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谙熟欧洲文明而服膺儒家传统文化的立化怪杰学贯中西的学者,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大师经典文库:中国人的精神》为辜鸿铭向西方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在中国人对外传播民族文化的历程写下了独特而醒目的一笔。
“列国汉学史书系”作为一个文化工程,其撰写的难度非一般学术著作所能比拟。严绍□教授谈到siniligy的研究者的学识素养时提出四个“必须”:①必须具有本国的文化素养(尤其是相关的历史、哲学素养);②必须具有特定对象国的文化素养(同样包括历史、哲学素养);③必须具有关于文化史学的基本学理素养(特别是关于“文化本体”理论的修养);④必须具有两种以上语文的素养(很好的中文素养和对象国的语文素养)。这几点确实都是汉学研究者必须具备的文化和语文素养,否则很难进入汉学研究的学术境界。
本书收集整理了大量存在于书籍、报刊、媒体、网络、词典以及学生习作中的中式英语,加以详尽的分析说明,并提出了修改建议,旨在帮助读者克服中式英语,掌握准确英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编者还大量引用原著和原文词典的例句,通过学习原著来克服中式英语是编写者一以贯之的宗旨,读者的视野将由此得到拓展:原来英语可以这样学。 编排体例 1.本书以句子为单位,以汉语句子中的关键词为词条条目。条目用黑体按汉语拼音顺序排列。 2.〔查阅辞典〕针对该关键词和其他的相关词语,查阅我们最常用的汉英词典,用以指导我们着手翻译。 3.〔中式英语〕是学生误译或出版物上不完善,甚至不妥当的译文。
读过《红楼梦》的人大概都同意这个意见,甚至连读过《红楼梦》的外国人也持同样的看法。斯洛伐克翻译家玛丽纳.恰尔诺古尔斯卡就说,因为它是一部天才的小说、散文和诗的交响曲,它是一部集所有重要的中国文化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它是一部蕴涵重要的人生哲理和世界观的小说--而这样大师级的文学作品在世界上任何别的地方均不存在。《红楼梦》的翻译研究虽属个案研究,但在对两种语言、两种文学和文化的对比研究中可以汲取丰富的灵感和资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梳理总结,可以使我们的翻译研究建立在语言、文学和文化对比研究的坚实的基础之上,在对比语言学、对比文化学、文艺美学和翻译诗学等方面有所发现,为翻译学的建设和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