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共十七章,从温州话的概述、语音系统、特点、语流音变、文白异读、异音字、同音字汇、词汇、语缀、方言特征词以及中古音与温州话的传承、温州话的探索和传承、温州话散讲、用温州话吟诵唐诗宋词、温州地名解读等方面,全方位解读温州话,系统地阐述温州话的起源、形成特色以及传承意义,是温州方言研究领域的力作。温州方言是中国方言中独特的奇葩,与中原古汉语一脉相承,现今的温州话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特征和读音,被学术界称为 古汉语的活化石 ,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各方面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极具地域性,极具研究价值。本书作者沈克成先生多年来致力于温州话的研究,出版有多部温州话研究专著。本书在《温州话》与《温州话(增补本)基础上进行修改与增补,作者细细打磨,精益求精,进一步凸显了本书的学术价值。
发周长楫、王建设、陈荣翰编写的《闽南方言大词 典(修订本)》是 十一五 国家重点图书, 十一五 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经过多年、大量田野调 查,收录闽南方言特有词汇1.6万多条,注厦门、泉 州、漳州三地读音。注音准确,释义详明,例句规范 ,辨别三地异同,考证部分词语来源。《闽南方言大 词典(修订本)》收录普通话闽南方言对音调2万条, 注厦门、泉州、漳州三地读音综述厦门、泉州、漳州 三地和台湾闽南方言概况附录厦门、泉州、漳州各县 市和台湾省闽南方言特征词附录百家姓、中国省市名 称、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难字等闽南话读音表配有 多种检索方法,近4万条闽南方言特有词、闽南方言 对音词读音光盘以语言事实,明证闽台同源、同缘、 同语。
余姚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境内的河姆渡文化代表着长江流域的远古文明。余姚秦时置县(一说汉置),宋时被称为 东南*名邑 ,明时被誉为 文献名邦 。余姚方言是余姚悠久深厚地方文化的基本载体、表现形式和直接标志,是吴方言的一个古老源头,是汉语和汉文化的组成部分。而词汇在语言中处于中心地位,因为语音是以词音的形式而存在,语法是词的形态变化及其构句规则。所以专门调查、收集、比较、考证词汇当是研究余姚方言的一个基础工程。本书作者在吸取诸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调查和文献考据,编撰本词汇专集,以供广大读者学习使用。
此书经过作者精心研究,收录了在潮汕地区传唱至今的方言歌谣,是一本蕴含潮汕传统文化特色的书籍。全书分为“爱情之歌”、“时政之歌”、“生活之歌”、“过番之歌”、“仪式之歌”、“诙谐之歌”、“儿童之歌”和“风物之歌”等8个部分,收歌谣过千首。 此前的潮汕方言歌谣版本,由于出版年代比早,搜集的数量有限,基本上没有注解。此《全本潮汕方言歌谣评注》与以前各种版本比较起来,更显其歌谣齐全、评注专业和题材、方言统一的特点,是一本极具学术研究价值、推广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潮汕文化特色书籍。
《广州话正音字典 广州话普通话读音对照(修订版)》 广州话的正确读音是怎样的?一直以来地方方言界有不同的说法。为了规范广州话的正确读音,广东省地方方言界的专家联合起来,共同制定了广州话正音字典。《广州话正音字典》由粤港澳三地粤方言专家共同审订广州话标准音读,采用国际音标标注广州话语音,正文按部首笔顺编排,备有部首检字表,对于方言字和方言用法大都配以句例以及普通话翻译,使读者更好地掌握字义和用法。总的说,这是一本很实用的字典,对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对非广州人士学习广州话,以及语言工作者,都很有参考价值。
许多语言及方言的归属问题一直是备受争议的问题。传统的语言分类方法,凭经验作定性分析,却无法作语言之间亲缘距离关系程度的数量描述。因此相关结论的可信度均值得重新商榷。本书的目的是根据计算语言学的原则,利用计算器手段以及分子人类学和词源统计法等先进方法,对汉藏语系的语言及方言的发生学关系做出科学的测定和分类。运用距离法和特征法来描述语言之间亲缘距离的程度,全面且系统地评价汉藏语系的语言及方言的亲缘关系,从而作出科学的分类。所使用的数理树图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所有语言的相互关系,并可以发现一些有意义的理论问题,例如预测不同词的变化速度和替换方向以及计算出汉藏语系的语言及方言分裂的年代。本书的意义在于建立起汉藏语系的语言及方言的分类的数学模型,建立基于语言遗传信息的系统树与基于生物遗传
