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字典》收入古汉语常用单字5000余个。字头以汉语拼音注音,释义力求简明准确,具有概括性,义项能合并尽量合并,并注意吸收研究成果。可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读者学习古汉语、阅读一般古籍时查检之用。
《梵藏汉蒙对照词典》以安时兴先生编的《梵藏汉对照词典》1997年版为蓝本,吸收《藏汉大词典》、《格喜曲扎藏汉词典》、《智慧之源》、《月光词典》及其它一些古籍资料中的梵语佛教词汇而成,并对词条对照四种文字的同时,用蒙古文作了较详细的解释。全书约三万多词条,200万字。迄今为止这是一部词条、字数及文种很多的蒙古文词典。也填补了蒙古族辞书史上的空白。此书对印藏汉蒙文化和词汇学的研究有使用价值;对广大佛教僧众和宗教爱好者学习佛经及蒙藏汉印民族间的文化交流都有价值。
汉字是一种象形表意文字,相比以字母为载体的表音文字,具有以下两大特点:一是形体上的可视性,二是概念上的意象性。形体上的可视性,为我们从形体上把握字义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概念上的意象性,为我们提供了文化联想的巨大空间。 西方语言学认为: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这个定义并不完全适合汉字。可近百年来,诸多语言学家则认可这一结论,并把它生搬硬套地安在汉字头上。这种削足适履的做法导致了对汉字特色和汉字文化意蕴的漠视和否定,其负面影响至今未能消除。 汉字具有记录语言的功能,但又不局限于这一功能。文字通过现觉加以识别,是手眼的合作;语言则通过听觉加以识别,是耳口的合作。