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nard Talmy教授于197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是认知语言学创始人之一。近40年来,他笔耕不辍,一直在认知语义学领域做着开拓性研究工作。 2007年10月,Leonard Talmy教授应邀作为“第四届中国认知语言学国际论坛”的主讲专家来京作了10场讲座。讲座内容均系其学术研究中的重点专题。本书内容根据讲座录像整理而成,作为《世界语言学家系列讲座》之一正式出版。
对话和课文:以话题为主的对话和课文,重视交际中的语用。 ?? ?? ??语法:包括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包词谓语句;疑问句的四种主要形式;双宾语;能愿动词;六种补语;宾语结构;介词结构等。 ?? ?? ??具体场景:包括在飞机场、火车站、饭店、银行、邮局、教室、食堂、饭馆、电影院、医院、朋友家等日常生活中的场所。 ?? ?? ??交际功能项目:包括问候、介绍、问时间、问日期、问路、谈天气、谈爱好、争论问题、看病、看电影、买票、换钱、寻求建议等。 ?? ?? ??课文练习:对每课课文内容理解程序的练习。 ?? ?? ??生词:每课需掌握的生词增加到40个左右。 ?? ??
本书选择20部(篇)汉语语法学史上著名的语法学论著作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流派、不同理论背景的代表作,以此组成现代汉语语法学史的鸟瞰图。与动辄几十万字乃至近百万字的大部头汉语语法学史专著相比,这是一个大胆创新,具有以点带面的特点和便于教学的优点。 本书的读者对象包括:汉语文学专业、对外汉语专业、国际教育专业、新闻传媒专业以及外语专业的教师、研究生,以及爱好语言学的读者。
《辞海》是以字带词,兼有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功能的大型综合性辞典。1936年由中华书局初版于上海。之后,在建国三十周年、四十周年之际分别出版了《辞海》1979年版和1989年版。这两版《辞海》各有三卷本、缩印本、增补本和按学科编印的分册。其中,三卷本和缩印本发行五百余万部。1992年,上海辞书出版社与东华书局合作,在地区出版《辞海》(1989年版)。1993年,《辞海》获首届国家图书奖奖--荣誉奖。《辞海》(1999年版)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以新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本版篇幅较1989年版略增,条目有大量修订,主要是反映外形势的变化和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弥补缺漏,纠正差错,精简少量词目和释文。本版新增彩图本,配置一万六千余幅图片,版式也有革新,分为四卷,另加附录、索引一卷。同时,继续出版普及本(三卷),并在此基础上
《功能语法导论》是M.A.K.Halliday介绍功能语法理论的经典学术著作,自1985年版出版以来,就成为外许多大学讲授功能语法的基本教科书。本书是M.A.K.Haliday与ChristianMatthiessen对第二版进行广泛修订后推出的第三版,与上一版相比,第三版的更新主要体现在: 1.增加了网络的内容。语言是的。作为功能语法的主要支柱,语法的内容在第3版获得凸现。 2.从小句描写走向语篇分析。功能语法不同于以句子为描写对象的形式语法或转换生成语法,它把语篇作为分析目标。 3.基于语料库的论述。韩礼德对语料库的研究外感兴趣,也一直试图把这个领域的内容用到他的语言研究中。 4.理论的修订与扩展。第3版在章节安排上进行了调整,加减少了句子成分的内容,为网络和语篇的描写和分析提供了空间。
该书是一本专业辞典图书,此类图书市场上不多。该书用语精练,行文流畅,加上作者的准确到位解说,将文学与文学研究领域的方方面面娓娓道来,即使讲到一些专业性极强的领域,文字也非常通俗,在确保学术性,给人以科学性、实用性的同时极具可读性。 在本书中,廖炳惠教授对文化与批评研究领域里出现频率较高的200个词汇进行了界定和解说。他深入社会历史、政治、文化背景,阐述了这些词汇的起源及其意义的发展、流变,概括了相应历史时期主要理论家对它们的论述,同时尽可能地结合当今研究趋势,去演绎它们的理论与实践途径。廖炳惠教授在本书中对每一关键词所勾勒的发展轨迹,所筛选的精当的参考书目,将为读者厘清理论脉络、改善术语理解状况提供极富意义的帮助。
脱胎于一篇探讨语言学史的博士论文,题目比较专,讲的是20世纪兴盛一时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怎样影响了汉语语法研究。这种影响毫无疑问是存在的,泛泛地说人们也都认可它,但源头到底在哪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涉及的程度有多深,则未必都清楚。《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贡献,在于把这种影响理出了一些头绪。
