩绘、雕塑、建筑等多样化的文字传播形式和载体。
《古籀汇编(套装共2册)》编成于一九三四年,《古籀汇编(套装共2册)》汇集了作者所能搜集到的商代甲骨文、商周钟鼎金文、石鼓文、秦汉青铜器吉金文字,以及古玺印、古陶、古币、古兵器铭文等各种古代文字遗存,裁贴各书,按照各位文字学家的释读纂成一编,按照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原则,不加增损,更不附臆说。其分别部居,悉依许慎穴说文解字移;各家解释不同者,均照原释次列,概不删改;图象文字与形声不可识者,考释未确,别为附录;依《说文解字》分为十四卷,篇首编检字一篇,以楷书笔画多寡区分,以便检录。全书依穴说文移提行之字共二千四百四十五字,《说文》重文为七百零二字,古籀重文为二万二千七百七十二字,《说文》所无提行之字为五百九十字,《说文》所无古籀重文为一千二百五十二字,数量堪称甚伙,不仅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