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陕北多年,发现陕北方言中保留有大量的古代词汇。作者花费十年时间,翻阅了许多古籍,找出陕北方言中古语遗存的来源。书中不仅用古籍来印证方言,也通过方言展示了陕北特有的民俗。 本书记录的陕北特色口语词语,有3900条。记录的原则是作者自己听到的、作者个人生活中用到的,并且普通话口语不用的词语,书里看到的不算。书中收录的陕北词语和语句,一些是作者跟延安、榆林等地的干部、职工和农民聊天所得,很多则出自余家沟村的几十位农民之中。书里的陕北词语,作者依自己对陕北生活的感觉,分为“陕北的古代人称人身词汇、表述行为的陕北古老动词、陕北日常生活中的古人词语、陕北古老的人际交往词语、有关婚丧信仰精神寄托的陕北古词、陕北关于天地自然的古老用词、陕北话里的古代虚词”7个方在,和“亲属,叫了一千五百年
《Barron s?巴朗?AP?微积分(第12版)》是美国巴郎集团的出国留学教育书系中AP考试系列的明星书之一。本书针对AP微积分考试中的考点进行详尽的讲解,并有完备的习题练习和全真测试题。本书为版,有设计的练习题,以及详尽的答案解析,并配有-ROM一张,其中包含两套全真模拟题,帮助考生进行考前练习。
洋思的生源不是的,洋思的师资也不是的,但教育教学质量却在之列,究其原因,源于洋思的高效课堂。洋思高效课堂可以说是使洋思教育充满活力、赢得办学高效的精髓所在。《洋思高效课堂》总结洋思高效课堂的经验。本书由秦培元主编。
闽南方言传到台湾数百年后,说闽南话的人已经和闽南本土不相上下,大约都有1500万。两岸开放往来之后,闽南方言正是彼此沟通的工具。闽南方言肯定是台海两岸“五缘”相关的活见证,关于闽南方言语法的研究也是两岸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共同的热门课题。台湾的语言学家数十年来关于闽南方言语法的研究是专家多、论著丰、水平高。《闽南方言语法研究》是对闽南话语法的研究。 台湾海峡两岸的福建、台湾以及相邻东南沿海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成为中国历早、最活跃地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的区域。这种区域特征,孕育了富有海洋文化气息的经济社会人文特征,为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增添了更加绚丽的色彩。祖先的传统是值得骄傲和自信的,海峡两岸之间的历史文化渊源是割裂不断的。希望通过这套丛书的学术探寻,为我们的家园寻求更
本书的编写宗旨就是“以需要为中心”,只有实际用中需要的东西,才会在本书中有容身地。书中占有篇幅的恐怕是各种例句,学习规则的最好方法是将规则放到具体的场景之中,而书中的每一条语法规则则都有充分的例句加以示范,很多解释起来极为烦琐的规则只要一经示范,读者就自然心领神会、无师自通。而且能过记例句还可以丰富词汇量、增加语言素材的积累,提高实践能力。讲解方面,书中用符合国人语言习惯最浅显易懂的文字叙述,文风平易近人,决不会让读者产生距离感。此外独到的句构分析更会令您一通百通,轻轻松松“对号入座”。
本书的编写宗旨就是“以需要为中心”,只有实际用中需要的东西,才会在本书中有容身地。书中占有篇幅的恐怕是各种例句,学习规则的最好方法是将规则放到具体的场景之中,而书中的每一条语法规则则都有充分的例句加以示范,很多解释起来极为烦琐的规则只要一经示范,读者就自然心领神会、无师自通。而且能过记例句还可以丰富词汇量、增加语言素材的积累,提高实践能力。讲解方面,书中用符合国人语言习惯最浅显易懂的文字叙述,文风平易近人,决不会让读者产生距离感。此外独到的句构分析更会令您一通百通,轻轻松松“对号入座”。
本书分六篇。开篇是导言,介绍浑源概况,概说浑源方言。接下来的四篇依次记录描写浑源方言的语音、语法、词汇、语汇系统。其中语音篇主要说明本书所用的标示符号,记录了浑源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儿化韵同音字汇和同音字汇,将浑源方言与中古音、普通话语音进行了比较;语法篇描述了浑源方言的主要语法特点,并记录浑源方言语法比较例句144句;词汇篇记录浑源方言一般词语(分类词)26609条,记录詈词729条;语汇篇记录俗成语3376条,记录歇后语1474条,记录谚语、俗语、惯用语3628条。最后一篇是索引,包括分类词义类索引、其他部分的条目笔画索引和统一的首字笔画索引。
