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辞典继承前人译学研究的成果,介绍译学新现象、新领域和新理论,并对译学研究的趋势和方向作积极的探讨。全书分分类词目、译论百部、译学百论主要板块,收录词目1900余条。分类词目分27个大类,涵盖翻译概念、翻译技巧、翻译理论、翻译史等领域,涉及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并汲取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相关学科的成果,充分体现“翻译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这一特点。译论百部简明扼要介绍外重要的译学著作。译学百论总结外重要翻译理论家的主要翻译思想。录含《中国翻译要事年表》、《我国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分类书目》、《外翻译组织与期刊名录》等内容。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有关翻译历史的专著,伤叙述了自我朝到“五四”时期为止的翻译活动。全书旁征博引,史料翔实,论证严谨,重点阐述了我国历史上的三次翻译高潮。由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本书所论之“翻译”不限于外文化交流中的翻译,而且还包括汉语与各种少数民族语言之间的互译。从学科建设来说,本书堪称翻译史研究领域中一部奠基性著作,具有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书以中国特大城市为例,通过采取“城市区街道社区小区受访者”多阶段分层抽样与抽样相结合的实证调查研究方法,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五大城市共选取调查样本1250个,同时充分结合外已有的城市社区冲突治理理论与实践经验,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及混合研究方法等对社会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治理进行化的研究。
黄忠廉、方梦之、李亚舒等编写的这本《应用翻译学》系原创性理论著作,从立说、专论和交叉论三个方面构建应用翻译学。部分为总论,从宏观上为应用翻译学立论,包括创建论、来源论、现状论、体系论;第二部分为分论,从微观上探讨应用翻译学的基本内容,建立其理论架构;第三部分为关系论,探讨翻译学与相关学科交叉而成的关系学科,其他学科在翻译(学)中的应用及翻译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应用翻译学》可用作外语院系和翻译院系的教材,更可供翻译研习者参考。
明清两代中央政府设有联络、接待外国及中国少数民族往来信使的专门机构,这一机构出于日常翻译参考和培养生员的需要,编写过一批汉语和外国语或少数民族语对译的辞典,后世统称为“华夷译语”。成书于乾隆十五年的《西番译语》为其中之一。它展示了近300年前四川省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面貌,提供了数百则常用词语,是藏缅语族历史、文化、语言研究一份珍贵的参考资料。
本书辑录了作者近年来在《复旦学报》、《学术月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主要研究成果,集中于“西书中译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这一主题。全书分译史通述、译局专论、译家译著、译名术语、译史问题等五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