本书以粤东闽语分支方言揭阳方言为研究对象,运用语音层次分析法,详细分析了揭阳方言的语音层次及其演变模式。声母方面主要分析了中古全浊声母和次浊声母,韵母方面主要分析了果假遇蟹止咸山通等韵摄。本书有助于增进对闽方言音韵史的认识,对深入理解汉语方言语音层次演变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郑子宁作品:东言西语+中国话+南腔北调:方言里的中国(套装)(全3册)》由 郑子宁著
《闽南方言教程(附光盘)》是厦门大学中文系林宝卿教授为学习闽南话的人士编写的方言教材。林先生是闽南话专家,曾出版过《闽南话教程》《闽南话口语》等教材,颇受欢迎。《闽南方言教程(附光盘)》是作者在以往著述的基础上结合新的市场需要编写的,以实用为宗旨,可以帮助学习者在较短时间内掌握闽南话。
一、《藏汉互译教程》是为大学藏语文专业高年级编写的教材,也可供藏汉翻译工作者参考。 二、本教程的内容包含三部分。 编《绪论》。讲述有关翻译的一般知识,即翻译与翻译理论的定义、类型、性质等;介绍有关翻译标准的各种提法,讨论翻译标准的确立和运用,提出为达到翻译标准要注意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还简单介绍梵译藏、汉译藏、藏译汉的历史。 第二编《汉译藏》。章讨论多义词、近义词、成语的译法和词的搭配等有关词语处理的问题;第二章讨论管界问题和复句、多重复句、句群的译法等重点语法处理问题;第三章讨论增补、省略和语序调动等翻译技巧问题。 第三编《藏译汉》。前四章讨论一般文体的翻译问题,分别讨沦翻译单位和管界以及对原文从词汇、语法、逻辑上进行分析等有关理解的问题;词汇上的增减、改变,语法上的结构改变
日寇侵华,北平沦陷,齐先生藏进裱褙胡同,写起《北京土话》。著述八年,为什么?他说“为的解闷”:笔在灯影婆娑下,夜在域池风雨中…… 故人不在了。土话留下了。 名词,动词,形容词。成语,熟语,寻常语。那地地道道的京字京白京韵,那清清澄澄的人物事物风物。那俏皮,那水亮,那甩脆,那秀柳……那整个一“满世界”的土渣儿哟。 漫漫着翻,细细着读吧去揣摩那余音绕粱,去感受那美意延年。
《方言校笺》一书,为《方言》的研究做了总结。周著以宋代李孟传刻本为底本,参证清代戴震、卢文弨、刘台拱、王念孙、钱绎等各家研究成果,精心比勘,重新刊定,成为后出转精的定本。吴晓铃先生又为《方言校笺》编了《通检》,附于书后,查阅方便。 历代仿《方言》体例撰述的著作很多,如清代杭世骏的《续方言》。此书专门收集唐宋以前古籍中散见的方言,作为《方言》的续补。程陈盛又作《续方言补正》,徐乃昌再作《续方言又补》,都是这类著作。此外,近代章太炎先生著《新方言》汇释方言俗语八百多条,兼附辨析与考证,探求方言的语源,在方言的研究上另辟蹊径。
本册豪萨语的编写指导思想是在继续讲完豪萨语语法的同时,选择一些充分反映对象国家历史、文化、特点的课文,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现象的同时,扩大知识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只有充分了解有关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状况,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这种语言。豪萨民族作为非洲历史最悠久的民族,它的社会、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豪萨人的逻辑思维,感情表达不仅和欧洲人大相径庭,而且和其他东方人也违然迥异。我们试图通过不同题材课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这些知识。 豪萨语的语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它的词法却比较复杂。因此,我们在课文中作了比较多的注释。 练习部分紧紧围绕课文内容。学生如能顺利正确地做好练习,便证明他已掌握了课文内容。本册教材仍然请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的尼日利
首次系统整理研究从1847—1950年一百年来英、美、法传教士留下的“上海方言语法、课本、词典、、故事、戏剧”等二十多部专著中用现代语言学方法记录的上海方言宝贵资料,揭示了上海话的特点和历史演变规律,为部集中研究西方传教士上海方言著作的语言学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