本著由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丁声树、杨时逢、吴宗济、董同龢等共同撰写,商务印书馆1948年出版。作为汉语方言学名著,收入《荆楚文库》。全著包括分地报告和综合报告两个部分。分地报告分列全省64个方言点的详细语音材料,每一点都有声韵调表,800个同音字表,方音与古音比较表,还有一部分会话材料。综合报告分列各地字音比较,常用词比较,湖北方言的分区,以及56幅方言特征地图。本著作为汉语方言的经典之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对于湖北方言研究的深化,对于汉语语言学学的建设,对于语言文化的传承,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书分六篇。开篇是导言,介绍浑源概况,概说浑源方言。接下来的四篇依次记录描写浑源方言的语音、语法、词汇、语汇系统。其中语音篇主要说明本书所用的标示符号,记录了浑源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儿化韵同音字汇和同音字汇,将浑源方言与中古音、普通话语音进行了比较;语法篇描述了浑源方言的主要语法特点,并记录浑源方言语法比较例句144句;词汇篇记录浑源方言一般词语(分类词)26609条,记录詈词729条;语汇篇记录俗成语3376条,记录歇后语1474条,记录谚语、俗语、惯用语3628条。最后一篇是索引,包括分类词义类索引、其他部分的条目笔画索引和统一的首字笔画索引。
方言调查记录语言的现状,方言比较反映语言的历史。方言词典用分条列举的形式,表达调查研究的初步成果。读者可以用来查考方言词语的意义。语言工作者可以据此从事专题研究。文史方面的学者,也可以取用其中的语料。 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工作近年来有所进展。在这个背影下,我们计划统一一部以实地调查为主的,综合的现代汉语方言词典。这个计划分两步走。步是调查四十处方言,编四十册地方言词典。第二步是在四十分册地方言词典的基础上,补充一些其他方言资料,编一部综合的汉语方言词典。分地方言词典与综合的汉语言词典均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 方言词典以方言调查为本。调查首先是物色发音合作人。发音合作选择老年中年,也不排斥青年。根
该丛书所选作品为清末明初的京味小说,作品用地道的北京方言讲述发生在京城各个阶层里的故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北京的风俗文化和北京人的情感世界。该丛书既是一套洋溢着浓郁北京风情的小说作品,又是凝聚了相关专家学者大量心血的学术成果。丛书从语言文字上展示了老北京话的语言艺术和表述手法,从内容上再现了清末民初不同社会阶层人们的生活状态,渗透着北京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
本书利用北京语言大学“汉语方言地图集数据库”930个调查点的材料,通过与中古音进行比较,对汉语方言的声调分化现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同时,利用地理语言学绘制方言特征地图的方法,展现了各种声调分化类型的地理分布,并对各种声调分化现象的分布特征、扩散方式、演变机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释。除了章“绪论”以及“结语”以外,本书主体部分有五章,其中,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介绍由声母的清浊、全次浊、气流所导致的声调分化现象,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介绍由韵母的韵尾、元音所导致的声调分化现象。
在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中,只有客家言不是以方言所在的地域名称来命名、而是以说这种方言的民系的名称来命名的。诚然,一方面,说这种方言的人一般都被作客家人,他们自己大都也是这么认同的;另一方面,目前客家方言的分布格局是明代未年、清代初年及此后客家人的迁徙形成的。客家理论的奠基人罗香林在他的《客家研究导论》(1933)中说,客家人是汉民族的副产品分,其先民大都原籍中原,从晋代永嘉之乱以来,在历史上的几次大动荡中逐步南迁,并终于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形成客家人的基本住地,也形成了一个在语言、文化、风俗等诸方面都有逢己独有特征的民系。明末清初以及清同治以后,客家人进行了第四次、第五次迁徙,并形成了今天客家人的面貌。罗氏的理论产生以后,对学术界的影响很大。不仅历史学界接受了他的理论,语言学家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