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单复句格局之所以成为问题,主要是因为先入为主的印欧化理论无法容纳汉语流水句的事实。就“结构观”而言,汉语流水句不像印欧语一样具有主谓结构、谓语中心;就“范畴观”而言,汉语流水句不像印欧语一样可以分出小句和句子、单句和复句、并列复句和主从复句。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研究转向由“单复句”转向“流水句”。本书着重评述:一、单复句学说的源流,介绍单复句学说发展过程中值得重视的十三种论说,并从中评辨“局部改良”与“全面改革”两条路;二、单复句学说的困境,指出单复句研究的种种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划分困境,这一困境本质上指向的是汉语的句子观问题;三、从跨语言的角度看单复句问题,指出句子层面的种种划分问题具有跨语言的差异性以及理论的特设性,但也存在某些重要的基础性共识;四、流水句的研
本词典词条的选收,遵从“实用”“宽收”的原则。共收录600多条词目。“实用”指在语言生活中经常作量词用,起到了量词的作用。这些词在词义上表示人或事物,或动物、或情态的量;在语法位置上,前加数词或指代词,修饰名词、形容词或补充说明动词、形容记号。
《语义功能语法研究》收入20余篇论文,这些论文都是运用语义功能语法理论,讨论现代汉语语法问题,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小类划分及语义基础、个别虚词的用法和功能、常用句式的结构与功能等,对于深入认识汉语特点、指导语言运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人们如何使用语言与理解含义,牵涉的层面不仅只是词汇本身的意义与组合词句的意义而已。尤其是对话中的语言使用,由于涉及多人之间的沟通,因此对万事万物的感官与感觉,事物发生的逻辑关连性,语言使用者的共有知识以及彼此是否有共同的信念等因素都必须一并考虑,才能确保对话能如愿如理的进行。形式语义学将词句的语言含义以符号与运算,定义定理与规则,也同时把词句间的篇章相关性呈现出来。这是很好的方法。解析篇章结构的理论(Hobbs1985,GroszandSidner1986,MannandThompson1988,KampandReyle1993etc.)应用在对话语体时,有时缺少能动态调整的弹性。本书所提出的语段篇章表述理论(SegmentedDiscourseRepresentationTheory,SDRT)是篇章表述理论(DiscourseRepresentationTheory,DRT)(Asher1993)的延伸。也是一个能与动态语义理论架构相结合的形式逻辑理论,定义清楚而且可以应用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