本书是介绍21世纪是语义语言学的世纪,汉语语法研究和语言信息处理,都需要既能反映汉语典型个性又植根于语言本质共性的理论。人类语言的本质共性是语义性,语义系统的潜在机制是网络性,语义网络的形成过程是建构性。根据语义统一场理论,语形是语义的标记性,词类是语义的聚合性,句法是语义的缠绕性。语义语法学以义征挖掘和义场建构为基础,以语义范畴提取和语义句模抽象为中枢,以基于义征缠绕的语义网络建构为目标。只要对语言系统描写、语言机制探索和语言能力模拟的目标为变,就务必穿越语义的“沼泽地”,而唯一的路引就是语义法学理论。
《新汉德词典》是一部中型的综合性语文工具书,收入汉语单字条目六千左右,多字条目七万余个。除一般语汇之外,还收了一些常见的文言和方言词语、成语、谚语及其他熟语,同时也收了一定数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专业词语。汉德两种语言均以现代语言为规范,德语释义力求反映同汉语相应的语体特点。多义项条目采用汉德双解,可达一书两用的目的。
这是一本供韵文(包括古体诗词、新诗、戏曲唱词、歌词、快板、儿歌、散文诗、顺口溜、某些曲艺的道白或唱词、某些广告词等等)作者写作韵文时为了选择合适的词语放在句末用来押韵而查检用的工具书。 为了满足读者这方面的要求,本书的《代前言》以答读者问形式对这些问题作了详尽的阐述。这些阐述乃是编著者结合自己在写作韵文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体会和经验,在研读大量阐述押韵书籍和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归纳后写成的。它较为科学地阐明了有关押韵问题的各种规律。其中对我国过去众说纷纭的有关押韵问题的种种规律。其中对我国过去众说纷纭的有关押韵问题的种种说法都据地进行了肯定或否定,从而澄清了是非,并科学地、明晰地阐明了问题。其中阐明的问题有:体书为什么分二十二韵,它与十三辙、十八韵比较有什么利弊,如何进行
《汉语语法化的诱因与路径》收录江蓝生1984年至2016年有关文章13篇。文章依据古代白话文献和现代汉语方言资料考证若干实词语法化的动因、机制和路径,综合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因素,追溯虚词的来源和演变义理,既反映了汉语语法化与世界其他语言的共性,又突出了汉语的特色,具有原创性。
本书是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韩礼德教授的代表作,是一部可供语篇分析参照的语法理论巨著。它建构了一种语法体系,阐述了现代英语的口笔语语篇。 本书所依据的理论就是作者自己创立的语法。不过,这里的宗旨并非理论本身,而是的输出部分。它之所以称为功能语法,是因为它是为探讨如何使用语言而设计的:探讨个体怎样依据所表达的意义从可资利用的句法结构和词汇中作出选择以及为什么作出这些选择。事实上,韩礼德教授是要详细确立功能语法分析的基本原则,而读者可以据此分析语言使用的任何一种语境,诸如教育语境、发展语言学语境、人种学语境或文学语境。 这是一部实用教程、一种针对各类语篇的描写和分析工具。它又是一部令人振奋之作。在将理论应用于语言分析的过程中,它提供解释,主旨高远,并对不时出现的复杂现象抱着实事求是的
本书把认知语言学与认知神经科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语言在线加工的新观点和新思路,业已成为认知语言学的经典著作之一。本书适合认知科学、语言学和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教师,以及对这些领域感兴趣的相关人士阅读。
《功能语法导论》是M.A.K.Halliday介绍功能语法理论的经典学术著作,自1985年版出版以来,就成为国内外许多大学讲授功能语法的基本教科书。本书是M.A.K.Haliday与ChristianMatthiessen对第二版进行广泛修订后推出的第三版,与上一版相比,第三版的更新主要体现在: 1.增加了系统网络的内容。语言是系统的系统。作为功能语法的主要支柱,系统语法的内容在第3版获得凸现。 2.从小句描写走向语篇分析。系统功能语法不同于以句子为描写对象的形式语法或转换生成语法,它把语篇作为分析目标。 3.基于语料库的论述。韩礼德对语料库的研究外感兴趣,也一直试图把这个领域的内容用到他的语言研究中。 4.理论的修订与扩展。第3版在章节安排上进行了调整,加减少了句子成分的内容,为系统网络和语篇的描写和分析提供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